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4 11:48 | 來源:網易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可否認,互聯網的深度滲入已經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虛擬商品市場更是將傳統的消費模式予以了全面的顛覆
不可否認,互聯網的深度滲入已經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虛擬商品市場更是將傳統的消費模式予以了全面的顛覆,從最早的Q幣、流量、話費充值,到如今的游戲虛擬貨幣及物品、賬號,再到電子代金券禮品卡、會員卡及禮券,虛擬商品及服務早已潛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儼然成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一份來自《中國虛擬物品(游戲)交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虛擬商品及服務市場之一,由2014年的人民幣645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3959億元。另有數據顯示,整個第三方虛擬商品和服務2020年市場規模4700億元,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也將達到9.4%。與此同時,伴隨著“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建設數字中國”相關內容重磅亮相,擁抱數字經濟時代成為全球業界關注的焦點。數字變革又快速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業績表現,都預示著虛擬商品及服務行業的前景廣闊。虛擬商品提供商及消費場景在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及促進用戶活躍度方面,越來越依賴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提供者。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第三方虛擬產品及服務行業的玩家正熱血沸騰、蠢蠢欲動,想要搶一塊大蛋糕。一份并不被外界關注重視,市場規模卻高達5000億的第三方虛擬商品服務市場的邊緣產業,實則暗潮涌動。
困局:模式難破魔咒下如何逆襲
事實上,在互聯網領域里,第三方虛擬產品及服務一直被視為邊緣業務,也被看作是準入門檻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國內互聯網的發展一開始就受到“免費互聯網”思維的影響,為虛擬商品付費的行為可謂是少之又少。
在這一個大環境的影響下,整個產業從誕生到發展也有的將近20年的時間,但在市場上的前十幾年的表現卻一直顯得不慍不火,從最早的一批的駿網、5173到后來的成為市場黑馬明星的福祿控股、兌吧等企業,在發展的初期都曾遇到很多同樣的問題。首先,上游廠商雖然一直面臨著獲客難,發展渠道以及覆蓋面少和拓展渠道慢等因素,但相對應的渠道承接商也并不具備絕對的營銷優勢,不能夠讓上游放心的“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其次,原始通過GMV產生差價的贏利模式在業界并不新穎,在不能轉型成為技術和運營技術壁壘形成的前提下,資本方也同樣對于這種勞動密集型低門檻模式提不起足夠的興趣。而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在沒有資本市場的逐力下,這種低密集型的產業模式是很難形成規模效應進而成為行業的焦點的。
或許數據是最好的分析師,早在2014年,5173被江蘇省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1.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并購重組;而駿網科技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99,806.20元,較上年同期銳減98.78%,有著5000億市場規模的產業,運營模式卻成為這個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
然而,市場似乎也并不是為了分析者不看好而選擇黯淡存在。時間回到2020年9月18日,一家名為福祿控股的虛擬商品服務商通過“云敲鐘”模式與香港連線直播舉辦敲鑼儀式,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開盤的第一天,股價漲幅一度達到19%,截至當日港股收盤,福祿控股報收于9.18港元/股,公司市值為36.7億港元。
福祿控股的上市,似乎在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為之前深受模式困擾的同行帶來了新的發展靈感,而福祿控股這家默默耕耘虛擬商品服務市場11年之久的企業,上市之前幾乎籍籍無名。
“我們不太擅長站在鎂光燈下面講故事,更多的是想著我們如何能夠將這個行業里面堅定的走下去,10多年的發展里,和福祿一起誕生的同行里,有狂飆突進后黯然退場的落寞者,有不慎被對手吞沒的遺憾者,唯有福祿默默走到今天,這是我們堅持長期主義的小小勝利。”在談到上市之后的感受時,符熙——福祿控股這位年僅33歲的理科大男孩子顯得有些靦腆。
在符熙看來,在整個虛擬商品服務行業的競爭中,隨著行業需求的演變和深化,服務商的進駐門檻將會越來越高,也早就告別了近身肉搏的價格戰和差價模式,轉向技術和運營服務的競爭。通過技術和運營服務實現場景商業價值再造,才能在行業中保持領先。
