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16:44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和平精英》展開了主題為“下一個圈,是蔚藍的大?!甭搫涌破栈顒?。
想不想親自駕駛科考船,奔向遙遠的大海,探尋海洋深處的秘密?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和平精英》展開了主題為“下一個圈,是蔚藍的大?!甭搫涌破栈顒?。向往星辰與大海的你,在游戲中不但能體驗玩法樂趣,還能駕駛科考船,通過一系列科普互動感受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獨特魅力。
真實體驗赤潮治理 功勛科考船再起航
據介紹,此次科普活動將圍繞功勛科考船“科學一號”展開。游戲中將對這艘服役36年的傳奇科考船進行擬真還原,玩家可以在海島地圖中的港口,找到并進入“科學一號”。船上設置了多個互動點,玩家點擊即可了解科考船介紹、赤潮治理、航海日記等科普知識。
圍繞赤潮治理內容,活動打造了數字立體化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科普場景,運用數字化技術在游戲內還原了赤潮產生時的景象。玩家發動船只,找到治理小艇后,還可在場景內模擬利用我國首創的改性粘土專利技術治理赤潮。
全球近海環境中,赤潮對沿海地區海洋經濟、近海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人類食用水產品的安全健康以及海洋生態環境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海洋生態災害。從理論上講,赤潮應急處置可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但分別存在著“難、禁、慢”等瓶頸問題,無法滿足“可大規模應用、無二次污染、見效快”的基本原則。因此,赤潮應急處置已經成為了海洋科學領域中的一個國際性難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歷時20多年科研攻關,首創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術與方法,解決了困擾該領域近50年的國際難題,取得了赤潮治理領域的重大突破,為國內外赤潮防控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普主管王敏向記者介紹:“此次選擇赤潮治理進行科普合作,也是希望公眾可以通過赤潮治理技術了解我國領先的海洋科技水平,激發更多朋友投身海洋科技事業的熱情?!?/p>
治理小艇正在對赤潮進行治理
此外,此次科普所選擇的科考船形象也“大有來頭”。這艘“科學一號”科考船是我國第一艘自主設計建造的3000噸級遠洋綜合海洋科考船。自1980年下水到2016年退役,這艘運行了36年的功勛科考船,見證了上千位科學家的海上研遠航,完成了多次重大海上調查任務,航行軌跡遍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等海域,曾兩次穿越赤道,總航程超過60萬海里。
“科學一號”
王敏表示:“這次與《和平精英》的合作,將‘科學一號’用數字方式進行了呈現,是海洋科普方式的一次全新嘗試?!?據了解,“科學一號”退役后,正在改造成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實訓基地,繼續為海洋科教事業發揮余熱。此次合作將海洋科普教育由線下發展至線上,塑造出沉浸式的科普方式,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公眾可以通過手機更加便捷地了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發揮新技術優勢開展環保科普工作
“我們可以在游戲中還原自然景觀和科普設施,并且結合游戲化的手段讓大家在趣味性互動中更直觀地理解和吸收深度的科普知識?!薄逗推骄ⅰ讽椖控撠熑烁啕惸缺硎?,之所以選擇使用這種手段開展科普活動,是由于《和平精英》高寫實度、高開放度和高自由度的特點決定的。
這就意味著用戶在游戲中可以操縱按鈕,極具真實感地駕駛科考船,深入參與到科普活動中。在對赤潮進行還原時,用戶可以親眼目睹赤潮使“海水”逐漸變為橙色,也能夠體驗到赤潮治理的成效。
《和平精英》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 “科普研究所”計劃,團隊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辦的《中國國家天文》展開合作,在游戲內外通過觀看日食重現、參觀天文展、探索科普物件等方式向玩家科普天文知識。
今年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聯動,是“科普研究所”計劃的第二站,在經過兩年對游戲場景化科普的探索,目前團隊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經驗,也有了更多新穎的想法想要去探索實踐。
目前,能真正實現游戲科普模式的游戲產品仍然較少,一方面在于科普本身需要具備廣泛的用戶量,以實現跨圈層、現象級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高自由度的玩法作為內容表達的基礎。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發揮《和平精英》在開放性和連接性方面的優勢,讓它能夠更多、更好地把科普場景與用戶群體相連接。”高麗娜表示。
通過虛擬場景開展環保科普,是近年來興起的科普形式。從以往的科普效果來看,其互動性、便捷性、趣味性都較傳統科普方式有顯著提升。對一些無法在線下向公眾開放的、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環保設施和場景,都能夠通過虛擬手段進行重現,使公眾可以在線上參觀了解環保知識。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通過技術手段打造全新的科普形式,對于增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綠色健康的社會風氣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作為業內領先的產品之一,《和平精英》也將繼續借助自身優勢,在環??破疹I域做出更多的貢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