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10:42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新冠疫情以來,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合作進行的新冠疫苗研發工作一直處于全球第一梯隊,于2020年3月16日在全球率先開展臨床研究。...
和新冠疫情賽跑的400天
“可以說這一段時間我們過的是‘007’,每天從凌晨到凌晨,因為我們白天要做自己的事,晚上基本上都是國際電話會議,除了干這一件事兒以外真的是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6月9日晚間,在2021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一屆年會上,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生物”,688185.SH,6185.HK)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宇學峰博士回首過去的400天,“遇到了太多困難,也得到了各方面支持,在我們一生當中都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宇學峰博士
1981年,宇學峰進入南開大學微生物系,首次與疫苗結緣發生在40年前。
自新冠疫情以來,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合作進行的新冠疫苗研發工作一直處于全球第一梯隊,于2020年3月16日在全球率先開展臨床研究。今年的2月25日,康希諾生物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Ad5-nCoV)克威莎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那一天距離團隊著手疫苗研發則正好是400天。目前已披露的康希諾生物新冠疫苗的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中期數據顯示,單針接種疫苗14天后,疫苗對所有癥狀總體保護效力為68.83%,疫苗對重癥的保護效力為95.47%。
2009年,宇學峰等四位聯合創始人在天津濱海新區成立康希諾生物,致力于為中國及全球公共衛生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創新疫苗。公司現有四個創新疫苗平臺技術,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結合技術、蛋白設計與重組技術、制劑技術。目前,公司已建立覆蓋13種傳染病的16種疫苗的強大研發管線,其中包括2017年獲得批準的全球創新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載體)以及2021年獲批附條件上市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
談及最初的創業,宇學峰表示,“我們四位都在海外留學多年,也有著很好的職業生涯,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職業、家庭,回國做這么一家公司呢?實際上公司的名字包含著我們一直想做的事,康希諾,健康、希望和承諾,這是我們這個創始團隊的初衷。”
他在論壇上笑稱,“我是南開的,我們創始團隊結合起來就是‘西南聯大’,大家知道西南聯大在中國教育史上,甚至科技史上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我也希望康希諾生物的團隊能夠在中國生物醫藥發展史上做出我們應該做的貢獻。”
立項之初的兩點考慮
武漢封城前三天,康希諾生物的新冠疫苗項目立項,到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有條件上市許可,經歷了整整400天。其中有一個日子被宇學峰視作是康希諾生物的“大考”——2021年1月31日。“我們在全球做新冠疫苗的臨床三期有效性研究將在這天公布中期數據分析,由全球專家組成的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IDMC),開會討論我們這個疫苗到底值不值得往下做試驗,有沒有效果。”
一直到2月1日凌晨,IDMC通知,康希諾生物的臨床試驗到了達到預設的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標準,可以繼續往下做臨床。“我們在場的所有的團隊成員喜極而泣,這400天的時間,總算拿出了一個很漂亮的結果,大家的付出有了很好的回報,我們對疫情的防控看到了一點希望,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讓大家激動的時刻。”
回到決定立項的時刻,宇學峰透露了兩點曾經的猶豫。第一,做這件事情可能會像2003年非典時一樣,努力了很久,病毒突然消失。“因為我們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新冠病毒會發展到什么狀態,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家疫苗企業,責任就是公共衛生的守護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考慮的不是錢的問題,不是資源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企業應當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的問題。”
第二,在做出立項決定之后,考慮用什么樣的技術路線去做。“我們有很成熟的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并且已經在此基礎上研發了多個疫苗。當時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想法,能不能做mRNA疫苗?實際上我們在mRNA疫苗上投入了幾年的時間,也有一定的基礎。”
最終,通盤考慮產品的穩定性、可及性,以及團隊的熟悉程度,康希諾生物選擇把主要精力放在腺病毒載體疫苗。
一個臨床耗費十億,一年之內完成
