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16:46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初以來,港股市場表現火熱。截至1月19日,短短兩周多的時間大陸資金通過滬港通南下資金超過1500億元,相當于2020年全年南下資金量的26%,且日度流入金額在近幾...
年初以來,港股市場表現火熱。截至1月19日,短短兩周多的時間大陸資金通過滬港通南下資金超過1500億元,相當于2020年全年南下資金量的26%,且日度流入金額在近幾個交易日不斷創出新高。市場的這種走勢我們認為內在邏輯如下:
首先,中國疫情防控和復工進展領先,出口維持強勁,消費和制造業投資不斷修復,經濟領先于全球穩步復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港股上市的中資公司同A股一樣,盈利和基本面也快速恢復,預計2021年港股中資公司整體的盈利增速有望達到15%-20%。
其次,回顧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歐美為首的全球央行采取了史無前例的寬松刺激政策呵護經濟,受益于流動性的寬松,全球資產價格紛紛上漲。舉例來看:2020年納斯達克上漲43%,滬深300上漲29%,日經225上漲17%,德國DAX上漲10%。但是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卻是-7%的表現。估值角度,萬得全A PE(TTM)23.6倍,納斯達克超過50倍,標普500為37倍,日經225超過40倍,恒生指數僅為16.9倍。個股層面,按照市值加權平均口徑,A/H兩地上市的個股折溢價水平超過60%,超過歷史均值1倍標準差。因此橫向比較之下,港股市場估值洼地的特征較為明顯。
最后,港股市場近些年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后,這一趨勢更加明顯,新經濟板塊占比已經超過60%。港股在互聯網,餐飲,生物科技,教育,博彩等細分賽道上積累了相當一部分優質的公司。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對于港股市場的機會持積極看好的態度,估值修復行情有望持續。
投資策略上,我們將繼續專注行業和公司的不斷深入研究和挖掘,基于行業景氣度橫向比較,長期成長空間,公司核心競爭力和估值等維度構建組合。大的思路上,由于港股主要還是以中國公司為主,因此我們的投資上依舊側重于符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這一趨勢的泛消費+泛科技賽道,尤其是互聯網,生物科技,教育,餐飲等一些港股具備稀缺性的細分領域,對于A/H兩地上市的個股,我們會更加注重估值的性價比和合理性。同時,港股市場特有的做空機制,T+0交易制度以及海外機構資金占比高的特點我們會重點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