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11:1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人民幣新年大戲還在上演。連續兩日走強之后,6日上午離岸、在岸人民幣均出現不同程度走軟。今日午后,在岸人民幣快速走低,最低至69375,較中間價68668跌近
人民幣新年大戲還在上演。連續兩日走強之后,6日上午離岸、在岸人民幣均出現不同程度走軟。今日午后,在岸人民幣快速走低,最低至6.9375,較中間價6.8668跌近700點,截止本周五北京時間16:00,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9186,較中間價6.8668下跌518點,跌幅0.75%。離岸人民幣同樣自昨日高位回調,盡管在15:10以前跌勢小于在岸人民幣,但隨后“迎頭趕上”,目前報6.8477,跌幅0.91%。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離岸市場的HIBOR(銀行拆解利率)利率仍然高企。
今天上午,央行公布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668元,比昨日大幅調升639個基點,創下2005年7月以來最大調升幅度。一夜之間,全球流動性拐點從未如此之近:三個月美元LIBOR自2009年以來首次突破1%;離岸人民幣隔夜Hibor暴漲至40%續創一年新高,3個月Shibor已經連續55個交易日上漲……
2016年一直沒落下的那只靴子,要在2017年初落下了嗎?
中國正在遭遇的流動性收緊并非特例。周三夜間,因投資者預期經濟增長和通脹將加速,全球利率繼續攀升,三個月期美元Libor突破1%重要關口,為2009年5月來首次。Libor上升通常預示著金融系統可能存在風險,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美歐銀行業瀕臨崩潰邊緣,Libor就曾急速飆升。
在2017投資報告中美林美銀指出,央行流動性過剩的時代正在結束,美聯儲將加息,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也將考慮退出負利率政策,2017年可能是10年來首次市場面臨流動性收緊。
貨幣政策收緊,利率走強,這意味著全球所有風險資產價值面臨重估!
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引發中國經濟危機?
我們認為,中國匯率貶值,可以類比的是發達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浮動,資本的外逃更像是大類資產配置,而非拉美或東南亞國家產業資金的大量流出的情況,外加上目前國內資金本來不曾進入實體經濟,是金融鏈自身的“自我繁榮”,因此匯率貶值與資本外流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過多的影響。
廣為流傳的一種觀點是,每一次美元加息周期,都對應著全球某個其他經濟體的危機。80年代加息引爆了拉美債務危機;94年加息是東南亞危機的導火索;2004年加息后阿根廷爆發了債務危機。
美元再次進入加息周期,不少觀點開始認為中國人民幣匯率的大幅貶值將會使得大量資本外逃,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我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是沒有認清經濟危機本質與看清中國經濟實質的。
我們認為,人民幣貶值與發達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浮動類似。日本與歐元的匯率波動,12年至15年日元兌美元貶值超過60%,14年至15年日元兌美元貶值超過25%,日本和歐元的貶值幅度遠遠超過中國,但日本與歐元區顯然并未出現所謂的“匯率崩盤引發的經濟危機”。
中國匯率貶值、資本外逃更像是大類資產配置,而非產業資金的大量流出,這些資金本來不會進入實體經濟,只是金融鏈的問題,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過的影響,人民幣貶值不會使得中國經濟爆發危機。
文/江兵論金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