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09:2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9月27日,北汽藍谷(9500,000,000%)(維權)(即北汽新能源)在上交所復牌交易。
考慮到較長的停牌時間,北汽藍谷復牌大跌,并不能單純理解為市場對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的不認可,畢竟面對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A股上市平臺將“大不一樣”。正如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所言,“上市不僅將進一步拓寬北汽新能源的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匯聚資源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
有否收益?
對于當下的A股投資者來說,“股改”這一概念或許有些陌生,可回溯至十幾年前,股改曾給投資者帶來了不菲回報。北汽新能源此次上市的重組對象S前鋒,便是A股市場已為數不多的遺留至今的未股改公司,因此,北汽新能源的上市不僅包括重大資產重組,還解決了S前鋒的歷史遺留問題。
整個交易分為三步,首先是由S前鋒非流通股股東以“10送5”的比例向流通股股東支付股改對價;然后,S前鋒以截至2017年10月31日的全部資產和負債,與北汽集團所持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同時S前鋒發行股份收購剩余全部北汽新能源股權,并募資超過20億元配套資金;最后,S前鋒以送股、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交割完成后的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10轉增25”。
頗為復雜的方案設計對股票交易形成了幾個重要時點,包括:2016年9月13日,北汽藍谷(彼時名為“S前鋒”)停牌籌劃重大事項;2018年2月1日,公司披露股改方案并確定當日為股權登記日,公司股票復牌交易一天;2018年2月2日,公司股票再次停牌;此后,公司逐項完成上述三步交易,最終于2018年9月27日復牌。
由此可以測算出參與股改投資者的收益情況。假設投資者在停牌前,以停牌前收盤價買入,如果選擇在2018年2月1日賣出,因未享受股改部分收益,其獲利為5%;如果持有至9月27日,以收盤價賣出,其收益約為-0.5%,每股略虧5分錢,即由于股改獲贈股份,投資者的持股成本攤薄至9.55元/股(前復權),與收盤價相差無幾。
由于2018年2月1日公司曾復牌交易一天,當日為“一字板”,上漲5%,因此還有一種情況,即投資者在2018年2月1日打板買入,按照9月27日收盤價計算,虧損約5.28%。
由此不難看出,要想通過參與此次股改賺得不菲收益(比如10%以上),最佳選擇就是在9月27日復牌一早的集合競價時賣出,或者是在第一次臨時停牌后(上午10點)排隊賣出。復盤看,第一次臨停前,北汽藍谷已經成交1.17億元,顯然已有不少投資者賣出離場。而真正獲得高收益的,是那些在2016年初買入然后于停牌前賣出的投資者。
估值幾何?
頭頂“A股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的光環,北汽藍谷亮相首日股價大跌令不少投資者擔憂:難道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不在風口了?
事實上,股價短期波動并不一定與公司發展必然相關,尤其是北汽藍谷自籌劃重組至今,停牌時間超過兩年,其中僅復牌交易一天,市場首先要結合大盤走勢對其判斷,畢竟在過去兩年上證綜指下跌了約9.3%;若從2018年2月1日計算,上證綜指則下跌約19%。
反觀公司基本面,北汽新能源連續五年銷量位居國內純電動汽車榜首,復合增長率達到170%,并在2017年成為全球銷量冠軍。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累計用戶已超過25萬,旗下產品總行駛里程突破32億公里,連續三年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滿意度第一名。
“北汽集團將以北汽新能源上市為起點,加快推進‘引領2025’戰略,尤其是在核心技術創新方面,我們將與共建單位一道,繼續推進新能源國創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以協同創新、聯盟發展的合力,共同助推中國新能源(5.760, 0.00, 0.00%)汽車產業的發展,助力‘由大到強’的‘汽車強國夢’早日實現。”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最重要的板塊之一,作為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整車企業,我們有信心將北汽藍谷打造成資本市場的新藍籌。北汽新能源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全價值鏈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不斷鞏固北汽新能源的領先地位,加快由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
公告顯示,北汽藍谷擬募集的配套資金中,50%將用于科技創新項目,另外50%用于三款新車型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純電汽車制造商,前不久赴美上市的蔚來汽車上市后曾一度股價大漲,最高市值甚至超過百億美元,目前市值仍高達76億美元,約合500億元人民幣,遠高于北汽藍谷。而蔚來汽車在“燒掉”百億元人民幣后,累計交付車輛不過千余量。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