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5:0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已經創新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未來政策著力點將包括加快穩崗資金發放、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為企業減稅緩稅等舉措。...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5月以來,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到相關座談會,高層作出一系列部署,釋放出加強研判就業形勢、加碼穩住就業基本盤的強烈信號。
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已經創新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未來政策著力點將包括加快穩崗資金發放、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為企業減稅緩稅等舉措。
“當前穩就業的難點主要在如何促進青年群體就業。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降低了成本,提振了企業堅持經營的信心,除了短期給企業‘輸血’支持,長期還是要恢復企業造血功能,這樣才能保障就業。”受訪專家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強化優先導向 多項舉措落地
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部分人群就業難度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分不同年齡就業人群看,4月,25歲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3%,高于上月0.1個百分點,為2020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召開的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上要求,“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目前出臺的退減稅、緩繳社保費、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都著力指向穩市場主體、穩崗位、穩就業。
比如,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1年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約1600億元。同時,剛剛啟動的對特困行業階段性實施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政策,可以為企業和個人增加800多億元的現金流。此外,超過30億元的穩崗資金已經直達企業,地方正在加快數據比對和資金發放進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透露,目前各省正在制定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政策具體操作辦法,精準測算資金需求,調整經辦信息系統,加快建設新防疫條件下直達快享的經辦新模式,努力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盡可能多地把職工穩定在企業中。
“從3月份開始,國家先后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工具加強對企業穩崗穩就業的支持。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降低了成本,提振了企業堅持經營的信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記者表示,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僅通過輸血支撐企業生存依然是短期行為,從長期看還是要恢復企業造血功能,這樣才能保障就業。
瞄準重點人群 保障充分就業
“我目前參加了一些大廠招聘,都沒有進入二次面試。”中部某省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小田告訴記者,自己因為準備考研,求職啟動較晚。加上疫情原因,不能去外地面試,所以現在還沒找到心儀的工作。
今年的畢業季,對于像小田這樣的大多數應屆大學畢業生而言,正面臨“考試的不確定性”與“簽約期限的緊迫性”的雙向壓力。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了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同時,國家統計局4月城鎮調查數據中,16歲至24歲人口的失業率由上月的16.0%上升至18.2%,上升幅度明顯。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1076萬人,但城鎮新增就業預期僅有1100萬,這意味著有大量應屆畢業生很可能無法在城鎮找到工作,加上青年農民工群體進城務工需求持續上升,所以崗位需求明顯增加,就業壓力加大。大學畢業生、農民工群體就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因此要充分認識我國當前就業的新特點和面臨的新挑戰,從而制定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蘇麗鋒對記者表示。
5月11日召開的國常會決定,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生今年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免息資金由國家財政承擔;本金可申請延期1年償還,不計復利。畢業生因疫情影響今年未及時還款的,不影響征信。國務院辦公廳近日也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表示,將重中之重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對高校畢業生,著力擴大就業渠道,著力提供不斷線服務,著力強化困難幫扶。對農民工,重點加強勞務協作和信息對接,拓寬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
鼓勵靈活就業 強化政策扶持
今年初,在家全職帶娃的安徽姑娘蘇玫(化名)在網上做起了視頻生活博主,并兼職帶貨。短短幾個月,她就收獲了不少粉絲。她在上海務工的丈夫因為疫情影響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之后,她在網上的帶貨收入成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靈活就業已經成為解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尤其是破解青年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前程無憂近日發布的《2022非正式雇傭調查報告》稱,參與調查的近600家企業中,近80%的企業通過第三方派遣或者業務外包等方式,解決大量一線人手招聘和員工事務性管理工作。38%的雇主將在2022年增加非正式員工的雇傭,特別是大型企業和民營企業。
“進一步規范發展靈活就業,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必然選擇。”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李長安認為,當前在發展靈活就業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由于勞動關系的不確定性,勞動者權益保障受到較大沖擊等。應通過進一步減稅降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創造更多更高質量的靈活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強靈活就業服務,暢通靈活就業渠道。
蘇麗鋒則建議,要做好就業服務工作,讓年輕人更多了解新經濟新領域,通過完善對勞動力市場調查工作,統計并及時發布新經濟新領域的職業特征、崗位技能需求信息和發展趨勢,構建數字經濟職業交流平臺,為年輕人實現靈活就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支撐;此外應調整就業指導辦法,拓寬年輕人就業觀、擇業觀和職業發展觀,做好靈活就業指導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小微企業、數字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