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19:18 | 來源:網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環金蔣凌輝:跨境電商瘋狂新老賣家的內外部企業風險管控
作者:阿米跨境
【一】環金蔣凌輝:跨境電商瘋狂 新老賣家的內外部企業風險管控
摘要:目前,跨境電商行業對不同模式發展風險的認知二元對立撕裂根本原因在于:我到底是誰?如今過于狹隘定義自我的人比比皆是,賣家seller 和商家 company對從業者而言,是不同銷售渠道、階段狀態的管理形態,而這在內外部風險管控的議題上,都將被打散歸零,統稱之為 company。
前段時間,亞馬遜清剿刷單賣家,頭部大賣家中招倒閉謠言四起。
在帕拓遜旗下品牌Mpow被禁售后不久,中國跨境龍頭企業傲基,在母親節當天遭到全平臺封殺,美國站、英國站、歐洲站無一幸免。
要知道有著“亞馬遜三杰”之稱的帕拓遜,僅在亞馬遜平臺上“Bestseller”累積就超過606個。而傲基更是在2020年前三季度公布的財報顯示,營收高達近66億,期間利潤約5.8億,凈利潤超5億。
深圳跨境五虎,除了Anker,其他四家傲基、通拓、澤寶、帕拓遜若干賬號被封。
國外網絡安全研究機構Safety Detectives前不久發布了一項有關刷評數據庫泄露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亞馬遜賣家和提供虛假評論以換取免費產品的消費者之間的往來信息超過1300萬條。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牽扯的買賣雙方人數或將超過20萬人。
這不得不讓人思考:產品品牌賣家高度依賴平臺史無前例高?“傳統鋪貨模式”是否能分散賣家的風險?
(圖片來源:pixabay)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跨境圈就是一個典型的“江湖”。不同平臺、不同市場、不同品類的賣家在這個圈內被各自碼放,排位高低決定了不同級別賣家之間的階級差異。
盡管“鋪貨賣家”的風險均攤到最后,并不會造成“一鍋端”的末路,但還是有不少觀點不看好鋪貨所帶來的“單薄利潤”和與之共生的巨大庫存風險。
鋪貨賣家與產品賣家的二元對立一直是行業吃瓜看點,多渠道全球零售--獨立站精品站--獨立站站群--平臺精品--平臺鋪貨,更是成為當下一條完整的跨境電商鄙視鏈。
加上家喻戶曉的服裝品牌百圓褲業跨境通的跨境電商創始團隊“樹倒猢猻散”,連續兩年虧損“披星戴帽”、股價低迷、管理層動蕩,讓人們對游離在鄙視鏈最底端的鋪貨不置可否。
不管是已經陷入財務危機的跨境通,還是高度依賴亞馬遜平臺的部分產品賣家,歸根結底,都不可避免需要直面一個問題:內外部企業風險管控。
若處理不好,產品再出色也有危機,鋪貨再強悍也難敵風險。
環金科技蔣凌輝對此表示:“作為新時代跨境新零售賣家,環金科技擁有十多年的沉淀,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3年的大震蕩,風風雨雨的16年行業運營積累、內外部的力量和信念,讓我們能對內外部風險做出迅速響應和應對。風險管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視野。”
辯證來看,產品賣家不該抱有不切實際的過度優越感,鋪貨賣家也不至于走到窮途末路。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兩者之間不存在涇渭分明的界限,更不屬于二元對立的關系。任何一種模式都存在局限性,在跨境企業內外部風險管控面前,更是如此。
“鋪貨賣家并不能完全概括我們的身份,在跨境新零售時代下,具備應對內外部風險管控的能力,是處在鄙視鏈任何一端都必須考慮的問題”蔣校長認為。
經阿米跨境分析過的數千個國內外跨境行業案例顯示,跨境企業開展風控工作存在的三大挑戰:業務/組織架構變化快、合規監管壓力大、企業的資源管理難度高,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跨境企業正在與全球120多個國家進行跨區域合作。中國跨境企業在海外的利益空前增長,但由于自然災害以及政治、經濟等因素,企業風險也隨之增加。
如何清晰認識自己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所面對的風險程度,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有效識別、預防和化解市場風險,抓住發展機遇,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平衡,產融有效結合是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重要新課題。
一方面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和獨立站加速培育行業從業者的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平臺的合理監管讓部分違規賣家苦不堪言。
獨立站潮流的再度興起,更是引發行業某些利益者有意引導平臺賣家與獨立站賣家對立。
“平臺是壟斷的地主、打倒跨境電商平臺新帝國主義!”、“獨立站才是中國賣家逃脫被平臺收割的出路”等等以偏概全的觀點滿天飛舞。
吃相之難看,標題黨之低智,讓行業內的人每天看笑話,卻讓行業外的人和新人搖擺不定。難道,這些所謂主流聲音真能代替十余年發展的跨境出口電商做判官?荒天下之大謬罷,背后都是生意。刻意制造對立與焦慮,嘴上講的都是大義,實在卻是為多收割些稚嫩韭菜的生意。
本質上,跨境電商行業對不同渠道、模式發展風險的認知二元對立撕裂根本原因在于:我到底是誰?