公開資料顯示,如今的福祿控股已擁有上下游全品類商品914家,覆蓋市面90%以上的虛擬充值商品;1454個渠道商,觸達用戶13.4億。與同業公司相比,其上游品類最多、渠道的覆蓋度最廣,行業地位難以被撼動。上市之后的首份財報,福祿控股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1.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2億元增長30.2%;福祿控股2020年上半年期內利潤7122萬,較上年同期的5197萬增長37%。福祿控股2020年上半年經調整利潤為808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5197萬元增長55.5%。
破局: 創新“SaaS平臺+服務”模式 “一縱一橫”戰略
“如果你還在把虛擬商品服務當作是一個簡單的‘充值’服務,那么只能說明你對行業的了解完全偏離了,而福祿控股甚至很早之前就放棄了很賺錢的寄售卡業務,并堅持基于SaaS平臺+服務的模式,早已在業界開始全面布局了。”在談到第三方虛擬商品服務模式時,有一直關注行業的分析者給出了如上的表述。
前期沉淀“量”,后期做精“服務”,最后通過“SaaS平臺+服務”模式,將虛擬商品提供商與消費場景連接起來,創造更多增長點,深遠的布局者,的確早就開始了新模式的探尋與實踐。
在符熙看來,福祿控股成為了上游品類最多、渠道的覆蓋度最廣的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提供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將現在的資源進行更好的拓展與優化,如何更好的幫助上游虛擬商品提供商加大獲客力度,進一步拓寬渠道、提升運營效率?如何滿足下游渠道商豐富內容的權益,促進用戶消費,助力流量變現。”
而基于“SaaS平臺+服務”模式,再加上之前定下的一縱一橫戰略,已將福祿的技術戰略形成了個新的難以跨越的壁壘。
據悉,福祿控股自主研發了SaaS平臺,將虛擬商品提供商與消費場景連接起來,解決上游虛擬消費商品提供商痛點,提升下游渠道及終端用戶體驗,有效支撐雙方的交易、新客戶拓展,支持新的增值服務。不同于微盟、有贊、兌吧等同行業按會員收費的SaaS服務,福祿控股采用的是S2B2C的業務模式,搭建了SAAS服務的平臺后能夠鋪到很多的流量端口,通過流量端口觸達C端用戶。
“服務”則是基于SaaS平臺,依托福祿控股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向參與者提供包括網點運營、線上銷售平臺搭建、營銷以及IT解決方案等在內的全面增值服務。但福祿控股的代運營又不同于寶尊電商、壹網壹創等傳統代運營公司,福祿控股上游的行業覆蓋度極高,下游的渠道眾多,完美規避了單一渠道的風險。
配合“SaaS平臺+服務”模式, “一縱一橫”戰略則實現完美搭配,縱向即深度挖掘虛擬商品上游的品類和下游的流量端口;橫向深度挖掘單個用戶的價值,為B、C端用戶提供更多SaaS服務應用。具體可以分為3個方面:通過并購,迅速完成新的應用和功能的布局;復制東南亞海外業務模式,占據東南亞虛擬商品市場的先發優勢;加強和螞蟻鏈的合作,深度挖掘留存數據的商業化開發價值。
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未來可期
伴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虛擬商品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提供者在商品交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20年,第三方虛擬商品和服務市場規模達到4700億元。顯然,2021年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元。如此大的市場規模如何瓜分?
中國的四個主要虛擬商品及服務類別分別是文娛、游戲、通信及生活服務。其中,文娛虛擬商品提供商提供會員服務及程序內虛擬貨幣等虛擬商品以獲得彼等平臺上的視頻、音樂、付費知識、直播、教育、體育及其他內容。
數據顯示,近年來,通信行業的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保持相對穩定。2019年,通信行業第三方虛擬商品及服務成交額為3024億元,市場份額為72.9%,已經趨近飽和。
另一邊,隨著中國付費用戶人數的增加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增強,消費者逐漸養成了付費購買高質量虛擬產品的習慣。市場的增長點,自然就落在了文娛虛擬商品上。
文娛行業正是福祿控股的核心利潤提供方。當同行還在盯著游戲充值時,福祿控股就看到了只做單一領域的風險,提前布局了在線視頻、音樂,以及知識付費等在當時看來還十分邊緣的業務,愛奇藝、騰訊視頻、喜馬拉雅等如今炙手可熱的產品皆在其中。導致的結果是:福祿控股位于第三方虛擬商品服務的收入第一、在游戲和文娛等新經濟品類中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的服務商還不足以吃下整個幾千億規模的市場 ,“從大市場規模來看,目前雖然有幾家黑馬企業,但整個蛋糕依然很大,在擺脫純粹單一模式的前提下,探尋的痕跡依然存在,也就意味著這個市場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未來的出路,也成為考驗包括福祿控股在內的幾家企業的深度模式之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