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3:51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新經銷」的最新消息,十薈團日單量突破1500萬單。這是繼12月初,十薈團拿到阿里領投1.96億美元融資后,時隔一個月后,又一個行業大事件。當然,這對十薈團而言,亦是大...
據「新經銷」的最新消息,十薈團日單量突破1500萬單。這是繼12月初,十薈團拿到阿里領投1.96億美元融資后,時隔一個月后,又一個行業大事件。當然,這對十薈團而言,亦是大喜訊。
據了解,美團優選宣布日訂單量步入2000萬單的高峰,多多買菜全國日訂單量則定格在了1200萬單……興盛優選也是在2020年11月期間,當日訂單量達1200萬單。
相比時間節點,雖然十薈團晚了3個月,但要知道,完成這樣的訂單量不是在11.11全民大促日,只是一個常規的時間段。
從這個角度看,十薈團確實兇猛。
在過去的幾個月,社區團購太熱了,巨頭們紛紛入局,燒錢補貼,叫囂不斷,這讓整個行業處于風口浪尖,幾乎所有人也都將目光放在互聯網巨頭們的身上。同時,興盛作為行業的開創者,巨頭們也將其作為對標對象,學模式,看數據,做調研。
如果也將十薈團與興盛對標,原本興盛幾倍于十薈團的距離,短短兩年時間,到現在的反超。十薈團的增速,像一匹黑馬一路狂奔。
回顧近三個月的成績,十薈團月平均復合增長,環比增長率均在30%以上。尤其是在2020年12月到今年1月期間,增長率更是高達50%以上。
而就在2020年12月初,十薈團才剛剛拿到阿里領投的1.96億美元融資,繼而大部分城市接入淘寶買菜,就目前的日訂單量和增長趨勢而言,十薈團顯然沒有辜負阿里的期望。
在互聯網巨頭們林立的態勢下,十薈團為何依舊狂奔,這值得我們深度思考和研究。
-01-
爆火的社區團購,水大魚大
水大魚大,行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各平臺訂單量的暴增。
事實上,早在2018年,社區團購就曾火過一段時間,大量的社區團購平臺拿到融資,但好景不長,2019年,多個社區團購平臺相繼爆出負面新聞。
美菜的美家買菜大規模撤站,松鼠拼拼裁員80%,呆蘿卜資金斷裂破產重組等等,行業一度關關停停,進入冷卻狀態。
而身處同一個“時代”的十薈團,卻順利跨越了寒冬,疫情的出現,又使得十薈團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發展,11個月內連融三輪,融資總金額接近6億美元。
俗話說所有的競爭都是人的競爭,創始人的基因,加上組織的沉淀,加之與“你我您”融合,讓十薈團有了今天的成績。正如2020年12月08日,十薈團CEO陳郢發表內部信所說到的。
“十薈團從數千家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是在無數艱苦、兇險的大戰中錘煉出來的。在創業公司中,我們成立最晚的,一度手上的資金也是最少之一,一路all-in的賭了幾十次,才能走到今天。我們對社區團購模式的理解,我們的運營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是無與倫比的!”
這番話足以道出十薈團能勝出并取得相對不錯成績的關鍵要素。
-02-
為什么是十薈團?
