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中資新經濟股 首批恒生科技ETF扎堆發行
恒生科技指數在2020年7月由恒生指數公司正式推出后,被稱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恒生科技指數追蹤在港交所上市的30家最大型港股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美團、....
今年基金自購規模逾12億元 業界大佬身影頻現
基金公司自購基金,體現出對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團隊綜合投資能力的信心;同時,自購也將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進一步促進基金公司做好投資。...
逾12億元!股基冠軍、公募董事長總裁都來自購了 釋放什么信號?
不僅如此,在近期發行的中融景盛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中,中融基金以自有資金斥資5000萬元認購,同時該公司的董事長、總裁和基金經理各自出資100萬元,認購金額合計5300萬元...
“碳中和”投資利器C位出道,“新材料ETF”今日御風上市!
“碳中和”熱詞的背后,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能源結構革命。“‘十四五’期間要完成碳達峰任務的60%,爭取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為碳中和打好基礎,未來將顯著降低火力發電...
快來看方正富邦基金這位十年老將后市怎么說
2020年買基金成為國民熱議話題,投資變得越來越年輕化和社交化,網絡上出了很多網紅梗,公募圈出了一批巨無霸基金經理。...
低波動穩回報 國壽安保尊榮中短債提供資產配置“壓艙石”
對于債券市場,國壽安保基金認為,四、五月分別是繳稅期以及地方債供給大月,資金面或受到擾動,在海外復蘇進程疊加基數效應影響下,通脹壓力有所上升。...
國壽安保基金吳堅:以產業趨勢為先 聚焦三大投資方向
隨著4月收官,2021年三分之一的投資賽程跑完。今年以來市場呈現震蕩調整格局,不少投資者透露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頭部梯隊迅速擴容 百億級私募增至80家
私募整體的發行節奏確實有所減慢,但在震蕩市保持相對平穩業績,堅守長期投資、絕對收益的頭部私募“吸金”能力卻更強,管理規模也更容易邁上新臺階。...
公募優勝劣汰提速 超130只基金清盤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經歷了“從熱到冷”的轉換,與此同時,發行失敗和遭遇清盤的基金也逐漸增多,“出清”過程不斷加速。...
年內逾90只新基金延期募集
本周共有55只新基金發行(未份額合并計算),未來兩周還將有53只基金發行,產品類型涵蓋指數基金、行業主題混合基金、固定持有期基金等。...
純債基金配置正當時 國壽安保尊慶6個月“穩健致遠”
今年以來A股一改過去兩年上行趨勢,陷入震蕩調整中。分析人士指出,從大類資產的配置角度來看,2021年A股預計將維持較長時間的震蕩市行情,投資者應適當降低權益資產...
逆勢突圍彰顯“興業合力” 興業基金權益新基募集規模喜人
5月11日,興業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興業興智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合同于5月10日正式生效,產品募集規模超35億元。
權益還是固收 資金天平向何處傾斜?
走到權益與固收的十字路口,后續該選擇進攻還是防守?是有所傾斜還是均衡配置?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資金流向中一窺端倪。...
貨基激增萬億背后有深意 巨量資金靜待入市契機
公募基金2021年一季報顯示,貨幣基金規模在今年一季度大增1.05萬億元。與此同時,權益基金規模也明顯增長,但債基規模出現萎縮,大量資金罕見地聚集在風險偏好的兩端。...
我國開放式公募基金規模躍居亞太第一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借基入市,去年公募基金發行規模超過3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基金發行規模已超過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