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09:28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為了緩解恐慌,4月8日晚間,華海藥業連發5個公告,內容包括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出售參股公司部分股權、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報告、2020年業績快報等。...
377只基金的重倉股,突然暴跌了!
并且還連續兩日跌停,市值蒸發370億,原因不明,投資者慌了!
截至4月8日收盤,華海藥業股價報20.22元/股,下跌9.93%,最新市值為294.1億元。
為了緩解恐慌,4月8日晚間,華海藥業連發5個公告,內容包括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出售參股公司部分股權、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報告、2020年業績快報等。
公告五連發釋疑
華海藥業回應稱,公司股票交易于2021年4月6日至4月8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而公司不存在涉及公司需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那么,是業績不佳還是投資踩雷導致了本次暴跌?根據最新公告,華海藥業近期將持有的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多禧”)3.8597%股權分別轉讓給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金石翊康股權投資(杭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臺州坤陽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轉讓總金額為1.1億元。
為了進一步打消疑慮,業績面方面,華海藥業也一次性做了預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在2.42億元至2.65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增長約10%到20%。不過,公司2021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預計在1.48億元至1.68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下降約15%到25%。
那么,會是去年業績情況拖累了今日股價?根據今晚最新公布的業績快報,經初步核算,公司2020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4.85億元,同比增長20.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億元,同比增長63.24%,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8.16億元,同比增長81.38%。
受累抱團股變臉
即不是業績變臉,更沒有突發事故,為什么股價會止不住的下跌?
分析人士認為,結合市場近期的抱團股走低現象,華海藥業屬于“頂流基金愛股”行列,尤其是知名基金經理梁浩、謝治宇、葛蘭、程洲等都持倉這家藥企。難道是他們集體出逃引發的跌停?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被377家基金重倉持有,合計持倉股數達3.08億股,占總股本21%。2020年三季報顯示,社保基金、投資基金以及險資均出現在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從4月7日盤后龍虎榜數據來看,前五大賣出席位清一色都是機構席位,合計賣出金額高達2.67億元。而買入席位當中,卻沒有一家機構席位。結合這兩日的盤后數據,賣出前五名均為機構席位。4月7日-4月8日合計賣出近9億元。
從該公司近一年的股價走勢來看,其在2020年8月底達到巔峰,盤中觸及45.7元/股。但自2020年8月31日至今,該公司股價便一路回調,期間累計已下跌54%。近一個月,該公司的股價均價在24元/股。
集采促轉型
暴跌原因撲朔迷離,值得欣慰的是,雖然股市失意,但公司的業績面依舊向好。對于業績預增,公司表示,主要原因系國內制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影響。第一,隨著國家集采推進,公司依托中選,產品市場覆蓋率得以提升,帶動制劑銷售。第二,因沙坦類產品CEP證書的恢復,公司原料藥產品銷售大幅增加。第三,銷售增長帶動生產規模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攤薄了生產成本,使得利潤增加。
而這樣的良好勢頭還會延續到2021年一季度。當季,公司預計凈利潤為2.42億-2.65億元,同比增長10%-20%。不過,公司同時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因纈沙坦雜質事件所引起的多起訴訟事項及山德士仲裁事項仍在推進過程中,訴訟及仲裁結果尚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無法準確判斷這一系列事件可能對公司造成的影響。
其實,集采結束了不少仿制藥企的高毛利時代,卻給了從原料藥向制劑轉型的華海藥業以機遇。公司在前三輪國采中合計有超過10個品種中標,位居中標企業前五名。對于公司在集采中的“殺價”幅度,行業內甚至給出了“北齊魯、南華海”的評價。
第一批集采中,華海藥業有6個產品中標,是當年集采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受第一批集采影響,公司2019年凈利潤增加至5.69億元,同比增加429.78%,一騎絕塵。隨后,4+7擴圍中,公司囊獲品種最多,厄貝沙坦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賴諾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鉀片、鹽酸帕羅西汀片、福辛普利鈉片等7個品種入圍,并且相對供應的省份也最多。
2019年12月底,第二輪國采中,華海藥業中標安立生坦片、鹽酸多奈哌齊片。2020年8月,第三批集采中,公司中標纈沙坦片、舍曲林片、奧氮平口崩片。在此影響下,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加21.41%至48.7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增加109.55%至7.81億元,營收利潤雙豐收。
藥企走出去信念堅定
華海藥業創立于1989年,2003年上市,主攻心血管領域、中樞神經類及抗艾滋病類等特色原料藥,是全球主要的普利類、沙坦類原料藥主要供應商。自經歷2018年低谷后,因沙坦類產品CEP證書(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恢復,帶動公司原料藥產品銷售大幅增加,公司業績自2019年起就提升迅速。
除了原料藥,華海藥業是目前中國少數能夠進行大規模、商業化制劑生產及出口歐美市場的制藥企業,并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歐洲COS(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澳大利亞TGA(澳大利亞藥物管理局)等國際主流市場均獲得官方認證。這就意味著,公司不僅能出口,部分制劑還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競爭力。例如,浙商證券2020年11月研報顯示,企業的緩控釋品種鹽酸安非他酮緩釋片市占率穩步提升至8%。
當前,該公司美國制劑收入構成包括鹽酸多奈哌齊、賴諾普利、利培酮、草酸依西酞普蘭等多款產品。據公司2019年報披露,算上原料藥和制劑的出口,其國外業務總共實現營收33.46億元,占比超過六成。
不過,大比例的出口業務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經營風險。公司此前在提示風險時直言,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對公司的出口業務造成影響。而在今日的業績快報中,公司也直言,因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其2020年匯兌損失約人民幣1.45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