2020-03-12 07:4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39億元、18.38億元、17.58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8303.89萬元、1.12億元、1.51億元。...
原標題 南亞新材和瑞聯新材上市申請獲受理
□本報記者楊潔
伴隨著5G新基建的逐步落地,電子信息產業鏈公司備受市場關注。3月10日晚,南亞新材、瑞聯新材兩家電子信息產業上游材料公司“叩響”科創板大門,并獲得交易所受理。
南亞新材專注于覆銅板國產化,是我國躋身全球前20名的覆銅板廠商之一;瑞聯新材是國內OLED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公司力求在OLED/LCD面板生產所需的關鍵膜材料、光刻膠及其前端材料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南亞新材:提升覆銅板國產化水平
南亞新材主要從事覆銅板和粘結片的業務,專注于高端覆銅板的國產化。在業務規模方面,根據Prismark的數據,南亞新材是少數躋身全球前20名的內資覆銅板廠商之一,2018年公司以18.38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14名、內資廠第3名。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已基本實現了產品的無鉛無鹵化,無鹵化覆銅板躋身全球前10名、內資第2名。
覆銅板是制作印制電路板的核心材料,印制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覆銅板及印制電路板是現代電子信息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被廣泛應用于通信、消費電子、計算機、汽車電子、航空航天和工業控制等終端領域。目前,覆銅板行業整體上仍由日本、美國、中國臺灣的企業主導并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在高頻高速等高端應用領域,進口制約尤為嚴重。
南亞新材已經與健鼎集團、奧士康、景旺電子、瀚宇博德和深南電路等知名印制電路板廠商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市場中建立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譽度。在高端應用領域,公司已推出了全系列高速產品,并通過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龍頭企業認證,有望在該高端領域實現進口替代、打破外資獨大的供應格局。據介紹,在高速覆銅板領域,目前內資廠商的市場占有率不到5%。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39億元、18.38億元、17.58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8303.89萬元、1.12億元、1.51億元。
瑞聯新材:深耕顯示關鍵材料領域
瑞聯新材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OLED材料、單體液晶、創新藥中間體,用于OLED終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藥的生產,產品的終端應用領域包括OLED顯示、TFT-LCD顯示和醫藥制劑。
招股書顯示,公司是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2019年在全球OLED升華前材料和單體液晶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14%和16%。目前,公司已進入全球主要OLED終端材料和混晶材料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此類客戶合計分別占據全球市場約70%、80%的市場份額。
憑借在顯示材料領域積累的豐富的化學合成、純化、痕量分析及量產體系的技術經驗,公司將技術應用延伸至醫藥中間體領域,成功拓展了醫藥CMO/CDMO業務,醫藥中間體產品成為公司除顯示材料以外的重要利潤增長點,2019年毛利貢獻占比達28.62%。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19億元、8.57億元、9.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00.87萬元、9464.21萬元、1.48億元。
對于未來,瑞聯新材表示,公司的核心產品顯示材料為電子信息產業鏈中的關鍵材料,其大部分上游關鍵材料中的高端品類仍為日韓和歐美企業所壟斷,該部分關鍵材料具有技術門檻高、利潤率豐厚的特點,具有很廣闊的進口替代空間。公司力求在OLED/TFT-LCD面板生產所需的關鍵膜材料、光刻膠及其前端材料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并在5G產業關鍵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進行積極技術探索,逐步將業務延伸入高分子材料領域,進一步拓展公司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空間。
公司提示,MicroLED、量子點等均有可能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雖然目前這些技術尚處于研發階段,產業化仍未實現突破。但是,若公司的技術創新無法跟上此類新型顯示技術的升級切換需求,可能會面臨因行業競爭地位下降導致的業務下滑風險。
均選擇第一套標準
南亞新材和瑞聯新材均選擇第一套科創板上市標準。南亞新材擬募集資金9.2億元,投向年產1500萬平方米5G通訊等領域用高頻高速電子電路基材建設項目,以及研發中心改造升級項目。瑞聯新材擬募資10.52億元,投向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科研檢測中心項目、資源無害化處理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兩家公司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均不超過5%。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分別為3.08%、3.24%、3.81%;瑞聯新材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分別為3.5%、3.27%、3.93%。
瑞聯新材2017年至201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7.52%、35.04%、39.67%,公司在液晶材料、OLED材料、醫藥中間體三項業務中,醫藥中間體業務毛利率最高。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04%、14.37%和18.60%,粘結片業務毛利率要高于覆銅板業務。
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為呂浩平夫婦和劉曉春,發行前能夠實際支配的公司股權比例合計為34.69%。劉曉春持有公司8.67%的股份,2001年至今一直擔任董事長。此次申請科創板上市前,瑞聯新材獲得國富永鈺、東方富海基金等創投機構投資入股。其中,皖江物流、楊凌東方富海、東方富海一號、東方富海二號、東方富海投資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持股比例達到9.75%;國富永鈺直接持股16.62%,同時提名IDG資本合伙人俞信華任公司獨立董事。
南亞新材由董事長包秀銀和其周圍親屬白手創業,在上世紀80年代,包秀銀還只是浙江省樂清市運輸公司運輸員。南亞新材發行前的35名股東中除控股股東南亞集團、亞盈投資2名法人股東外,其余33名均為自然人股東,且大部分系公司高管或高管親屬。公司實際控制人共有9人,其中包氏6人為兄弟姐妹關系,其余3人也均為包氏親屬,他們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公司81.25%的股份。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