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11:02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李旭,來自東北黑龍江,家中兩代人都以制造高質量不銹鋼作為事業在奮斗。
李旭,來自東北黑龍江,家中兩代人都以制造高質量不銹鋼作為事業在奮斗。
2002年部隊轉業后,李旭發現了華北地區不銹鋼市場有潛力,下定決心后他找來15個技術工人來到北京建廠。
“剛創業那會兒,我們這樣的小作坊沒有營業執照和資質,拿不到訂單。”李旭回憶道。“2004年那會兒,我托關系跑工商局,找領導,沒少折騰,最后總算有人給我指了條道。”李旭帶著15名伙計搬離了城鄉結合部的臨時棚子,在北京十里河附近租了一間廠房,開始了在北京的創業之路。
李旭做的是不銹鋼全屋定制,根據客戶家中尺寸大小來定制不銹鋼家具。“定制不銹鋼屬于小眾產品,產量跟著客戶需求走,所以我們的生產的量很小。”由于利潤有限,李旭開始想辦法拓展銷路。
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一線城市的建材裝修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吸引了大批資金進入,那時北京的新興建材市場一個接一個騰空出世。李旭所在的十里河建材市場也發展成北京大型建材集散中心。
市場巨大,競爭十分殘酷,大量新建材市場在建,大量舊建材市場不斷倒閉。為適應激烈變化的市場需求,像李旭這樣的建材小微企業主生存十分艱難,同行中有原來做木材被迫改賣沙發的,做鋼材轉賣水龍頭的,小微企業如果沒有穩定銷路和市場,就要面臨被迫轉型。但李旭仍堅持著,盡全力保住自己積累的技術和經驗。
2019年,李旭發現上游采購商通過貼牌銷售的方式賺取了大部分利潤,但產品實際上是李旭在生產。李旭覺得既然市場認可我的產品,那么為何不能越過采購商,自產自銷,不讓利潤被采購商賺走?
但擺在李旭面前的現實困境是,工廠的機器數量無法同時應對如此大的生產量,急需投資增加生產線。于是李旭拉著合伙人找銀行貸款,一起湊了150萬元,把生產線搭建了起來。
2020年初,新冠來襲,李旭的不銹鋼家具滯銷嚴重,員工的工資發放困難。
“2004年那會兒的錢好掙,廠房月租金才5000塊,員工工資300塊。現在廠房月租金50000塊,員工工資給不到9000塊沒人干,疫情一來真發不出錢了。”李旭與合伙人為了周轉資金,開始每天到處奔走,一次他們在與新發地的黑龍江老鄉吃飯時,聽到老鄉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度小滿新發地中小商戶扶助計劃”的支持,解決了資金周轉的難題,扛過疫情沖擊。
李旭拿起手機就下載了度小滿金融APP。經過借款評估后,李旭獲得了18萬的貸款額度,并在半小時內收到了貸款,這筆錢及時地解決了李旭的員工工資發放和原材料采購的資金缺口。
“久旱逢甘霖”,李旭這樣形容當時收到度小滿貸款時的心情。
2020年8月,李旭的小工廠經過不斷發展,可以提供全套的不銹鋼建材產品,生意也快速擴大。
憑借優秀的產品質量,李旭的不銹鋼廠被選為一個政府回遷房項目的供應商。另一方面,李旭早年就看準了北京二手房市場存在著巨大的二次裝修潛力,于是不遺余力地進行產品和工藝宣傳。疫情結束后,有不少客戶主動找上門來,客戶涵蓋山東、內蒙古,最遠的還有新疆,事業可謂如火如荼。
此時的李旭笑得合不攏嘴,頭上皺紋都舒展開來,他仿佛年輕了20歲,變回了當初那個部隊轉業時的年輕小伙。他說:“面對生活和工作,我滿懷感恩,這其中有對我父母的感恩、對朋友的感恩、對社會的感恩。是他們在困難時幫了我,拉了我一把,否則就沒有今天李旭這個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