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10:4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1.50%,滬深300指數跌2.09%,但有3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超40%,分別為廣發多因子、寶盈優勢產業、廣發價值領先A。...
2021年主動權益基金進入半程排位賽最后沖刺階段。
統計顯示,截至6月18日,唐曉斌管理的廣發多因子暫列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排名的第一;其次是肖肖和陳金偉共同管理的寶盈優勢產業,基金凈值增長率與其相差不足1.5個百分點。中證君解析對比目前排名前十的主動權益類基金重倉股發現,周期、電子、醫藥板塊其中的個股在上半年最后幾個交易日的表現,或將決定半程“冠軍”歸屬。
“冠軍”的誘惑之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也“坐不住”了……
冠亞軍之爭僅差1.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1.50%,滬深300指數跌2.09%,但有3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超40%,分別為廣發多因子、寶盈優勢產業、廣發價值領先A。
在上半年的最后幾個交易日里,半程業績“冠軍”懸念再起,目前暫時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都是廣發基金旗下產品,分別是廣發多因子和廣發價值領先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44.77%和41.63%。被廣發基金唐曉斌和林英睿“夾擊”之中的是寶盈基金肖肖、陳金偉共同管理的寶盈優勢產業,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43.29%。
唐曉斌和林英睿是一個“戰壕”的戰友,觀察他們所管理的廣發多因子和廣發價值領先持倉可以發現,兩只基金都對順周期板塊進行了大舉布局。廣發多因子前十大重倉股中,2020年3季度配置約30%的周期股,重點布局的行業是新能源、建材和化工。2020年4季度,增配煤炭、有色、鋼鐵,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周期股持倉達到53.2%。2021年1季度,繼續保持較高的順周期板塊持倉。
廣發價值領先同樣是2020年3季度就開始重點配置順周期板塊,與廣發多因子不同的是,廣發價值領先橫跨A股和港股,重點布局的行業是煤炭、有色、機械設備、交運、汽車等。2020年4季度繼續加大配置,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周期股持倉達到60%。2021年1季度,加倉煤炭、有色,把握住了年初以來走勢較強的順周期板塊。
從前十大持倉個股來看,廣發多因子、廣發價值領先在個股選擇上存在諸多不同,即使是布局同一個行業,個股也是相差較大。比如布局有色時,廣發價值領先的持倉是中國宏橋、西部礦業等,廣發多因子持有的是周大生、云鋁股份等。但兩只基金所持股票的收益貢獻都非常可觀,從2020年3季度至2021年1季度,廣發多因子、廣發價值領先前十大重倉股中均有多只周期股持有期間漲幅超過40%甚至翻倍。
寶盈優勢產業同樣是把握住了今年的周期行情,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凱中精密、睿創微納、四方光電、和而泰等電子設備、電器設備股票,四方光電、和而泰等股票近期良好的漲幅,助力寶盈優勢產業與廣發基金兩只產品的差距逐漸縮小甚至超越了廣發價值領先。
除了3只收益超40%的基金,緊隨其后的7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也都超30%,也是半程“冠軍”的有力競爭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排名前十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金鷹基金韓廣哲管理的產品獨占3席,其中他管理的金鷹民族新興和金鷹改革紅利今年以來的收益達37.15%和31.68%,這兩只產品重倉以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為主,另外還包括光伏板塊相關標的。
“冠軍基金”的誘惑
對于公募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而言,奪得階段性業績“冠軍”,不僅能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申購,更是能提升“江湖”地位,這也是一場竭盡全力的游戲。
一旦奪得基金業績年度“冠軍”,基金經理管理的老基金或再發新產品都會讓投資者蜂擁而至。前中郵基金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奪得2013年度股基“冠軍”后人氣飆漲,其管理的基金持續獲得凈申購,新發基金更是受到追捧,巔峰期管理的規模超三百億元。
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格菘,其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在2019年中旬時規模不足5000萬元,隨著劉格菘包攬下2019年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前三,2020年其管理新發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基金單日認購資金超800億元。截至2021年一季度,劉格菘個人管理規模超740億元。
還有農銀匯理基金趙詣,憑借年度業績“冠軍”基金經理的頭銜,個人管理規模從2019年末的7億元飆升至當前的200億元。
哪怕“公奔私”,依舊也有很強的知名度。如曾兩次奪得公募基金“冠軍”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在成立千合資本后依舊受到市場追捧,管理規模在較短時間內即超百億元。
除了“錢”,還有“名”。部分奪得年度業績“冠軍”的基金經理,還能獲得公司內部升遷,普遍是高管級別,包括投研總監、副總經理。
“我們也不想一直做著基金行業里的‘氣氛組’。”南方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李明(化名)在談及自己的公司平臺和職業生涯時,顧慮重重。在他看來,迅速發展壯大的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也越發嚴重,中小基金公司倘若錯過機會,之后想要發展也愈發艱難。“先不談公司產品知名度,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很多基金連機構的重點池都進不去,尤為需要一只在短期內能打出名氣的基金,為后續公司品牌和新產品營銷拓展優勢,實現公司管理規模增長以及市場品牌的號召力,所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拿下業績冠軍。”他頗為無奈。
為了不當“氣氛組”,奪得業績“冠軍”,基金公司也拿出各種“手段”應對。例如基金限制大額申購,主要是因新申購資金一定程度上將攤薄原有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收益,增加基金凈值提升壓力;甚至有基金拉升所持有的“重倉股”或“砸盤”競爭者的重倉股,尤其在年末的最后幾個交易日中,抱團股往往出現異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