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06:5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半年報顯示,雙成藥業的主要業務是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
《電鰻快報》文 / 米萊
雙成藥業(002693.SZ)2020年預計虧損4200-5800萬元,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已連續四年為負。更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下降超六成,同時該公司卻能拿出3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資產計提減值 2020年預虧
1月15日晚間,雙成藥業發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00萬元至-5800萬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雙成藥業表示,報告期內,母公司主營業務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控股子公司部分資產計提減值,且因上年同期政府補助驗收通過遞延收益轉入損益和資產處置收益金額較大,使得本年報告期內整體業績同比下降。預計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貢獻金額約為493萬元左右,主要系按期攤銷進入損益的政府補助收入及理財收益等所致。
主營行業年復合增速超15%
2020年半年報顯示,雙成藥業的主要業務是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該公司專業從事化學合成多肽藥品的生產、銷售和研發,公司在化學合成多肽藥物合成、純化、分析、質量保證、活性測定、制劑工藝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管理體系。
2020年上半年,雙成藥業有97.6%的收入來自醫藥工業,2.4%的收入來自服務業。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45.96%的收入來自多肽類產品,51.64%的收入來自其他產品。
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規模突破3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根據Cortellis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全球多肽合成藥物大概有1153種。
目前,由于多肽藥物研發難度高,價格比較昂貴,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全球大型藥企也加大對多肽藥物的布局,如羅氏、輝瑞、賽諾菲等加大對多肽藥物的研發,并通過收購、并購收獲了不少上市藥物。
但是,近年來,隨著多肽專利藥大量到期,仿制藥大量上市,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將與歐美國家爭奪部分市場,多肽原料藥廠家將受益于仿制藥市場的增長。
在多肽藥物的研發與制造商上,我國起步較晚,市場較小,但增速遠大于全球,2019年市場規模超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我國上市多肽藥物約40種,其中有過半的品種實現了國產化,但進口產品仍占據主要市場。
研發費用下降六成 3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盡管行業增長強勁,但雙成藥業似乎并沒有從中受益。自2012年上市以來,雙成藥業的業績增長并不理想,近年來已經連續虧損三年,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9億元、-4702萬元、-8073萬元和-4300萬元。同期該公司的扣非前凈利潤分別為-3.88億元、0.06億元、-0.69億元和0.25億元,巧妙地避開了“ST”。
事實上,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來看,雙成藥業的各項數據在全面下滑。2020年1-9月,該公司實現營收1.9億元,同比下滑29.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568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其中第三季度虧損862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雙成藥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5.2億元,較上年末下滑4.7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654萬元,同比下滑167.34%。
雙成藥業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29.61%,主要系全資子公司維樂藥業代理業務已終止,報告期內無代理業務收入及寧波雙成受托加工收入減少所致;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下降48.04%,主要系收入減少相應的成本亦隨之減少所致;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增長98.75%,主要系根據客戶信用情況預計報告期內信用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2020年前三季度,雙成藥業的研發費用為83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4.82%,主要系報告期內資本化項目增加,費用化金額減少所致。眾所周知,大量研發投入資本化較多會虛增上市公司當期業績。
此外,在研發費用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雙成藥業卻拿出3億元現金購買理財產品。該公司1月13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將繼續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額度上限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但其累計發生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