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1:10 | 來源:投資界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北緯32.18,安徽滁州,是元氣森林自建生產基地所在地。去年7月4日,元氣森林在此地舉辦了“無糖更自由”工廠開放日活動,猶記得當時的相關話題“零糖零脂肪、元氣爆火的秘密”...
北緯32.18,安徽滁州,是元氣森林自建生產基地所在地。去年7月4日,元氣森林在此地舉辦了“無糖更自由”工廠開放日活動,猶記得當時的相關話題 “零糖零脂肪、元氣爆火的秘密”持續占領熱搜,備受矚目。
但就在本月10日,元氣森林卻高調發布公告,原來喝了這么久的零糖飲料其實是喝了個“寂寞”。盡管元氣森林承認此前的宣傳中沒有將“零糖”和“零蔗糖”進行區別,并且還承認今后將標注“低糖”,但很多消費者及媒體還是無法原諒其之前模糊概念的行為,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烏龍。
其實大部分消費者對于“零糖”和“零蔗糖”的區別可能至今還不清楚,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的規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即可標注為“無糖食品”,此外,甜味劑又稱代糖,并不能稱之為糖,因為其本身只保留甜味不具備能量。
明明有糖,為什么偏要把“零糖”字眼大大的印在瓶子身上?說到底,還是因為“無糖”這個概念太香了,在這個戒糖戒碳水就是健康的時代,不僅僅是元氣森林,食品公司、飲品公司都在立足于“過多食用糖對身體健康無益”的價值點搞生產、搞營銷。但是關于無糖或者低糖,飲料的標識上如何描述?又是怎么做到無糖卻有甜味?無糖食品飲料行業到底有怎樣的標準?這個均需要更多的考究。此次元氣森林的“自曝”,無疑應該引起飲料行業的重視,監管部門也應從源頭上加強監管力度,不論對于產品本身還是企業的宣傳手段。
隨著城市化的持續推進和國內消費市場的持續升級,除了口感味道外,成分凸顯化、標簽清晰化顯然是飲料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本土品牌的不斷崛起,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像元氣森林這樣的新銳國貨品牌涌現。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更應該采取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對產品品質追求精益求精,同時對行業、對社會抱有更高的責任感。多年以后我們或許會發現,這一次的元氣森林“乳茶門”事件,或許給出了中國飲料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答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