從2013年,跨境電商從業者就被人灌輸一個看似正確實則最大錯誤的觀點:I am seller我是賣家。正是因為“我是賣家”這個過于狹隘定義,強行將數百萬行業者分成服務商、平臺、賣家成為最常見三種分類指標,賣家又被劃分為獨立站賣家、精品賣家、平臺賣家等等。
正是因為這一個個割裂的seller賣家標簽,阻礙著從業者看清楚解決不同銷售渠道、發展模式問題的根本辦法:要解決跨境電商從業者持續擴大的內外部風險管控議題,從業者必須將seller賣家的身份被打散歸零為核心主體:統稱之為company。
因為在風險管控的問題上,只關心單一銷售渠道、單一模式下的某些賬號安全、過于拘泥于自身是賣家身份的選手,更難跳脫出風險的牢籠。因為在風險面前,賣家這一單一的角色已經顯得過于單薄,唯有整體企業company的全面系統協作、直面風險,才能凸顯管控的效果。
從16年前的城中村小賣家,到如今年銷售過十幾億的行業大咖,這極少出現在鏡頭前的環金科技,對這個課題,在這大江大河的市場游走風險中似乎更有話語權。
“清晰自己是作為一家企業compay的所有者、管理者、運營者,才能跳出單個賣家seller的思維固化盲區,從整體企業看內外部風險管控,外部風險管控意味著你會發現更多機會,內部風險管控會給你更強的戰斗力”蔣校長補充道。
賣家seller和商家company對從業者而言,是不同銷售渠道、階段狀態的管理形態,包括定義、可實現的目標、實現路徑、對應所需的各種思維模型、思路、方法論、工具、資源及合作伙伴。
將seller定位于company,有助于商家更好地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競爭,促進整個跨境行業S端的升級。除去戰略、供應鏈、銷售、服務鏈四個s外,更要升級seller,底層邏輯系統化后,帶來的是高效運營的內外部風險管控能力。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給跨境電商從業者進行更有效的內外部企業風控管理,帶來更好效率和更具競爭力價值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技術發展挑戰。要在短期內迅速享受技術賦能帶來的紅利,跨境“賣家seller”的“企業company”升級無疑能為新一輪的風險管控變革貢獻力量,其中最讓新老跨境從業者們頭疼的,莫過于新一波的跨境電商搶人大戰。
【二】環金蔣凌輝:跨境搶人大戰 人才風險泡沫與企業文化價值。
摘要:跨境圈的人才早已兩極分化。優秀人才不愿“屈尊降貴”,新入局想要操盤又是難上加難,跨境賽道圈呈現出“狼多肉少”的局面。跨境電商行業搶人大戰背后的風險與泡沫究竟從何下手?這欣欣向榮的發展背后,隱藏著跨境電商人才供應不足的問題該如何破解?
