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11:2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逐年加重,即便市場平淡也難擋人才出走,特別是一些成立尚未有很長時日的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逐年加重,即便市場平淡也難擋人才出走,特別是一些成立尚未有很長時日的基金公司,更是面臨了“人才荒”的窘境。然而,作為2013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前海開源卻接二連三傳出有業內大佬加盟的消息。
9月中旬,有消息傳出,原銀河證券主管經紀業務和財富管理工作的公司副總裁朱永強將加盟前海開源。前海開源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在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多次誠邀后,朱永強已經確定加盟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預計將出任執行董事長(擬任)兼首席執行官。
依靠體制的創新以及成功的品牌宣傳,前海開源迅速嶄露頭角,然而,伴隨著快速發展,爭議不可避免地存在。前海開源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將會更多,而高分成的事業部制是否成功,還需時間來檢驗。
事業部制成法寶
公開資料顯示,朱永強是位名副其實的“券商老兵”,在券商行業已有20多年的任職經歷,履歷豐富,曾經在中國十大券商中的三家券商實際負責經紀業務多年,先后擔任過聯合證券副總裁、中信證券(16.050, -0.08, -0.50%)總部經紀業務發展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銀河證券副總裁等職務。
“朱永強的加盟是典型的雙贏結合,必將進一步提高前海開源基金公司基金業績水平,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前海開源對于朱永強的到來充滿期待。
今年以來,已有數位行業精英匯集于前海開源。3月,原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離開服務十年的南方基金,正式加盟前海開源基金,擔任前海開源執行總經理。4月,前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資銀行主席龔方雄確認加盟前海開源基金,除了出任榮譽董事長一職,還將負責國際業務,擬任前海開源國際董事長,將與前海開源國際擬任總經理張大偉聯手開拓國際業務。5月,華潤信托前副總裁田潔出任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首席信托官兼前海開源資產管理公司聯席董事長、總經理;9月,鵬華基金公司前市場部總經理劉翔出任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首席市場官。另外,曾經在中國十大券商擔任過總部一級部門總監的何璁,也于近期出任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首席財富官。
根據同花順(62.450, -0.22, -0.35%)iFinD數據,截至9月23日,前海開源公募資產規模為361.33億元,在109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7。事實上,在同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前海開源并非發展得最為出色的,比如2013年4月成立的興業基金,其資產規模已達到972.27億元,即將進入千億公司的行列;2013年9月成立的上銀基金,雖然旗下僅有4只基金,但其資產規模已達到507.16億元。
不管從資產管理規模還是成立時間,前海開源都算一家比較年輕的公司,然而卻為眾多行業大佬所青睞,甚至不惜離開發展得順風順水的舊東家。楊德龍此前的公開表態也許能夠揭開這一謎團。在談及選擇前海開源的原因時,楊德龍表示是因為前海開源實行事業部制,也有股權激勵,其兌現效率和分成比例在業內較有競爭力,并稱“事業部制能實現創業理想”。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公募基金行業進行事業部制改革已近三年,而前海開源的特別在于其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發起人協議、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等正式文件中,都明確規定了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團隊股權激勵及基金經理績效激勵的公司。并且,前海開源也是最早實行事業部激勵機制的公募基金公司,公司已成立投資及銷售各10余個事業部。目前,前海開源高管及核心團隊成員持股比例為25%。
在今年3月的一次論壇上,楊德龍談及前海開源基金事業部的運行情況。他介紹道,前海開源雖然僅成立了三年時間,但是現在已成立了十個左右獨立核算的投資事業部,基本上是一個基金經理作為負責人,然后建立一個團隊,事業部有助理,也可以招自己的研究員或者投資經理。并且,在成立初期,由于事業部的規模較小,前海開源給了每個事業部兩年的孵化期,即前兩年事業部不用承擔任何成本,由公司來承擔,第三年待到事業部基金規模實現增長,管理費的收入可以覆蓋成本,到盈利時,再把前兩年的成本攤過去,給事業部一個啟動的資金。
楊德龍認為,事業部制可以說是創新的形式,是未來基金公司留住人才最好的方式。而事業部要想做成功,在楊德龍看來有兩個最關鍵的條件,一是要有一個高的分成比例,據了解,前海開源分成比例在業內是比較高的,根據不同的基金類型給事業部30%-50%的分成;二是一定要及時兌現,只有及時兌現這些機制才能發揮效果。
硬幣的另一面
“楊德龍主要做策略研究,對宏觀大勢進行研判,發表相關策略觀點,推廣公司價值投資理念。其次楊德龍有較高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推廣公司品牌。”談及楊德龍的頻頻“高調”,前海開源方面如此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
伴隨著楊德龍的加入,前海開源儼然成為了出鏡率最高的基金公司,這應歸功于楊德龍和其同事常帶著旗幟鮮明的觀點出現在大眾面前,而前海開源對于這一布局最為滿意的一戰當屬對于創業板風險的提醒。前海開源方面如此評價公司的優勢:“公司投資風格穩健,具備卓越的宏觀判斷能力,2015年5月21日,前海開源基金率先公開提示創業板風險,嚴控旗下產品中小創投資比例,多數新產品低倉位運行至2016年春節,成功規避市場大跌。”
然而,那一次的風波,卻引得業界嘩然。隨著2014年牛市起來,分級基金終于迎來大時代,作為一個難得的杠桿投資工具,被投資者熱捧,多家基金公司紛紛發行分級基金搶占市場,前海開源也不例外。2015年3月30日,前海開源中航軍工分級基金成立,該基金上市短短一周,規模從最初的5億份擴大至68億份,一躍成為軍工類規模最大、總規模前十的分級基金,A類份額更是在上市首日漲停。然而意外的是,這只基金卻將倉位維持在10%以下,長達半年之久。當時,前海開源基金對外回應稱,低倉位甚至空倉上市,是對市場風險的預判。
2015年5月下旬,王宏遠公開發聲,稱創業板、中小板泡沫將隨時破滅。前海開源也成為首家嚴格控制中小板、創業板持倉比例,并公開唱空的公募基金公司。
“根據基金法規,該只基金在建倉期內低倉甚至是空倉上市并沒有違規。但是,如果這是一只主動管理類產品,空倉還能夠理解,而這卻是一只作為被動性交易性投資工具的分級產品。對于這只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如此運作很不公平,因為空倉意味著B類份額杠桿效果的失靈,B類投資者相當于買了一只貨幣基金,無法體現出其工具性。”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人士對此頗有微詞。
不過,這一事件并未阻擋前海開源全面布局產品線的腳步,在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前海開源旗下基金產品是數量最多的。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23日,其旗下共有37只開放式基金和2只封閉式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資產規模為137.84億元,混合型基金資產規模為133.81億元,另外,貨幣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資產規模分別為48.79億元、32.70億元、8.19億元。
前海開源的投資能力也算得上可圈可點。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來,前海開源一帶一路混合A/C分別以10.6%和14.6%的回報率排在了同類53只基金的第5和第3;前海開源金銀珠寶混合A/C分別以23.1%和20.8%的回報率排在了同類1198只基金的第9和第10;前海開源股息率100強股票以5.7%的回報率位列150只同類產品的第9位。
不過,前海開源也有數只基金的業績排名位列同類基金的后1/3處。前海開源滬港深農業主題精選和前海開源大海洋混合今年以來的總回報僅為-13.4%和-18.1%,分別排在了1198只同類產品的第847位和第983位;前海開源貨幣A/B更是雙雙排在了同類479只基金的300位之后。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