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09:1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沈逸凡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何借力數字技術實現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成為中西部地區制定相關政策的核心考量。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聚焦優勢領域實現集群化發展,被認為是有效手段之一。...
2021年,城市建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之一。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成為重要內容。查閱各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數字化”以及“智能化”的發展目標被置于關鍵地位。
一線城市:綜合引領 全面轉型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一直都處于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一梯隊,也是綜合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代表城市。
2021年,《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明確表示北京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規劃,打造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六個高地”。其中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將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左右,進入國際先進數字經濟城市行列。
《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上海將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共建,進一步整合資源,引導金融資本有效支撐數字化轉型,推進設立數字化轉型相關基金,推動重點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此外,上海還將聚焦“五個中心”建設,激活數字產業化引擎動力,激發產業數字化創新活力,推進科技、金融、商貿、航運、制造、農業等領域深層次數字化轉型,推動發展方式整體轉變,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陸續出臺了《廣州市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以及《廣州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等多項政策。
《措施》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提出了廣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到2025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6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2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數字化引領的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就業方式變革取得明顯成效,規模化個性化定制生產方式廣泛應用,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定制之都”和全球數產融合標桿城市。《措施》將“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目標落地的責任單位落實到了各個委辦局。
技術和人才,在北上廣相關規劃中成為關鍵詞。其中,北京明確表示將“聚焦高端芯片、硅光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開源技術、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等關鍵技術,培育一批自主可控、產研一體、開源開放、軟硬協同的標桿企業”;上海在規劃中提出要推廣“首席信息官”“首席網絡安全官”制度,試點推行“首席數字官”制度,試點設置數字化轉型特設崗位,加大引進數字化領軍人才力度;廣州則明確,要集中力量開展數字經濟基礎通用技術、前沿顛覆技術和非對稱技術的研究創新,持續推進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著力突破集成電路制造設備、材料和工藝、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 協同發展
如何借力數字技術實現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成為中西部地區制定相關政策的核心考量。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聚焦優勢領域實現集群化發展,被認為是有效手段之一。
《重慶市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2年,重慶將集聚數字經濟領域市場主體,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創建10個國家級數字經濟應用示范高地,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貴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建成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國家樞紐節點、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創新試驗區、西部數據創新應用產業集群高地(“一紐”“一區”“一集群”),貴陽市貴安新區成為引領全省、輻射周邊、示范全國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區。
不久前,四川省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四川將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完善“五集群一中心”總體布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核能、空氣動力、生物醫學、深地科學、天文觀測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天府新區集中建設科學數據和研究中心等。
成都市印發《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將“支持構建數字化產業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等明確寫入政策文件,并表示對于企業或機構自主投資建設產業鏈網絡化協同平臺并對外服務企業數達到200家(含)以上,按照企業對該項目投資額的20%,給予企業最高300萬元的補助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