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醞釀已久的重慶農商行返A股,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1月5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了該行的招股說明書,本次擬發行13.57億股,用于補充資本金,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為中信建投。若重慶農商行成功過會,或成首家“A+H”股上市的農商行。
在此之前,實現“A+H”股上市的均為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中也暫時沒有成功的案例,均處在證監會受理后的上市排隊狀態。阻礙該行A股上市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記者近日聯系采訪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實現A股上市將使本行成為A+H 兩地上市銀行,不僅有利于本行構建更為豐富、靈活的資本補充渠道,亦有利于本行進一步完善資本結構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重慶農商行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該行資產規模超過8700億元,為內地資產規模最大的農商行;該行不良貸款率為 0.97%,低于國內農商行的平均水平。
或成首家兩地上市農商行
重慶農商行的前身為重慶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及重慶市轄區內 39 個區縣行社。后通過改制重組,經重慶市政府和銀監會批準,重慶農商行于 2008 年 6 月 29 日正式掛牌開業,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全國第三家省級農村商業銀行。
2010 年 12 月 16 日,該行成功在香港聯交所 H 股上市,成為全國首家上市農村商業銀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銀行。
在上市近六年后,該行明確了回歸A股的意愿。2016年4月29日,重慶農商行首次發布公告稱,將首次申請公開發行A股并在上交所上市。彼時,重慶農商行董事會在公告中表示,回歸登陸A股市場將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實現全體股東所持股份的流動性。
2016年9月21日,銀監會正式批復同意重慶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并確定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3.57億股。若重慶農商行成功過會,或成首家“A+H”股上市的農商行。
重慶農商行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截至 2017 年 12 月 15 日,第一大股東重慶渝富持股比例為 9.98%;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及重慶交通旅游投資集團等當地國資公司,分別持有其7.87%和5.89%的股權。
在目前MPA考核要求下,銀行對于補充資本的訴求愈發強烈。截至2017年6月30日,重慶農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66%、9.68%和12.41%,分別較2016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0.18個百分點和0.29個百分點。這也是重慶農商行上述三項指標自2013年末分別達到11.85%、11.85%和11.64%之后,指標整體呈下滑態勢。
為了緩解資本壓力,重慶農商行在2016年發行了40億元二級資本債;2017年9月,重慶農商行7億股定增內資股方案獲批并交割完成,所籌集的資金用于補充一級資本。截至2017年9月30日,重慶農商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為10.45%、10.47%和13.15%。
截至2017年9月30日、2016 年底、2015 年底和 2014年底,重慶農商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分別為3328.35億元、3004.21億元、2685.86億元和2421.98億元,2014-2016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37%。若無法及時補充資本金,這樣的貸款增速可能無法維持。
重慶農商行在風險提示中指出:“為滿足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本行需采取措施保持貸款適度增長以降低資本消耗。上述因素的發生及持續存在,均可能導致本行貸款增長在未來持續放緩,或出現增長停滯甚至余額下降的可能性,并對本行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制造業不良率較高
從體量上看,重慶農商行當之無愧為農商行中的“巨無霸”。資產總額已由2010年底2855.46億元增長至2017年9月末的8749.37億元,增長約200%。2016年利潤為79.45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已達69.1億元。
橫向比較,2017年三季報顯示,5家A股上市農商行中,常熟銀行(7.560, 0.00, 0.00%)資產規模和凈利潤資產規模位列第一,也僅為1424.09億元和8.94億元。
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2016 年底、2015 年底和 2014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 0.97%、0.96%、0.98%和 0.78%。報告期內,該行不良貸款率維持在 1%以下,主要原因是該行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信貸結構,加大信貸資產風險排查力度,提前處置、防范、化解風險,加大清收、處置、核銷不良資產力度,保持信貸資產質量穩定且風險可控。
在貸款投向方面,公司貸款是該行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2016 年底、2015 年底和 2014年底,公司貸款分別占該行貸款總額的 64.03%、63.22%、61.55%和 57.63%。
“報告期內,公司貸款占比持續上升,主要原因是本行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調控方向,進一步優化行業信貸投向,推進信貸結構調整,持續開發新客戶,優先支持發展前景良好、國家大力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該行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
與此同時,該行的個人貸款占比呈下降趨勢。在同報告期內,個人貸款分別占該行貸款總額的 32.65%、32.68%、35.85%和 40.11%。“主要由于個人貸款增速低于公司貸款增速。截至2015 年末的個人貸款總額較 2014 年末下降,主要是由于住房及商鋪按揭貸款以及個人經營性貸款總額下降所致。”該行解釋稱。
該行按照行業分布的公司貸款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批發和零售業。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2016 年底、2015年底和2014年底,該行在上述三個行業的公司貸款總額分別占公司貸款總額的 62.90%、61.81%、57.63%和 58.08%。
其中,制造業公司貸款構成該行公司貸款的最大部分,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該行公司貸款總額的比例為30.68%。“本行向制造業客戶發放貸款金額較高的主要原因為本行所在地重慶市是全國的重要制造業基地,本行結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重慶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積極推動重慶新型工業化建設,加強對制造業客戶的金融支持。”該行表示。
與此同時,制造業的不良率也頗高。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2016 年底、2015 年底和 2014年底,制造業的不良貸款占該行不良公貸款的比例分別為 44.68%、48.50%、38.08%和 40.53%;制造業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8%、1.29%、0.94%和1.25%。
該行在招股書中稱,本行制造業不良貸款規模較大且不良貸款率高于全行不良公司貸款率,主要是基于重慶市產業結構,本行制造業貸款占比較高,且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國內制造業盈利水平下降,部分企業的償債能力受到較大沖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