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基金規模一年縮水近四成(主)
重啟發行基本無望 清盤轉型將成常態
牛市中曾風光一時的分級基金,在最嚴資管新規下正在走向末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分級基金市場規模僅為1556.6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近四成,距離2005年巔峰時期的近5000億元僅剩三成。近期,《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指出“公募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這幾乎是給分級基金判了死刑,重啟發行無望,在嚴監管下,必將有更多的迷你分級基金通過轉型或清盤的方式退出。”業內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
分級基金瀕臨滅絕
分級基金簡單說就是將普通的一個基金拆分成了A和B,A類是一個類固定收益的組合,B類是向A借錢,并支付A一定的費用,支付給A的費用就是A的理論上年化收益。A類份額可以獲得固定收益,B類份額可以加杠桿,除此以外,還可以進行套利操作。
在2015年股市興旺時,分級基金B類份額由于具備一定的杠桿效應,頗受博弈型投資者的歡迎,總規模一度接近5000億元。此后股市深度回調,分級B迎來大面積下折潮,投資者損失慘重,監管層開始提示相關風險。“因為具有杠桿屬性,這幾年監管層一直在規范此類產品。”上海一位基金行業研究員對《金證券》記者表示。
2015年8月,分級基金被暫緩審批,中融白酒分級成為最后一只分級基金,此后市場再無分級基金發行案例。而后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了《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提高了投資者的投資門檻,30萬元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門檻導致分級基金規模迅速縮水,市場流動性驟降,零成交的極端情況頻現。
近日征求意見稿規定“公募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新規基本斷絕了分級基金重啟發行的可能,這類基金也將瀕臨滅絕,此前不少基金公司還心存幻想,如今不得不考慮旗下的分級基金是該轉型還是清盤了。”上述研究員表示。
清盤轉型將成常態
事實上,在去杠桿、防風險的監管下,分級基金市場總規模逐月下行。《金證券》記者查閱同花順(50.400, 0.42, 0.84%)iFinD數據發現,截至11月30日,分級基金市場規模僅為1556.67億元,相較于2016年11月30日的2502.91億元,降幅為37.8%,也就是說一年時間分級基金規模縮水近四成,而距離2005年巔峰時期的近5000億元僅剩三成。分級基金的數量也從去年11月30日的165只下降到目前的148只。
而在強監管下,存量分級基金轉型清盤或成主旋律。渤海證券研究員劉洋認為,“對于目前仍存續的分級基金而言,其未來能否繼續運作,則需等待后續配套細則文件的出臺,不排除在過渡期結束后被要求轉型為其他類型基金,或是強制清盤。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分級基金市場持續低迷以及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必將有更多的迷你分級基金通過轉型或清盤的方式來進行退出,分級基金這一創新性的杠桿投資工具逐漸式微將不可避免。”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市場有2只分級基金清盤,12只分級基金轉型,主要轉型為LOF和定開產品。
業內人士建議,現持有分級基金的投資者應盡快清倉,該類基金受多重政策打壓后,大多數在二級市場流動性已較差,會直接提高投資成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