今年的求職跳槽黃金期“金三銀四”似乎比想象中來的更加兇猛,從“廣州招工老板街頭排隊被工人挑”的微博熱搜,到不足一年經驗的運營炙手可熱。
跨境圈的人才早已兩極分化。優秀人才不愿“屈尊降貴”,新入局想要操盤又是難上加難,跨境賽道圈漸漸呈現出“狼多肉少”的局面。
據德勤和谷歌共同發布的《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仍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出口同比增長超過40%,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總值為6.32萬億元,同比增長33.8%;其中民營企業出口3.53萬億元,增長45%,占出口總值的55.9%。根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統計,今年同期,該平臺成交額、訂單數、賣家數的增長都超過了三位數。
“目前跨境行業中人才的發展過程基本經歷了涌進、瓶頸、洗牌、割韭菜,最后又雨后春筍循環往復的良性平衡,我認為這對行業而言是健康的,需要樂觀看待這種現象”環金科技創始人蔣凌輝評論道。
跨境電商新業態不斷以強勁的勢頭割據外貿市場,然而隱匿在高速發展的表象之下,跨境電商企業面臨著最棘手的難題:跨境電商火爆依舊,但新增人才遠遠趕不上需求緊缺。
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高校畢業生沖破800萬、達到了820萬,2019年834萬,2020年874萬,而2021年——將創新紀錄,突破900萬大關、增至909萬。
即便如此,由于缺乏專業的相關人才標準,企業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困難。
業務人員不僅要具有國際貿易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還需要具備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
但目前,從事跨境電商企業中既精通外貿知識又懂得跨境電商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懂外貿的不懂電商,懂電商的不會做外貿。
跨境電商行業搶人大戰背后的風險與泡沫究竟從何下手?這欣欣向榮的發展背后,隱藏著跨境電商人才供應不足的問題該如何破解?
東莞的車配、中山的家具、順德的電器、華強北的3C產品,珠三角既有發達的制造業,也集結了眾多優秀的人才,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蔣校長在人才架構上也有自己獨特的管理方式。
1200多人的團隊,蔣校長真正管的人只有十來個不同模塊的核心高管,研發設計、供應鏈、銷售、IT技術等部門都有相應的考核方式,底下的員工只需要對主管部門匯報。
蔣校長表示:“人才的培養規劃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新鮮血液的涌入能給跨境賽道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從內部培養的人才更能發揮自身價值。”
他認為,人才的培養需要符合企業的發展方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跟隨企業調整經營策略。
不管是從知識結構、還是能力要求,跨境電商人才與企業需求之間都出現較大斷層。
小微企業想要做好人才儲備,創始人必須先梳理出組織架構與工作流程,繪出人才畫像,再將每個環節流程標準化,匹配對應人才。
(圖片來源:pixabay)
淡水魚置于河流,海水魚放于大海,精確匹配人才架構。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精準招到所需人才,才能在后續系統化培訓、團隊磨合階段有的放矢。
5月18日,清華大學聯合阿里巴巴國際站聯合發布《跨境電子商務B2B數據運營職業技能標準》,調研數據顯示,中國超過70%的跨境電商企業認為,制約企業發展最大的瓶頸是專業人才缺乏。
根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預測,中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缺口超過600萬人,且將以39%的速度在增加,缺口持續拉大。除東南沿海地區之外,中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人才短缺的日趨嚴重,企業對優秀人才的搶奪彌漫著硝煙。
蔣校長認為:“要明確一點,人類的貿易活動不可能停止,消費需求也永遠不會凍結的,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商貿活動依然存在。企業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控制風險的能力,召集人才,只要把握節奏,跌跌撞撞也未嘗不可。”
從全球范圍來看,研究公司Forrester的相關報告顯示,到2022年,跨境電商產業的價值或增至6270億美元,占全球電子商務產業的22%,較2016年增長近50%。
在整個行業高歌猛進的同時,專業人才的短缺卻在掣肘跨境行業的整體發展。隨著跨境行業的發展升級,對人才的要求也在升級,從而加劇了人才匱乏的現狀。
行業紅利持久、人才極度缺乏——對于想要加入跨境行業的候選人來說,目前無疑是最佳的時機。基于跨境行業生態的復雜性,物流、支付、營銷、運營等細分鏈條的人才需求會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細致了解跨境生態,并針對單一方向進行挖掘。
人補上了,人多了,問題卻又多了,如何“有效管理”團隊里不同從業經驗、認知的同事,如何保證跨境電商企業不僅在順境快速前行,關鍵是在逆境硬仗前迎頭而上,企業的組織文化戰略和戰術價值,史無前例地被跨境電商超級大賣家們認同,甚至愿意持續不斷投入資金和精力,打造自己的獨特企業文化。這背后又是什么“凡爾賽”邏輯?
