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京東發(fā)布了2018年二季度財報,二季度凈收入1223億元,同比增長31.2%,創(chuàng)下單季凈收入的新高。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持續(xù)經營業(yè)務凈利潤為4.781億元。至此,京東已連續(xù)9個季度盈利。
京東從虧損到盈利是個大新聞,但連續(xù)9個季度盈利似乎就不是新聞了。如果說,再有能刺激市場的大新聞,或許是京東何時能夠實現(xiàn)“暴利”。
能給出這個答案的或許反倒是京東的同行亞馬遜。
7月26日,在拼多多赴美上市的同一天,更讓美國股市關注的大事是亞馬遜“翻臉”了。亞馬遜當日發(fā)布的財報顯示,二季度實現(xiàn)了25.34億美元的利潤,同比增長了1186%,這是亞馬遜有史以來釋放出的第一顆利潤衛(wèi)星,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此前,亞馬遜與京東一樣,長期被市場質疑其盈利能力,可謂是難兄難弟。如今,亞馬遜率先“咸魚翻身”,京東還會遠嗎?畢竟,貝索斯與劉強東的路數幾無二致,兩人都是“技術控”,但凡賺點錢,就要投入到技術上。
難不成是“故意虧損”?
財報顯示,AWS(云服務)是亞馬遜高速增長的主動力。二季度AWS營收61億美元,同比增長49%。此前,2018年一季度,AWS的營收同比增長48%,再往前三個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44%、42%、42%。
2017年全球企業(yè)研發(fā)投入排行榜顯示,亞馬遜以226億美元的投入高居榜首,比第二名谷歌母公司Alphabet高出60億美元。貝索斯對于技術投入的魄力可見一斑。
實際上,早在2000年左右,貝索斯就開始下注AWS,持續(xù)把辛苦“買賣”物品賺的利潤投入到“看不到頭”的技術研發(fā)上。問題在于,電商業(yè)務本身就需要持續(xù)的高投入以獲得規(guī)模效應,由此,亞馬遜的財報長期處于虧損邊緣,貝索斯的眼光和能力也沒少遭到詬病。
終于,三周前,“故意虧損”的貝索斯用AWS的前所未有的利潤一次性完成了對質疑者的“報復”。
種種跡象顯示,京東也在醞釀著某種“報復”。二季報顯示,其在技術方面投入27.81億元,同比增長79.8%。事實上,京東對于技術的投入從去年開始就已明顯增長,此前四個季度,技術投入同比增長分別為39%、43%、74.5%、87.2%,技術研發(fā)也成為京東各項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項目。
一邊是盈利持續(xù)增加,一邊是持續(xù)加碼技術研發(fā)。由此,京東始終展現(xiàn)給市場一種慘淡經營的微利形象,這是故意的嗎?
誰是京東的AWS?
亞馬遜靠AWS實現(xiàn)了“逆襲”,那么,誰又能成為京東的AWS呢?
據了解,在“零售即服務”的戰(zhàn)略指導下,京東對于技術的投入被用于各個可能成為零售基礎設施的模塊。這與亞馬遜押注技術的思路類似,AWS云計算基礎實施的形態(tài)已經被世界接受,但京東的野心更大,要做零售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這無疑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時間來積累和驗證。
《福布斯》此前撰文稱,京東和其他競爭對手,如亞馬遜、谷歌、騰訊、阿里巴巴等,爭奪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yè),而是創(chuàng)建面向未來的零售運營體系。
截至目前,京東的這些投入還沒有成長為AWS那樣的現(xiàn)金牛,但是鑒于AWS從雛形到盈利一樣經歷了漫長過程,京東的速度已經足夠快了。今年五一期間,京東X無人超市雄安新區(qū)店正式亮相,此前這種集合了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生物識別等技術的無人超市已經先后在北京、天津、大連、宿遷、西安、長春等城市落地20余家;今年8月份,京東無人超市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張,這也是東南亞地區(qū)首家正式營業(yè)的無人超市。可供對比的是,身為老司機的亞馬遜,至今只在美國西雅圖開了一家無人便利店。
此外,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相當一部分被用于無人機的研發(fā)和應用。今年6·18促銷期間,京東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架重型無人機在西安下線。今年7月份,京東無人機參與到北京郊區(qū)暴雨之后的搶險工作中,這也是京東無人機首次被用于搶險救災。
在業(yè)界看來,在AI、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供應鏈協(xié)同項目上的持續(xù)投入,是京東對未來的一個豪賭。
時至今日,“瞞天過海”的亞馬遜即將成為美國股市第二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京東還要“瞞”多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