研究團隊在國內做完二期臨床試驗以后,國內疫情防控已經基本平穩,“沒有感染怎么能做有效性研究呢?我們只能放眼全球,世界上哪個地方發病率高,疫情嚴重,我們就去那兒去做,看看我們的疫苗有多么管用。”
宇學峰介紹,按照WHO的技術指南,研究團隊做了嚴謹的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即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覆蓋三大州五個國家,有76個臨床試驗基地,參與的研究者來自7個國家,臨床試驗入組4萬多人。“規模很大,費用也很高,我們經常講一個藥物的開發要用十年耗費十億,這一個臨床就十億,一年之內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宇學峰提到,就在2020年1月20日團隊決定立項做新冠疫苗的同一天,公司申報了科創板。2020年8月13日,康希諾生物正式登陸科創版,成為科創板開板之后首只“A+H”疫苗股。“兩條線作戰,慶幸的是我們去年8月份科創板上市融來了足夠的資金,讓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啟動這個花十億的全球臨床試驗,我們趕了一個極好的時候,酸甜苦辣很多。”
短時間內耗費十億是考驗,如此短時間內開發出一款疫苗,這在疫苗史上也是沒有先例的。“大家經常會問,這么快做出來的疫苗安全不安全呀?你們用病毒做這個疫苗,安全嗎?”宇學峰在臺上拋出了公眾探討的話題之一。
對于康希諾生物使用的人5型腺病毒載體,宇學峰解釋稱,實際上就是引起我們傷風、感冒的病毒之一。在中國、在世界很多地方,大約70%的人都感染過,是一個常見的病毒。“經過基因工程的方法,讓腺病毒在人體里面沒有辦法復制,只能把它要傳遞的抗原傳遞給人,所以它是安全的,而且腺病毒的研究在全球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了,用在基因治療等各個方面,有足夠的安全性數據。”
人5型腺病毒載體的優勢在哪兒?“它刺激人體不但形成抗體,即抗原抗體反應,同時刺激人體的另外一套免疫體系叫細胞免疫。”宇學峰強調,兩重保護是腺病毒載體疫苗的一個特點。
實際上,康希諾生物從2011年開始使用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最早的疫苗為引進項目——肺結核疫苗,該疫苗目前在做臨床1b。此前的2014年,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大流行的時候,康希諾生物也同樣與陳薇院士團隊合作,用最短的時間開發了具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也同樣采用了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
宇學峰在論壇上也回應了目前同樣采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的阿斯利康和強生的新冠疫苗產生的血栓等副作用。他提到,阿斯利康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該病毒不感染人;強生用的是腺病毒26型,幾乎不感染人。而康希諾生物使用的是5型,為最常見的感染人的腺病毒。
“我們的疫苗目前國內外已經接種了幾千萬了,沒有發現血栓等問題。是不是和人的親緣關系越遠,越可能有這個問題?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需要去探討的科學性問題,但是目前來說,我認為腺病毒5型是非常安全的載體,做出的疫苗也是安全的。”
中國創新疫苗真正走向國際的起點
除了新冠疫苗研發始末,宇學峰在此次論壇上還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宇學峰于1981年進入南開大學微生物系,完成學業后留校當老師,10年之際走出國門,留學讀博。1998年其加入世界五大疫苗企業之一賽諾菲·巴斯德,從一個科學家逐漸做到管理層。
一個偶然的機會,宇學峰參與到賽諾菲·巴斯德當時的中國戰略,有機會頻繁回國,“那個時候感覺我們國家在疫苗的研發、疫苗的質量方面和國際的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的。”而當時全球80%的疫苗市場由國外巨頭把持,中國疫苗行業有著巨大的填補空間。創業自此開始。
2009年創業之初,宇學峰團隊只有兩間百余平米的實驗室,員工就是幾個創始人,資金也是捉襟見肘。發展至今,康希諾生物現有四個創新疫苗平臺技術,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結合技術、蛋白設計與重組技術、制劑技術。目前,公司已建立覆蓋13種傳染病的16種疫苗的強大研發管線。
在宇學峰的理念中,安全、有效、質量可控是疫苗的必要條件,還有一個則是可及性。“尤其是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沒有高端的設備或者不具備昂貴的運輸條件,我們要讓它方便使用,提高疫苗的可及性。”他舉例道,當時在西非做埃博拉疫苗臨床試驗的時候,赤道地區,并且沒有穩定的電力,難以滿足超低溫儲存的條件。“我們的埃博拉疫苗在室溫37℃下能保持兩個星期沒問題,這是我們的技術優勢,我們現在的新冠疫苗同樣使用正常的疫苗冷鏈運輸就可以穩定儲運。”
宇學峰提到,現在中國已經出口了上億劑的疫苗產品,而且也得到了多國藥監體系的認可。他希望,這次新冠疫情是中國創新疫苗真正走向國際的起點,“我們的產品能夠符合國際先進水平,不但在中國用,還能在世界用。”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正式將兩款來自中國的新冠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康希諾生物的新冠疫苗也在WHO的滾動審評當中,宇學峰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獲批。”
“作為一家企業,我們可以說11年沒有掙錢,一直堅持用我們的所學,用自己的行動,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產品來,為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樣一輩子才能過得沒有遺憾。”宇學峰最后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