【三】環金蔣凌輝:跨境超級大賣家緣何斥巨資打造企業文化戰力
摘要:由泛渠道、泛品類支撐,兼具各方軟硬實力的跨境新零售,除了人工智能應用、敏捷供應鏈支撐等硬實力外,“新時代鋪貨賣家”還應該隱藏著原生企業文化的軟實力。
由泛渠道、泛品類支撐,兼具各方軟硬實力的跨境新零售,除了人工智能應用、敏捷供應鏈支撐等硬實力外,“新時代鋪貨賣家”還應該隱藏著原生企業文化的軟實力。
企業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決定企業內部個體和群體行為、思維模式及價值觀念。進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和運營模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業的DNA?
在跨境新零售新概念下,企業文化的DNA,應該是早期企業發展沉淀的價值觀、運行的原則,是約定俗成及不可妥協的。
在此次采訪中,處在畫面C位的環金科技吉祥物“boss 兔”顯得格外突出。
就像很多人還在質疑鋪貨模式處只在賺取價格差貿易的誤解一般,環金科技的吉祥物兔子似乎也給人一種安于現狀、毫無進取心的初印象。
但事實上,聰明的兔子形象下,“狡兔三窟”、“多子多福”、既是環金強大的鋪貨背后風險抵抗的能力表達,更是吉祥富貴的代表。“我們常以‘boss兔’為形象給予年輕員工以主人公的企業認知”蔣校長表示。
‘boss兔’的吉祥物形象蘊含著環金科技年輕力量、積極向上的企業核心文化,“boss”更是代表創始人對企業價值內核的期待:“自強不息”。企業文化變革模式并非千篇一律的靈藥模式,從單槍匹馬的光桿司令到如今擁有千余人的銷售團隊,幾千家供應商,十幾萬的SKU,蔣校長用16年的時間在跨境風云闖出了跨境電商新零售“鋪貨模式”,也沉淀凝聚企業內外抗風險的文化軟實力迭代升級模式。
大賣家們進行企業文化變革時找到企業文化,沉淀企業文化DNA,以重新進行管理或架構,是古今中外所有持續成長發展壯大的企業向前發展的最強動力。而占絕大多數比例的小微型企業是席卷全球疫情下的重創群體。
此類企業沒有很強的風險管控能力,沉淀不足、利潤較低、產品較為單一、組織形態簡單等,無法形成自己有效的組織能力,更別提企業文化,這恰恰是眾多賣家的普遍痛點:一方面念叨著“我們還不夠強大,所以我們沒能形成企業文化,只有超級大賣家才有閑情做自己的企業文化,我們還是專心賣家” ,另一方面則絮絮叨叨說“我們的團隊沒有戰斗力,為什么不能像別人家迎難而上!我們要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
那么是不是只有穩健成長階段的企業,才能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戰斗力?
