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2 11:21 | 來源:未知 | 作者:彭耀廣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雖然“十一”黃金周全國多個城市的樓市迎來蕭條期,但在“金九銀十”的開頭月,房地產企業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27家發布9月銷售業績的房企,銷售額仍然處于高峰
銷售面積及均價環比下滑
10月10日晚間,萬科發布9月銷售業績,數據顯示,9月萬科實現銷售面積272.9萬平方米,銷售金額463.2億元。2017年1-9月,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面積2664.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961億元。在前三季度萬科的銷售金額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3647億元。
不過從單月看,萬科9月的銷售面積出現了環比下滑,8月,萬科實現銷售面積273.9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70.4億元。萬科在9月的銷售面積環比8月下跌0.37%。
同樣,保利地產8月實現簽約面積157.53萬平方米;實現簽約金額229.88億元。保利地產9月簽約面積環比下降1.16%;簽約金額環比下降4.33%。另外,華潤、富力等企業同樣出現銷售面積的環比下滑。
除了銷售面積的環比下滑外,房地產企業的簽約價格也出現環比下滑。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已發布9月業績的27家房地產企業中,9月單月的合計銷售額達到了2354.6億元,環比上漲18%,但是相比8月,這27家企業的簽約均價則出現了環比3%的下調。
在行業人士看來,雖然成交金額明顯上漲,但是因為一二線城市的調控政策毫不放松,這也導致9月房企開始面對環比銷售面積和銷售均價的下滑,且這一趨勢將延續至年底。
50家房企拿地金額上漲48%
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樓市調控重壓,但從全國市場看,截至9月底,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金額再次刷新歷史同期紀錄,預計全年房地產銷售金額與面積將再次創造歷史紀錄。房企也將收獲歷史最豐收一年。
此外,房企年度目標平均完成已經超過80%,預計大部分企業將在10-11月完成年度目標。例如,華潤置地已突破千億元,前9月銷售1006億元,按年增26%;融創前9月銷售額約2080.7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當前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已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庫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城市去化周期均在12個月以下。此外,因為過去兩年多的**樓市還在作用于今年的房企業績,由于2015、2016年的銷售**,房企可結算貨值充沛,業績較為穩健。
與之相對的是,房地產企業對于土地的熱情依然不減。中原地產的另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前9月,拿地最積極的50大房企合計拿地金額達到了17711.8億元。與2016年同期50大房企拿地金額11937億元對比,漲幅達到了48%。這50家房企中,前9月拿地金額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49家,而在去年同期只有37家。
“拿地積極與前9月的業績良好直接相關。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效果明顯,但從全國房地產數據看,房企在收獲了刷新歷史紀錄的2016年后,資金情況空前寬裕,在去庫存之后,大部分標桿房企都開始積極拿地。”張大偉如是分析。
2018年上半年房企風險加大
土地儲備的不斷增加意味著未來兩年房企的可售貨源增加,但是在調控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能否消化順利的問題隨之而來。
行業人士指出,從房企拿地的區域看,房企對于熱點區域、優質屬性地塊依然拼搶,例如南京、蘇州、廈門等2016年的二線城市“四小龍”地價依然處于高位,即使在地方政府設置了多重調控約束政策后,部分住宅屬性地塊依然多家企業以突破上限的價格拼搶。再例如,北京今年出讓的土地全部對于房屋銷售價格進行了限制,房企的盈利空間縮小,但是依然受到開發商的熱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開發商的拿地策略及對于后市的判斷。
張大偉進而表示,大企業因為資金成本等優勢,布局合理,依然能夠保持上漲的速度,但是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幸運。根據房地產企業發布的半年報,不少企業的成績單已經受到了調控的影響,例如,北京區域龍頭首開的2017年上半年并不順利。據首開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11.69億元,同比下跌10.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6億元,同比下降66.35%。
業界分析,首開凈利潤大降的原因與該公司經營策略有關,除了重點布局的一二線城市受到限購與限價的雙重調控之外,京內項目去化慢、京外項目盈利能力不佳都對首開凈利潤下滑造成影響。
因此,行業人士判斷,除了布局合理的大型房地產企業外,會有更多的房企在年終會受到調控波及。“大部分房企都在2016年拿了比較高價的地,這種情況下,對未來房價上漲預期非常高,而調控又導致房價上漲難度非常大。資金成本逐漸增加,對于2017年來說,各種融資渠道壓力逐漸增加,對于很多房企來說,資金鏈的風險逐漸積累。從資金及銷售等方面看,2018年上半年房企的風險可能加大。”張大偉如是說。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