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16:30 | 來源:消費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2萬億,達到22.51萬億元。從2020年底整體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0萬億大關(20.16萬億)到超22萬億,只用了4個月時間。...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2萬億,達到22.51萬億元。從2020年底整體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0萬億大關(20.16萬億)到超22萬億,只用了4個月時間。
對于中國的公募基金而言,從1998年公募基金正式登上中國資本市場舞臺至今,公募基金行業可謂是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即便是在疫情讓大環境變得糟糕的2020年,一波結構性大牛市也讓公募基金實現了“大豐收”。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募基金產品累計盈利總額超5萬億元,為5.27萬億元。尤其是在2019年、2020年的結構性行情中,公募基金業績亮麗,2019年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40%,2020年更是超過50 %;2019年基金年度盈利為1.18萬億元,2020年的盈利更是逼近了2萬億元。
在基金賺錢效應的帶動下,2020年下半年以來基金迅速“出圈”,老股民忍不住“棄股從基”,新基民尤其是90后入市情緒高漲,一夜之間紛紛跑步入場,會玩的“90后”新基民還通過一波波“神”操作將基金投資推向高潮。他們將年輕人的飯圈文化蔓延到了財經圈。新基民將明星基金經理視作男神、女神,組建全球后援會,建立微博超話,出現“追星式”崇拜。
會玩的新晉年輕基民,不僅將基金視為理財產品,還將其演變成為一種社交工具。在基金評論區甚至可以看到基民們相親、征婚、交友。基民一邊曬出自己的投資收益,一邊自我介紹“在線征婚”。
同時,直播作為互聯網一代的90后最喜愛的娛樂形式,也成為90后新基民最受歡迎的基金推介渠道。2021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多家金融機構通過理財直播等形式在支付寶上營業,直播觀看人次同比去年春節增長超10倍,基金討論區訪問量也同比翻倍。不少新基民們對財富未來都有著美好的向往,吃著火鍋唱著歌,財富自由不用說,對基金投資也是“All in” ,有著“今天基金不買,明天孩子斷奶”的態度。
正是在基民有了賺錢的“獲得感”后,公募基金行業也在不斷創出新的歷史紀錄,去年新基金發行超過3萬億元,截至今年4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更是首次超過22萬億元。
然而股票市場風云變幻,2021年農歷新年以來,受股市震蕩行情影響,公募基金規模在3月份有所減少,但公募基金4月份又再度開啟“吸金”模式,不過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的主力換成了混合及貨幣兩大類基金。近期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兩市成交量連破萬億元大關,外資凈流入額創歷史新高。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8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2,082.82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5月行業回暖收官后,在增量資金進場的刺激下,不少機構認為居民財富將持續通過基金入市,險資等機構長線資金將平穩入市,A股對外資吸引力仍存,這三大資金將持續為A股注入“活水”。這也又讓不少基民看到了希望,摩拳擦掌準備再入基金市場一搏。
對此,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提醒廣大投資者,投資基金需要做相應的功課,如:怎么甄別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如何搶賽道、踩在正確的時間點上。市場沒有神,巴菲特也只是市場的學生,與其求神,不如對市場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做好投資心態建設,不斷學金融知識,注意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不要讓基金投資被套牢。同時,成功的投資更要秉持深入研究,價值投資的理念,不盲目跟風,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并且還需要長久的耐心和堅持, 打“持久戰”,聚焦“價值投資”,做好資產配置的長遠規劃才能更容易“成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