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09:5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來,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發行小盤股基金,長期被忽視的小盤股正在重回機構投資者視野。
近來,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發行小盤股基金,長期被忽視的小盤股正在重回機構投資者視野。
2021年2月以來,A股就逐漸呈現出小盤股占優的特征,尤其是在今年4月下旬至今的反彈中,小盤股扮演起了反彈急先鋒的角色。從4月27日低點到6月22日,中證1000、國證2000兩大小盤股代表指數的區間漲幅分別達到了27.06%、24.92%,遠超同期滬深300、中證500指數12.86%、18.07%的漲幅。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也在加大對小盤股基金的布局。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末,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有10只小盤股基金發行,而2020年、2021年同期分別為0只、4只,小盤股基金的新發數量相比往年大幅增加。
小盤股基金密集發行
相比滬深300、中證500等主流寬基指數,中證1000、國證2000等小盤股指數向來鮮有人關注,但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卻開始密集發行跟蹤或對標小盤股指數的基金。
例如,6月22日,華安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開啟發行。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跟蹤的中證10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中證800指數成份股后,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股票組成,其中近一半的成份股的市值小于100億,是A股小盤成長風格的代表指數。
今年以來,華夏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興銀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都發行了中證1000指數的相關產品,基金公司對小盤股產品的布局熱度空前。
但也有公司認為,隨著注冊制實施、A股擴容,股票變多,中證1000指數所覆蓋的市值范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他們選擇將目光瞄準了更為小盤風格的國證2000指數。
例如,6月13日,中歐小盤成長開啟發行,該基金選取了國證2000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輔以基本面量化選股模型進行投資,聚焦“小盤成長”風格;與此同時,6月14日,萬家基金發行了全市場首只跟蹤國證2000指數的ETF產品——萬家國證2000ETF;此外,申萬菱信基金計劃在6月29日發行一只國證2000指數增強基金。
萬家國證2000ETF擬任基金經理楊坤表示,國證2000指數是由市值排名在1001~3000之間的2000只股票構成,所有成份股流通市值平均僅33億元左右,是目前A股寬基指數中成份股數量最多、平均市值最小的指數,小市值風格鮮明,更能代表小盤風格。
無論是跟蹤中證1000還是國證2000,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今年以來,布局小盤股產品的基金公司越來越多。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末,今年以來全行業共發行了10只小盤股基金,而去年同期僅有4只,2020年甚至為零。
值得關注的是,6月22日晚間,中金所發布了關于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的征求意見,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某指數基金經理表示,這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發行中證1000相關基金,中證1000將成為繼中證500后又一大熱門賽道。
據Wind數據統計,除華安基金外,今年以來,華夏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興銀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都發行了中證1000指數的相關產品。此外,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國泰君安資管等機構也已經上報了中證1000指數基金,多家頭部公募紛紛入局。
小盤股行情方興未艾
對于為何在當前時點發行小盤股基金,華安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馬韜表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小盤股的估值分位數處于近年底部。以中證1000指數為例,截至6月20日,該指數的市盈率(TTM)約為29倍,處于近10年以來的15%分位左右,估值安全性較高,投資價值凸顯;另一方面,宏觀環境也有利于中小盤投資,從歷史來看,寬貨幣和寬信用的宏觀環境下,中證1000的表現要優于滬深300。
中歐基金表示,近期,國內經濟刺激政策陸續推進,市場情緒逐步回升,市場反復震蕩中,一些新興投資標的隨之顯現,預示著新的投資窗口即將打開,小盤風格及相關新興產業投資標的或將迎來布局窗口。
“站在當前時點,我們處在疫情后復蘇的階段,小盤股公司相較于大中型企業,利潤修復的彈性、對政策的敏感性、對場內場外流動性的敏感性都是顯著占優的。”萬家國證2000ETF擬任基金經理楊坤說。
他認為,無論是海外市場,還是A股市場,大小盤作為市場最主要的風格,存在非常明顯的輪動效應,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風格的轉變。從過去幾年來看,A股市場在經歷了幾年大盤顯著占優的風格后,從2021年開始呈現出小盤風格占優的跡象。
的確,2021年2月以來,A股就一改此前大盤龍頭的風格,呈現出明顯的小盤占優特征。據Wind數據統計,從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6月22日,中證1000、國證2000指數分別上漲了6.15%、19.11%,而同期滬深300下跌了超20%,上證50下跌了22.1%。
從歷史來看,A股每一輪大的風格切換多有3~5年的時間周期,多家基金公司預計,小盤股的投資機會方興未艾。
量化策略更適合小盤股
雖然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重視小盤股的投資,但從發行產品的基金類型來看,卻普遍以指數和量化基金為主,主動管理型產品十分鮮見。
對于這一現象,中歐基金解釋,小盤股的投資標的特別多,且基本面參差不齊,采用量化投資策略,一方面是通過擴大策略容量,投資更分散,不集中于單一賽道,降低整體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使投資更偏左側,有助于抓住市場中暫時被忽略的投資機會。此外,公司會有專門的量化投資的黑名單檢查和風控系統檢查的雙層過濾,盡量避免踩到小盤股的“坑”。
華安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馬韜也解釋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量化投資注重的是投資方法的邏輯性、嚴謹性以及運用到實際中的統計顯著性,在數量眾多的小盤股里,可以較好地運用各種投資策略的統計規律進行建模。
另一方面,由于小盤股被機構覆蓋度不高,同時公司業務也大都處于新興發展階段,因此該類股票被充分定價程度偏低,股價也較容易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量化投資策略也可以發現市場中短期的“暫時失效”,并通過交易“幫助”市場恢復有效,實現充分定價。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的投資都有著5%舉牌線和“雙十規定”的限制,即一只基金持有單一股票的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股票的10%,這使得稍大規模的基金都很難重倉小盤股,而指數基金、量化基金的持股足夠分散,可以提高策略容量。
此外,小盤股的研究覆蓋成本也是一大問題。馬韜表示,傳統基本面投資重視行業和個股的深度跟蹤調研和挖掘,但近年來A股市場不斷擴容,股票數量已超過4000只,量化投資運用數學模型刻畫基本面投資規律,大量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迅速并緊密地覆蓋市場上大部分上市公司股票信息的變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