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15:1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曹璐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ETF市場依舊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7月至今,全市場ETF產品的份額增長超321億份,7月12日的總份額達1.24萬億份,并且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產品。......
????????競爭激烈的背后也意味著“大浪淘沙”:產品有沒有吸引力,需要經過的時間的考驗。
????????今年以來,ETF市場依舊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7月至今,全市場ETF產品的份額增長超321億份,7月12日的總份額達1.24萬億份,并且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在公募基金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ETF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簡單、透明、費率低等優勢,為其規模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近幾年A股結構性行情,也加速了ETF發展進程。
????????ETF布局節奏加快
????????步入7月,ETF市場快速升溫,多個代表性事件和細分賽道產品的推出,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產品擴容進也一步加速。
????????例如,7月4日,8只國內首批碳中和ETF同時開售,最終合計認購資金超過150億元。同日,ETF正式納入互聯互通,港交所數據顯示,陸股通ETF和港股通ETF交易首周的成交額分別為2.22億元、1.92億港元。
????????隨后,3只國內首批疫苗ETF基金和4只首批中藥ETF,也在7月5日接連獲批;7月11日,8只行業首批政金債ETF正式獲批。此外,還有多只ETF產品正在排隊待批中。
????????由于一些細分領域有多只產品同時獲批、同日發行;有部分產品獲批后就快速啟動宣傳發售工作,短短幾天內就搶先發行,上述產品在獲批和發行節奏上存在“短兵相接”、“拼手速”的情況。
????????“同一細分賽道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較多的情況下,提早上市可以搶占市場先機,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資金的青睞。”某華南公募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ETF同質性強、先發優勢明顯。因此,首募規模成為很多基金公司追求的重要目標,基金公司大多希望一鳴驚人。
????????此外,近年來,基金公司布局ETF產品的領域更加細分化,多個新ETF品種接連出爐。“一旦有新的風口出現,相關ETF產品就會立馬上報,多家基金公司也快速跟進,所以很多產品是同一天上報或獲批。但這些產品是否有這么大的需求量,這就有待觀察了。”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對于部分投資者而言,一些特色ETF的問世,恰好為其提供了“一鍵”布局的機會。一位投資年限超過三年的基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關注消費、醫藥、科技等主流賽道,我也會想要挖掘一些冷門領域的機會,ETF就會是一個比較合適地把握行情的工具。”
????????7月以來ETF增長超321億份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12日,全市場685只ETF產品總份額為1.24萬億份,較6月30日增長了321億份;至此,全市場超過百億份的ETF產品數量已經有24只。
????????事實上,7月的份額增長,只是ETF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回看2004年以來的ETF發展史,其產品的變遷遠遠不只是規模的持續增長,產品類型同樣層出不窮,既有風險等級相對較低的債券ETF和貨幣ETF,也有風險等級相對較高的股票ETF、商品ETF和跨境ETF。
????????對于ETF產品快速發展的原因,易方達副總裁范岳熱內,這背后反映的是境內ETF創新對投資者需求的匹配,以及基金管理人產品創新能力、投研實力、組合管理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
????????另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認為,除了投資者對ETF產品的認可外,近幾年的結構性行情也加速了ETF發展進程,尤其是一些景氣度較高的細分行業和主題ETF,比如新能源車ETF、芯片ETF等。
????????股票型ETF作為市場上占比最高以及投資者接觸最多的類別,其份額變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可以看到市場對板塊熱點的真實看法。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除了當月成立的新基金以外,有24只股票型ETF產品自7月以來的份額增長超過1億份。其中,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持續獲得資金加倉,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
????????另一方面,一些寬基指數出現指數和ETF份額同步下跌的情況,“失血”明顯。例如滬深300ETF、科創50ETF、中證500ETF縮水達3億份至7億份不等;滬深300、科創50、中證500自7月以來下滑3.82%、5.10%、3.29%。
????????競爭呈“一超多強”格局
????????近幾年來,隨著ETF市場井噴式增長,細分行業ETF賽道也日益擁擠,競爭愈發“白熱化”。不過競爭激烈的背后也意味著“大浪淘沙”:產品有沒有吸引力,需要經過的時間的考驗。
????????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后發現,今年以來共有3只ETF產品募集失敗,分別為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華富中證銀行AH價格優選ETF;同時,還有6只產品宣告清盤退場。
????????在存量市場中,迷你基金數量也居高不下。數據顯示,目前規模低于5000萬元清盤“紅線”的ETF產品多達90只。7月以來,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迷你ETF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有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稱,一方面,ETF產品同質化嚴重,這意味著相同的產品去分流有限的市場,那大多數投資者可能會優先選擇場內已成立并且流動性較好的ETF;另一方面,ETF產品的業績和板塊的表現息息相關,遭遇大量贖回就面臨“迷你基”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ETF市場的頭部效應越發突出,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競爭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季報數據,目前共有51家基金公司布局股票型ETF,規模前十名的公司已經超過總規模的80%,25家基金公司的規模不足1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的規模超過千億元,而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的規模均超800億元。
????????談及ETF未來的發展方向,范岳認為,ETF創新將繼續向多資產類別、多元化策略發展。在現有產品基礎上,未來跨境指數、債券指數、ESG及策略指數以及主動管理型ETF有望成為新的產品布局方向。此外,ETF的生態圈體系將愈發完善,投資者結構也將更加機構化和國際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