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10:3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為服務產業聯盟規模發展,伙伴能力不斷提升,服務收益也在不斷增加。
華為服務產業聯盟規模發展,伙伴能力不斷提升,服務收益也在不斷增加。日前在深圳舉辦的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期間,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攜手服務伙伴圍繞華“品質服務”業務發展、伙伴能力提升與賦能、政企用戶數字化轉型以及如何打造與用戶數字化轉型相匹配服務能力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李同廣、華為中國政企服務伙伴能力發展部部長肖蓬、華為中國政企金融業務副總經理邢實豐,聯手合作伙伴代表--上海龍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向峰與深圳市鴻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發勝共同接受媒體采訪。
李同廣:孵化“短板能力” 發展與培育更多能力型伙伴
2021年,圍繞政企數字化轉型和服務伙伴體系調整,華為政企服務將如何發力?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李同廣表示,華為中國政企服務在2021年將會聚焦三大方向進行發力。
第一,華為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同圍繞“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識別自身能力短板。同時打造五個方面的能力,包括咨詢規劃、行業解決方案服務、運維、持續運營、人才發展。在這方面,華為將率先與合作伙伴通過樹立標桿項目,進一步孵化能力,補齊現存短板。
第二,進一步迭代升級現有合作伙伴體系。傳統由銷售、服務與運營、投融資組成的合作伙伴體系已不能支撐今天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客戶需求,對此,華為除了在服務與運營類伙伴體系中增加集成服務和運營類伙伴外,還特別增加了總集類伙伴。
第三,對合作伙伴體系的識別能力進行迭代升級。圍繞政企用戶數字化轉型,華為一直在持續不斷打造包括IT系統在內的知識庫體系。相對于過去基于產品服務交付管理系統的模式,現在主要進行的是更為關注客戶業務的應用上線,包括它的推廣及使用等。
在此期間,華為也將攜手合作伙伴圍繞所識別的一些共性問題去制定改進措施。只有這樣,未來華為攜手伙伴去面對客戶的時候,才能夠有足夠能力為客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服務方案。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 李同廣
肖蓬:服務產業聯盟從數量到質量規模提升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伙伴能力發展部部長肖蓬在采訪中著重介紹了華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的發展現狀。他表示,該聯盟經過2年多時間的發展,一直致力于攜手合作伙伴去推行高品質一致性服務,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高品質一致性服務理念方面率先與合作伙伴達成共識。一方面,在兩年時間內,華為吸收了很多合作伙伴提出的優質建議;同時,圍繞該理念,華為通過線上及線下生態會議、專項研討會以及沙龍等方式,對全國各地代表處以及區域合作伙伴做到了全部覆蓋。
其次,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發布后,許多合作伙伴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并在向打造服務能力型伙伴轉型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在CSP合作伙伴方面,聯盟已從2019年初的2200多家發展為當前的3500家;在CSSP服務解決方案類合作伙伴方面的數量已超過150家,支撐了多個項目的落地,并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華為開始推行和認證集成服務類合作伙伴,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加上總集成伙伴數量已經超過30家;此外,2021年,華為則新推出了運營合作伙伴。
運營伙伴也將在今年的項目實踐中得以大力的試點和發展。整體而言,華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的伙伴類型越來越多元化、多樣化,能力更加提升,生態圈也越來越繁榮。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伙伴能力發展部部長 肖蓬
邢實豐:打造與金融數字化需求 匹配的專業服務能力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是國內信息化、數字化推進較早的行業,金融行業中的企業往往在信息化、數字化意識水平以及自身技術能力方面,都要明顯高于其它多數行業。
針對如何通過提升伙伴能力,來進一步服務好金融行業用戶的數字化轉型,華為中國政企金融業務副總經理邢實豐提出了自己的四點看法。
第一是金融客戶業務連續性更高,7X24小時不掉線是最基礎要求;
第二是要進一步提升伙伴在咨詢規劃、架構規劃方面的設計能力;
第三是致力于實現智能運維;
第四是云網融合,包括由此為服務伙伴和金融企業帶來的組織架構變革;
“圍繞這四個方面,除了金融企業自身的組織架構和能力適配外,無論是華為還是合作伙伴,都要構建起相匹配的服務能力或組織架構。” 邢實豐舉例說:“比如在效率方面,以前某大型銀行客戶在用IBM的大機,而現在系統則是由數萬臺服務器構建的分布式架構,由此帶來的變更次數或網絡運維要求都較之前呈現倍級增長。因此必須借助AI、大數據技術來助力客戶應對復雜性所帶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需要加強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華為中國政企金融業務副總經理 邢實豐
徐向峰:下沉行業,深入用戶業務
IDC調研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政企用戶數字化轉型排列前三的難點問題是:企業領導力不足;企業IT部門、科技部門和業務部門間缺少協同;內部部門職責劃分不清。這三個管理方面問題也因此成為阻礙政企用戶數字化進程的最大障礙。
李同廣表示,數字化轉型本質上就是一場變革,核心就是要解決用戶需求的咨詢能力、伙伴的集成能力以及輔助運營能力,而并非單純的技術問題。因此,在清楚認識這一點后,也要求我們在伙伴能力上做一些改變,那就是去匹配當前政企客戶在數字化轉型時代對于服務的新需求。
對此,上海龍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向峰表示,公司與華為有著長達十多年的合作,在華為的引領和賦能下,公司因此也得以快速成長和發展壯大,客戶群規模以及客戶體驗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他認為,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充分了解客戶業務,并把服務做扎實。只有深入用戶的根本業務中,才能真正做到服務于用戶的數字化轉型。特別是對于ICT領域的集成、服務和軟件開發商而言,要服務好用戶,就須真正下沉到行業當中,并對政企用戶的真實訴求做到深入的理解。
上海龍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向峰
張發勝:重塑公司架構 提升服務能力
深圳市鴻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發勝表示,作為一家與華為合作超過15個年頭的公司,鴻普森科技也贏得了華為給予的系列榮譽和認可,公司當前是華為數通、IT安全、云服務等多個領域的金牌服務商以及五鉆CSP服務商。
深圳市鴻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發勝
張發勝說,在華為的賦能下,公司過去曾一直聚焦于客戶IaaS層,主要業務是做“信息增強”。但近年來客戶需求有所變化,需要公司深入到客戶業務中去,助力客戶的數字化轉型。他表示,過去公司主要是與客戶IT部門打交道,而今天不僅需要與客戶IT部門打交道,還必須要與客戶業務部門打交道。同時,客戶自身也面臨了組織架構變革挑戰,需要將IT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
“如今,公司不僅要去理解客戶的整體戰略,還要去識別客戶的需求和難點,同時也要將這些難點進行邏輯設計、數據設計,轉化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這實際上便是華為所講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張發勝進一步表示,客戶的要求高了,所以公司要進行組織架構方面的改變,在華為的支持賦能下,通過引入軟件開發、架構師、數據中臺領域人才,不斷強化公司咨詢和輔助運營業務,向能力型合作伙伴轉型。
“這對于我們來講是挑戰,但同時更是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