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08:0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納微科技解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快速發展,對性能優異、供應穩定、價格合理的國產分離純化色譜填料和層析介質產品產生了迫切需求。......
????????《電鰻快報》文 / 米萊
????????剛上市三個多月納微科技(688690.SH)預計今年前季度的業績將實現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增長超過三成,隨著在新興業務上的多點布局,該公司未來的增長空間十足。
????????前三季度預計業績大增
????????6月29日,納微科技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500萬元至29,00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人民幣13,718.73萬元至16,218.73萬元,同比增長107.33%至126.89%;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800萬元至11,80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人民幣6,848.71萬元至7,848.71萬元,同比增長173.33%至198.64%;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280萬元至11,30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人民幣6,858.96萬元至7,878.96萬元,同比增長200.49%至230.31%。
????????對于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納微科技解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快速發展,對性能優異、供應穩定、價格合理的國產分離純化色譜填料和層析介質產品產生了迫切需求。該公司依托納米微球底層制備技術創新優勢,已積累形成較齊全的產品種類和豐富的客戶基礎,支撐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本期內大分子生物藥物用親和層析介質、離子交換層析介質等產品的銷售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
????????半年報顯示,納微科技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研發、規?;a、銷售及應用服務,為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客戶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目前納微科技產品和服務主要涉及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和體外診斷等三大應用領域。在生物醫藥領域,該公司主要為藥品大規模生產提供關鍵的分離純化材料,同時也為藥品質量檢測和科學研究提供分離和分析色譜柱及相關儀器設備。
????????在平板顯示領域,該公司主要產品為用于控制LCD面板盒厚的聚合物間隔物微球(間隔物塑膠球),同時可以提供包括以二氧化硅為基質的間隔物微球(間隔物硅球)、導電金球、標準顆粒、黑球等在內的其他光電應用微球材料。
????????在體外診斷領域,納微科技主要提供磁微?;瘜W發光、膠乳免疫比濁、免疫熒光、核酸提取等產品所需的磁珠、乳膠微球、熒光微球等關鍵微球原材料。
????????研發費用增三成 新興業務多點布局
????????今年6月份微納科技登陸A股市場,從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09億元、0.18億元和0.63億元;同期扣非后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01%、91.11%和249.03%。
????????據Frost&Sullivan報告,全球生物藥在需求增長和技術進步等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尤其是單抗類產品市場增長的推動下,預計從2019年的2,864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達到4,56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8%。隨著中國經濟和醫療需求的增長,中國生物藥市場發展迅速,預計2018年至2023年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9.4%,預計到2023年達到人民幣6,357億元的規模;其中中國PD-1和PD-L1抑制劑市場在2019年達63億,預計將以67.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4年的819億元的規模。
????????近十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發展尤為迅速。根據AlliedMarketResearch數據,2019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約為705億元,2014-2019復合年增速約為18.64%,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平均;預計到2021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蛇_983億元。終端市場的增長帶動了包括微球在內的國產關鍵原料和關鍵部件等產品的快速發展。
????????今年上半年,微納科技的研發費用為1979.1萬元,同比增長了35.55%。從今年年初至9月29日,該公司股價上漲了38.75%,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31.15%。
????????業內分析認為,微納科技新興業務多點布局,后續增長空間十足。首先,該公司在硬膠填料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并不斷開疆拓土的同時,該公司大力發展軟膠填料,與西安交大保賽生物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實現高流速瓊脂糖微球的自主生產,同時常熟納微推進50噸產能的瓊脂糖和葡聚糖層析介質技改項目。其次,該公司的微球精確制備技術延展至診斷領域用磁性微球、熒光編碼微球及乳膠顆粒等。目前,微納科技的基礎磁性微球已完成技術驗證,進入中試階段。一維熒光編碼微球已經投產并導入市場,二維熒光編碼及磁性熒光編碼微球進入研發階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