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18:00 | 來源:鳳凰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有基于傳統金融機構、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和金融科技企業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供給方等模式。...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有基于傳統金融機構、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和金融科技企業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供給方等模式。目前我國農村及偏遠地區提高了互聯基礎設施水平、手機設備使用率和金融終端設備安防比例,這些為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設備基礎。
同時,在各地政府支持推動下,農村地區電子支付得到較廣泛使用,而線上理財、線上貸款和線上保險卻面臨著農村居民不夠了解、不會操作、相關財商意識不足的問題,限制了金融服務使用的深度,沒能解決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難題。
《互聯網理財與消費升級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由于金融機構線下網點被迫關閉,難以直接接觸用戶,使得傳統理財業務在產品銷售、售后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與此同時,互聯網理財業務的無接觸性、便利性等優勢得以不斷凸顯,線上理財銷售、線上征信、線上理賠等業務發展迅速。”
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進一步強化了理財服務的線上化趨勢,以“無接觸”互聯網理財為代表的數字金融產品興起,并為越來越多人接受。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線上理財用戶達1.69億人。
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決定了城鄉金融發展的差異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的城鄉差別、資金效益的城鄉差異又進一步深化了城鄉金融的二元結構,將普惠金融割裂成城市與農村兩個部分。城鄉普惠金融的二元結構對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造成阻礙。
但由于農村居民防護意識不強,數字操作能力不高,辨別能力較弱,這部分人群很容易在日常數字金融交易過程中被盜取存款,甚至毫不知情的借上了網絡高利貸,具有很大的風險隱患。此外,許多消費者信息從互聯網金融平臺中泄露,導致農戶對數字金融的抵觸心理提升。為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推廣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也折射出農村地區人們的綜合財商素養能力還有待提升,而有些平臺機構為了謀取私利不擇手段,缺乏行業自律意識,更是阻礙了財商教育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有研究機構指出,2022年互聯網理財下沉市場規模或達4.7萬億。這么龐大的市場體量,給財商教育行業帶來了大規模的獲客資源。普惠金融作為財商教育的內容之一,推動對農村居民這個下沉市場的數字金融知識普是教育機構從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和數字普惠金融操作能力才是財商教育的應有之意。
微淼商學院秉持著教育者的初衷和理念,致力于讓1億人財商及格。財商的本意是“金融智商”,個體的財商能力體現在創造財富、認識財富并根據規律創造財富方面。微淼商學院聯合創始人王樓樓認為,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可支配資產也在快速增加,很多人有了財富增值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也認識到財富增長是個技術活,必須要通過專業的學習才能掌握財富增值的技能。
微淼商學院在成立的3年時間中,根據需求不斷調整優化,深度結合金字塔設計了方法20%理論課+80%實踐課的教學模式,推出了爆款財商教育課程“小白訓練營”與高階財務自由進階課。理論課上,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增強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了解,此外,通過對金融政策的解讀,讓用戶更好地學習到國家在金融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面對市面上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微淼商學院還通過金融法律知識的傳授,提高抗金融風險能力,增強防騙意識。更為重要的是,除了為學員提供涵蓋財務思維、投資分析、金融工具、操作實踐四大模塊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覆蓋金融知識普及,財商思維培養,通過對基金、股票、保險等金融產品拆解,開展投資模擬、課程實踐、課外實踐等為學員提供實踐經驗,便于學員驗證、總結與反思。以高互動性、高接受度的陪伴式教學,讓零基礎理財人群也能夠快速理解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微淼商學院發起了財商行業首個《誠信自律倡議》公約,強調財商教育機構應做到“四不”,即:不賣理財產品、不賣保險、不薦股、不代客理財,專注于高品質教育服務,不向學員推薦具體的理財工具,不代學員投資理財,不收取學員投資咨詢費,不向學員集資。
加快鄉村振興,是每一個社會個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財商教育頭部企業,微淼商學院愿意在普惠金融上貢獻一己之力,助力農村普惠金融教育的發展,而如何更好抓住農村這個下沉市場,是財商教育的制勝法寶,更是對財商教育者的考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