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11:0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原標題:美媒解析中國墨西哥對美貿易誤區:數據常夸大順差)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19日刊登題為《我們完全誤解了墨西哥與中國的不同》的
(原標題:美媒解析中國墨西哥對美貿易誤區:數據常夸大順差)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19日刊登題為《我們完全誤解了墨西哥與中國的不同》的署名文章,作者安娜·斯旺森在文章中稱,在2016年的總統競選中,中國和墨西哥常常被相提并論。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把這兩個國家描繪成美國最大的經濟對手,認為它們占了我們的便宜,減緩了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偷走了我們的工作崗位。
并且不僅僅是共和黨人持有這種觀點:例如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就是通過指責政府達成了將工作崗位送給了墨西哥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來贏得支持者的。
文章稱,墨西哥與中國確實在某些方面相似。它們都是人口大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比美國低。目前它們是美國最大的兩個進口來源國。
但如果更仔細地研究我們與中國和墨西哥的經濟關系,就會發現它們是不一樣的。一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合作伙伴,而另一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競爭對手。
一些研究人員說,在美國大選中墨西哥受到了不公正的攻擊。他們說,實際上,如果美國想與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墨西哥很可能成為一個最有價值的盟友。
威爾遜中心墨西哥研究所副所長克里斯托弗·威爾遜說:“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美國和墨西哥是經濟合作伙伴。我們在全球經濟中總是共沉浮。”
威爾遜說,由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政策選擇,以及地理原因,美墨經濟是綁在一起的。兩國共同經歷增長和衰退,兩國的工業生產力也是相互關聯的,因為它們之間的原材料、半成品貿易關系極為密切。
他說:“這一關系在根本上不同于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甚至不同于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關系。”
這與企業設立全球供應鏈的方式有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企業一步一步生產產品的過程已經遠遠超出了國界。今天,一輛小汽車的發動機可能在一個國家生產,而小汽車的真皮座椅則會在另一個國家生產。整車則會在第三個國家進行組裝。
威爾遜說,有時候這些供應鏈散布在全球各地,但更常見的情況是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相鄰的國家相互合作,以不同產品在全球競爭。
文章稱,全球最強大的一個區域供應鏈集中在東亞,常常包括日本和韓國的高端產品以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另一個則集中在歐洲,德國的高技術生產商利用波蘭和土耳其的廉價勞動力。
另一個供應鏈在北美,生產啤酒、飛機、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及其他產品,綜合了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研發能力、技術、原材料和勞動力。
但我們計算貿易額的方式忽略/隱藏了這些區域供應鏈的存在。當我們記錄進口的時候,我們將產品的所有價值都計算在最后一個國家的頭上。但在今天的世界中,這個國家常常只是一個產品從概念到交貨的漫長旅程中的最后一站。
以蘋果手機為例。在名義上,蘋果iPhone是“中國制造”。但在一份得到廣泛轉載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蘋果公司產品的大部分價值來自產品設計、軟件開發和市場營銷,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美國完成的。最終,蘋果公司拿到了iPhone 4銷售價格的58%。為該手機提供顯示屏和芯片的韓國LG公司和三星公司得到了銷售價格的5%。只有不到2%的銷售價格用于支付中國人的勞動。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我們估計,每生產一部iPhone手機或iPad平板電腦,只有10美元,或不足10美元用于直接支付中國工人的工資。因此,雖然每一部在美國出售的蘋果手機或平板電腦會使美中貿易逆差增加229美元至279美元,但留在中國經濟中的只是這一總額的極小的一部分。”
文章稱,一個產品最后停留的國家通常是它的組裝地。由于組裝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工作,它通常會在低成本國家進行。因此,貿易統計數據通常會夸大來自像中國和墨西哥這樣的低成本國家的進口。
據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遜和吉列爾莫·諾格拉認為,實際上,國際貿易的約三分之二是“中間產品”,是那些在被最終組裝起來前的各種零部件。據他們估計,如果去除流入中國的中間產品的價值,美中貿易不平衡將縮小約40%。
在墨西哥的情況中,統計數據的偏離更加明顯,因為墨西哥產品使用的許多材料都是美國制造的。經濟學家們說,如果新政府如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所說的對墨西哥進口產品征收35%的關稅的話,那實際上是在對部分由美國生產的產品征收關稅。
那么這些產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國制造的呢?具體數據非常難以直接計算,因為這要求各生產企業提供它們所使用材料的所有者情況。但據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和同事利用一個經濟模型得出的結論估計,墨西哥產品價值的約11%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材料。對于汽車,這個數據是14%。而對電氣設備,則上升到了19%。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