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 11:01 | 來源:未知 | 作者:郭施亮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6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再度實現熊冠全球。然而,進入2017年,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也并不樂觀。
中國股市今后賺錢難度會更大嗎?
2016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再度實現熊冠全球。然而,進入2017年,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也并不樂觀。其中,滬強深弱當屬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而深市主板市場的累計跌幅已經超過4%,至于創業板市場,則跌幅更是超過6%。
2015年,屬于中國股市波動率非常大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前半部分股市實現了飛漲的局面,而后半部分則出現了快速下挫的走勢。然而,自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的表現卻基本上難改低迷的格局,而一年半以來,中國股市的“熊態”特征依舊明顯,而在此期間,能夠真正實現利潤的投資者卻少之又少。或許,能夠不虧本錢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去杠桿化”“去泡沫化”,依舊是今年以來股市的發展重心。與此同時,無論是國內樓市市場,還是股票市場,抑或是其余主要的投資渠道,都基本上離不開“著力防控資產泡沫”的主基調,而這一論調也似乎為未來數年的投資市場定了大的調子。
多年來,中國股市基本上處于“牛短熊長”的格局,而暴漲暴跌的走勢更是讓投資者無法把握好市場的運行節奏。這些年間,在中國股市里面,“七虧二平一贏”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條不可扭轉的定律,而真正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勝將軍者,卻是少之又少。
股票市場,是社會財富最為聚集的場所,同時也是股市財富再度分配的主要途徑。受此影響,誰能夠獲得資金優勢、成本優勢、制度優勢以及信息優勢的,則誰在股票市場中獲勝的概率就會越高。
本來,在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資金量不多的中小散戶基本上是處于劣勢的地位,而其遭遇大資金大機構的宰割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因中國股市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以及政策市場的因素影響,有時候部分大資金也很難在這個股票市場中持續存活下來,而稍有不慎,則容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由此一來,在中國股市里面,賺錢的難度似乎也在不斷提升,散戶的存活空間也只會越來越少。
近期,讓市場感到恐慌的注冊制探討又一次聚集了市場的目光。從表面上看,從核準制往注冊制靠攏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經之路。但是,實際上,注冊制的推行更需要更充分的準備條件,而諸如退市機制、集體訴訟、信披規范、監管力度等因素就顯得格外關鍵,而在此期間,若操作稍有不慎,則容易影響到市場的投資情緒,甚至影響到中國股市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對于注冊制的模式,一方面我們擔心會因配套不完善而引起水土不服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則擔心股市“去散戶化”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隨著股市估值體系的重構,未來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賺錢的難度也將會更加艱難了。或許,對于以后的市場環境,基本上是以機構投資者作為主導,而散戶生存空間幾乎遭到沉重的擠壓。
由此可見,注冊制模式下,更需要謹慎而行,盡可能完善更多的配套措施之后,再循序漸進推進,否則其對股市的中短期沖擊影響依舊不可小覷。但,總體而言,對于缺乏資金優勢、成本優勢、制度優勢、信息優勢的中小投資者來說,中國股市今后的賺錢難度將會越來越大,而注冊制模式下,散戶賺錢不是首要的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