除了深深烙在骨子里的團隊基因外,十薈團能夠連續多輪獲得阿里巴巴投資還在于不斷對自身業務能力的優化和提升。
社區團購發展到現在,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入侵,原生創業者的融資,我想再去論證商業模式是否可行,盈利模型如何,消費者習慣等問題,其實價值已經不大了。
誰能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誰能占領消費心智,繼而獲得消費者的持續復購。
關于需求滿足上,十薈團似乎更加堅定:堅持生鮮戰略,堅持產地戰略。十薈團聯合創始人兼CEO王鵬也不止一次提出,未來要構建以生鮮為主的供應鏈能力。
以此為方向,十薈團做了很多扎實的基本功,比如十薈團走進陜西周至縣,在扶貧助農的同時,獲得產地合作資源;走進巴中助力甘泉蜜桔銷售;助力重慶長壽區血臍熱銷等等。
據了解,目前十薈團也建立了三條采購鏈:
第一,總部供應商團隊對接全國大型供貨商;第二,“金牌買手”團隊在全國各個果蔬產地尋找好的生鮮產品;第三,在商品供應地區成立自己的采購團隊,主要對接周邊城市,做到“一城一味”。
回過頭我們再看,當有了強生鮮的能力,自然而然便能夠高頻地與用戶產生鏈接,產生交易,產生關系。當有了關系,便有了消費心智和平臺認知,最終帶來持續地復購。
巨頭們低價補貼,只是短期獲客的方式,能理解,以錢換時間。但總有一些是換不來的,比如對生鮮的把控,對需求的理解,對效率的優化。
尤其是在需求的理解,按業內人士所提到的觀點:社區團購品牌在每一個省份都會形成一套獨立的商品,很多商品之間無法互相賦能,每一個省份都要單獨根據供應商體系和商品體系,很有本地用戶的消費傾向性,去重新架構一個單獨的商品數,這個工作量是很龐大的,需要一個對供應鏈理解極強的人。
如今,十薈團已覆蓋了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西北、東北七個大區,20個省220個城市,擁有60余萬團長,數千萬用戶。
這些數據的背后,不僅僅是一串一串的數據,一單一單的交易換來的關系,更有價值的是,背后沉淀出的十薈團對各地需求的理解。
-03-
無團長,不團購!
回顧零售業的發展變遷和迭代,我們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線下物理門店,基于LBS,實體零售;第二代是線上電商平臺,基于互聯網,無限貨架,聚合流量;第三代是社交關系零售,基于網絡節點,去中心化,流量前置截流。
而社區團購是典型的社交關系零售,而與消費者最重要的連接器便是團長。所以團長的價值,不可忽視。
當然,這也符合社交零售,基于社交網絡節點下,個體價值凸顯的整體趨勢。
關于團長的定位,十薈團對其也有清晰的定位,把前端的營銷、運營、履約部分交給“團長”完成,讓團長做自己擅長做的顧客鏈接。
培養一名優秀的團長,除了在拓團前期評估團長固有的優秀共性品質,還要長周期、體系化、精細化的培養和沉淀團長的“養成”方法。
圖為十薈團團長在核對接收貨物
十薈團的團長培養體系,會通過新人團長培訓成長體系,目標考核激勵體系,團長分級運營,晉級體系的一系列管理抓手讓團長成長。其目的是讓團長的業務能力標準化,模式化,還可以全國快速復制。
這是保障十薈團團效(即單團的銷售額)在全行業里最高(超過30%平均水平)的基礎,也是保障團長愿意持續在十薈團深耕發展的前提。
2021年,十薈團發布的目標是完成全國500萬個團長的戰略布局,當這個目標被實現,充足且優質的團長儲備讓十薈團,不僅僅獲得基于本市本區的消費需求,同時反向地收集、反饋和消費者的痛點,不斷完善以生鮮為主的供應鏈能力。
以500萬遍布全國的團長為抓手,結合自身對下游社區消費需求的理解,不斷鏈接上游的商品供應鏈,線上線下打通,十薈團劍指的并不是單一的生鮮產品,而是整個近場零售市場!
寫在最后:
零售業發展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體力和耐力。只有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為消費者提供多快好省的服務,才能夠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依賴。
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扎根供應鏈,夯實根基,不斷優化倉配服務,才能實現整體業務的降本增效,提升贏利能力。
回到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業態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務,從更高的維度來看,社區團購是對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同時也是對消費品流通渠道的迭代和重構。
無論是共享倉、中心倉還是網格倉,頭部社區團購平臺的加速滲透帶動了倉配物流,尤其是低線市場倉配物流體系的建設。
這意味著消費者的購物消費半徑可以借助這些基礎設施延伸到更遠的產地,好的產品和服務可以下沉到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場景,這就為消費者消費升級提供了可能。
消費升級,不僅是讓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吃到進口的海鮮和蔬菜,更重要的還是讓原來只能生存在自給自足的環境中的8億下沉市場消費者,可以體驗到更加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
其次,原來只能依靠批發市場完成市場覆蓋和下沉的生產型企業,因為社區團購帶來的基礎設施的完善,而有了更多的選擇。渠道的構建不再掣肘于渠道人員的多寡,通過與社區團購平臺的合作,商品可以在極短的時間滲透到全國的各個角落,到達每一個消費者的手中。
這無疑也對社區團購平臺的供應鏈能力、倉配能力、服務能力、數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像十薈團一樣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夯實基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發展速度的平臺才能跑到最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