蔣校長認為,“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必要順從鄙視鏈而影響企業的判斷。未來跨境玩法從單一模型向多元模型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形成不同發展階段自己獨特的企業特色,沉淀企業文化是要義。”
(圖片來源:pixabay)
早前的“孤膽英雄式”的領導模式已經過時了,“企業一旦擴大,就不能像以前那樣通過行政手段管理,塑造企業文化、打造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企業認同感、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企業軟實力的一種”,這種“軟實力”還可以對外輻射影響企業上下游生態伙伴。
“環金的資金實力、技術功底、運營經驗及管理能力并非是一般的鋪貨賣家所能具備的,16年的沉淀讓我們對自己的開發團隊、SKU、ERP系統更加自信。
比如如今讓不少跨境電商行業從業者頭疼不已的全球訂單履約交付能力基礎,物流運力的管理,我們就有比同行更強大和高效的運力池管理模型,管理著超過1000家不同服務能力的物流服務商,幫助我們快速把不同銷售模式渠道產生的各種訂單以預設的路徑和速度交付到全球不同的消費者手中,實現全球訂單快速交付。但是,千萬別忽視一點,我們的這些能力不是一夜變出來的,也是這些年逐步通過和這些生態伙伴們共同磨合測試打造出來的”
再比如供應鏈的管理能力鍛煉和積累,與一般的人工鋪貨模式不同,環金通過大數據、智能工具選聘,本質上把零散的SKU變成一個集約的管理能力。蔣校長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內外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密切相關。環金科技主營產品涵蓋20多個種類,共計10萬多種商品,產品性價比高,深受海外商家和消費者青睞,業務范圍遍布全球各地,憑借的便是其高效運轉的內外部團隊協作。
而維系這些持續迭代升級改良的內外部協作能力,除了讓大家羨慕不已的資金管理能力、技術底蘊以外,企業的獨特文化戰斗力,也是不能忽視的重大戰略能力。
“環金的第一條價值觀就是誠信,以人為本;第二是創新,包括產品、管理、經營模式的創新;第三是分享,知識與經驗的分享;第四是卓越,以結果為導向,樹立態度。”
蔣校長表示,“我們不該定義自己為中國跨境電商賣家,而應是全球跨境賣家,世界是扁平的,未來的跨境量的發展也是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每個平臺或模式都有紅利期,做哪個平臺都有成功的賣家。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模式和定位,向上生長,將中國制造賣遍全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跨境電商新零售的競爭,不是所謂“鋪貨模式”與“產品賣家”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撕裂式競爭,賣家seller 和商家 company對從業者而言,更是不同銷售渠道、階段狀態的管理形態。
在內外部風險管控的議題上,隱藏著高效運營管理能力、智能數據采集分析歸類處理應用的智能零售技術支持下的鋪貨“新角色”,更隱藏著原生企業文化的軟實力。未來跨境電商新零售的競爭,將在“新時代鋪貨賣家”的砝碼加持下重新撕裂建構語境。
關于原作者:阿米及阿米跨境
阿米跨境是中國跨境出口電商領軍的內容服務智庫,由阿米(程桂良)2017年創辦。
2019年9月,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第一個親赴eBay美國總部和德國總部采訪的中國跨境電商智庫媒體,采訪文稿及視頻eBay官方渠道同步推送。
2020年9月被國務院商務參事發起的《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特聘為“全球跨境電商研究院專家”。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是在國務院參事室支持下通過林毅夫、湯敏等參事的大力倡導以及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的籌建,于2015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
2020年12月15日,亞馬遜全球開店2020年年度官方線上跨境峰會,唯一非賣家行業媒體智庫嘉賓 為數百萬亞馬遜中國賣家分析分享。
其運營的跨境@米show「amishow」,系擁近10萬+讀者、60%以上屬年銷售在500萬美金及以上跨境電商企業決策者讀者,其內容智庫團隊擁有15+年跨國制造出口、供應鏈、品牌連鎖零售、跨境進出口電商實戰經驗,把國際零售實戰、工商管理理論和跨境電商結合,形成系統決策參考內容,通過官方網站和十余個全球主流媒體全渠道矩陣輸出,著力系統案例分析輸出,讓決策者們“終身學、少走彎路”的跨境新商業內容服務智庫。
其旗下的四大品牌項目尤其被跨境出口電商行業商家及平臺高度贊許:
跨境佰國《國家專輯》著眼海外賦能:100個海外國家地區的跨境創業案例剖析,已完成50+個案例分析,匯總海外跨境電商渠道智庫智慧;
跨境佰城《產業計劃》著眼本土賦能:在10個城市10個 產品企業輔導,寧波10+企業已啟動。匯總本土跨境電商產業智庫智慧;
跨境佰企《500億計劃》 著眼企業賦能:100個產品賣家5億銷售達成 ,目前300+商家候選,10+精選企業進行中;匯總企業跨境電商成長智庫智慧;
跨境佰人《佰人專訪》著眼行業賦能:100個國內跨境行業賦能案例剖析,已完成數百個案例分析;匯總國內跨境電商賦能智庫智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