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14:2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般而言,存款期限越長,利息越高。而現在中長期存款利率的“倒掛”打破了人們多年固有的認知。這背后,是由于貸款端的利率不斷下行,銀行在負債端主動控制成本的一種表現...
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居然出現了“倒掛”。近期,多家銀行調整中長期存款利率,部分銀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甚至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
一般而言,存款期限越長,利息越高。而現在中長期存款利率的“倒掛”打破了人們多年固有的認知。這背后,是由于貸款端的利率不斷下行,銀行在負債端主動控制成本的一種表現,這實際上考驗著商業銀行做好資產負債管理的真功夫。
存款利率持續下行 中長期價格“倒掛”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工行、中行、建行等銀行近期出現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倒掛”現象。
工行、中行、建行這3家銀行500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可至3.15%,而50元起存的5年期定期存款當前執行的年利率為2.75%。農行、交行、招行等銀行的整存整取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持平,均為2.75%。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一直處于下行趨勢。4月,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3年期大額存單、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一些股份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破“3”。例如,招商銀行20萬元起存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路從今年2月的3.5%下調至目前的2.75%。
當前,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股份銀行和一些城農商行的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保持在3%以上。但即使中長存款利率不“倒掛”,利息點數相差也并不明顯。
“現在去銀行找個利息高一點的定期存款很難,利率下調是大趨勢。”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咨詢存款產品的中老年客戶很多,但是她都建議關注其他理財產品,比如養老理財、銀保產品,以鎖定長期收益。
“擠掉”高息負債 銀行意圖降成本
“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的目的,是擠出長期限的5年期存款。”一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業務人士表示,降低高息負債比重,既有平衡息差原因,也有推動商業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引導因素。
今年以來,為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商業銀行貸款端利率不斷下降。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如何穩定負債成本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
興業研究資產負債定價高級分析師郭益忻認為,3年期和5年期存款期限偏長,成本較高。如果只是為了短期的存款規模指標,則可能帶來長期負債成本壓力。
因而,部分商業銀行采取了限制5年期存款的吸收,以控制綜合成本。“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選擇將其定價水平與3年期存款一致,甚至低于3年期存款。”郭益忻說。
一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業務人士表示,中長期存款利率“倒掛”,其實是銀行通過利率去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一種手段。
“降低個人5年期存款利率后,銀行會將其設為其他業務參考基準。公司類的協議存款利率也會容易調降下來。”一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業務人士表示,在5年期存款利率不斷下降的趨勢下,其他長期限高息負債,比如保險公司協議存款等產品利率也會隨之下降。
利率趨勢下行 資產配置應調整好結構
當下,儲蓄產品利率不斷下降,理財產品“破凈”現象不斷上演。對于大眾而言,資產配置難題如何解?
“三五年內要用的錢還是要放在銀行,因為存取靈活;十年以后才能用到的錢可以考慮存成年金。畢竟利率的總體趨勢是下行。”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客戶經理說。他認為,在這種形勢下,必須要適當調整理財結構,做好短、中、長期相結合的資產配置。
普益標準研究員鄭哲涵認為,要實現穩健收益,投資者一方面應注意各類資產的流動性及配置比例,適當提高低風險等級、短期限理財產品的配置比重;另一方面也應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看清合同條款具體內容,以免造成決策失誤。
“具體而言,可考慮風險等級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純債基金,以及國債、定期存單等理財產品。”鄭哲涵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