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08:1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信邦制藥業績下降是預料之中,而出售子公司確認損失又進一步加大了該公司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幅度。
《電鰻財經》文 / 米萊
7月13日晚間,信邦制藥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萬元-4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5.27%-67.03%;基本每股收益為0.019元/股-0.025元/股,上年同期的基本每股收益為0.075元/股。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信邦制藥表示,首先,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因素影響,公司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經營業績出現虧損;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國家一系列支持復工復產穩定經濟政策措施的出臺,公司生產經營得以快速恢復,上半年實現盈利。其次,報告期內,公司出售了全資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及康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確認投資損失2,009.55萬元,上述子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受新冠疫情影響,信邦制藥業績下降是預料之中,而出售子公司確認損失又進一步加大了該公司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幅度。
20億買來的子公司只賣了7.5億
6月15日,信邦制藥發布公告,擬將全資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肽生化)100%股權、康永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永生物)100%股權轉讓給泰德醫藥(浙江)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款合計為7.5億元。
《電鰻財經》注意到,中肽生化是信邦制藥于2015年以20億元收購得來。資料顯示,中肽生化和康永生物主要從事多肽原料藥定制化服務和體外診斷試劑銷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2019年多肽和體外診斷試劑銷售收入分別占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18%和0.76%。
但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康永生物2019年度和中肽生化2020年一季度都出現了虧損。從2015年到2019年已經過去了四年,中肽生化還不能為母公司業績帶來強力的支持,這應該是信邦制藥“甩賣”子公司的主要原因。
此外,對于甩賣子公司的原因,信邦制藥在公告表示,為降低經營風險,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更好地配置公司資源,貫徹聚焦醫療服務的發展戰略,本次關聯交易符合公司實際經營和未來發展需要。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肽生化及康永生物不再是公司子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將對公司聚焦主業、盤活資產、增強現金流、降低運營成本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以及出售子公司虧損已完成減值,下半年信邦制藥的業績增速能否轉正?
一次虧損 元氣大傷?
財報信息披露,信邦制藥目前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為醫療服務、醫藥流通及醫藥工業。2019年該公司有57.73%的收入來自醫藥流通,29.2%的收入來自醫療服務,12.54%的收入來自醫藥制造。按藥品劃分,信邦制藥有60.07%的收入來自藥品銷售,10.2%的收入來自醫療器械,29.2%的收入來自醫療服務。
近幾年,信邦制藥的業績增長并不穩定,2018年虧損了12.9億元,而虧損的原因正是其全資子公司中肽生化計提的商譽減值。具體情況是,中肽生化多肽及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客戶主要集中在美國,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中肽生化經營業績未達到預期。
不過,總的來看,2010年上市的信邦制藥還是實現了較快的業績增長。該公司2014年至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256.68%、22.71%、17.82%、60.45%、-535.92%和117.79%。在上市后的大多數年份里,信邦制藥扣非后凈利潤是上漲的,但2018年的一次虧損幾乎磨平了該公司之前的所有增長。
2017年,信邦制藥的扣非后凈利潤接近3億元,但2018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一下子變成了-13億元。2019年該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回到了2億元以上,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給該公司的業績增長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
兩大主業增長可期
醫藥流通是信邦制藥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19年為信邦制藥貢獻收入38.4億元,但毛利率僅為16.92%。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全國七大類藥品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1586億元,扣除不可避免因素同比增長7.7%,增速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4317億元,同比增速與2017年基本持平。
而從具體的銷售品類來看,目前在我國醫藥體系中,西藥類產品占據著主導地位。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藥品銷售分類中,西藥銷售額占比72.2%;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藥產品,隨著現代化醫藥工業的發展,中成藥數量與種類整體增多,在我國藥品中占比相對較高,2018年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15.1%,位列第三的是醫療器材類產品,占比4.8%。
由此可見,醫藥流通行業的增長似乎進入了一個放緩期,但未來增長仍值得期待。而且,除了醫藥流通外,信邦制藥有接近30%的收入來自醫療服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5萬個,相比2018年6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344個。截至2019年6月底,醫院數量為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與2018年6月底相比,公立醫院減少180個,民營醫院增加1760個。
由于人口老齡化、人口患病率的上升以及醫保覆蓋的提升,我國醫療服務需求一直不斷增長。從我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來看,2019年1-6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41.7億人次,同比提高2.5%。醫院診療人次達18.2億人次,同比提高5.0%,其中公立醫院15.4億人次,同比提高4.5%,民營醫院2.7億人次,同比提高8.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達21.9億人次,同比提高0.4%,其他機構診療人次為1.6億人次。
盡管醫藥流通似乎進入了一個放緩期,但未來醫療服務行業的增長將繼續為信邦制藥的業績增長提供“彈藥”。另外,從該公司過去幾年的業績增長情況來看,收購中肽生化是該公司的一大“敗筆”,也是該公司業績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該子公司已出售,信邦制藥未來業績將如何?
從今年年初至7月13日,信邦制藥的股價上漲了5.52%,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46.16%。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