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07:4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光正眼科的凈利潤全靠非經常性收益支撐。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為2.12億元,幾乎全部來自債務重組收益。...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靠著債務重組帶來的2.12億元收益,光正眼科(002524.SZ)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維持盈利,但連續九年的扣非凈利潤虧損意味著該公司的轉型進軍眼科領域仍未成功。眼瞅著同行公司業績的高歌猛進,光正眼科是該思考未來該怎么做了。
債務重組收益“拯救”業績
10月29日,光正眼科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2億元,同比下降26.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凈利潤為1.32億元,同比上升187.45%;扣非后凈利潤為-8144.56萬元,同比下降224.13%。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光正眼科的單季度營業收入為2.31億元,同比下降7.82%;單季度歸凈利潤為1.96 億元,同比上升1381.39%;單季度扣非后凈利潤為-1648.39萬元,同比下降4.14%。
在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光正眼科的凈利潤全靠非經常性收益支撐。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為2.12億元,幾乎全部來自債務重組收益。
《電鰻財經》注意到,9月18日,光正眼科發布公告,該公司與重大資產重組標的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投資有限公司原股東業績補償糾紛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截至該公告披露日,此案原被告當事人均未對該案件提起上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1)滬02民初214號、(2021)滬02民初215號《民事判決書》已生效,原被告當事人將按照判決書履行判決內容。
原告光正眼科關于收購標的公司51%股權、49%股權的業績補償糾紛案件,訴訟請求的涉案金額為業績補償款合3.8億元、利息損失、律師費及相關訴訟費用。被告(交易對方)關于上述收購標的公司51%股權、49%股權的業績補償糾紛案件的反訴請求的涉案金額為股權支付款合計3.1億元、利息損失及相關訴訟費用。
此次判決結果已生效。根據此次判決結果,依據《會計準則》,光正眼科減少向交易對方支付的股權轉讓款2.12億元預計將增加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收益。
上述股權糾紛來自光正眼科近年來的轉型并購。目前光正眼科作為專業的眼科連鎖醫療企業,主要從事眼科醫院的投資、管理業務。但該公司還有能源行業和鋼結構行業的業務。
2021年,該公司有72.73%的收入來自醫療行業,9.11%的收入來自能源行業,18.16%的收入來自鋼結構行業。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30.48%的收入來自屈光項目,25.92%的收入來自白內障項目,2.96%的收入來自眼前段項目,4%的收入來自眼后段項目,9.26%的收入來自視光服務項目,8.33%的收入來自燃氣。油品,17.21%的收入來自鋼結構制作、安裝,0.12%的收入來自入戶安裝,1.72%的收入來自其他業務。
轉型還未成功
由此可見,光正眼科的主營業務包括三部分:醫療行業、能源行業和鋼結構行業。資料顯示,光正眼科的前身為光正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正鋼結構),2001年成立于新疆,主要從事建筑鋼結構設計、生產和安裝,該公司曾是中國西北以及中亞地區最大的鋼結構綜合性生產企業。
2010年,光正鋼結構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該公司跨界清潔能源行業,并更名為光正集團,開啟了該公司的第一次轉型。
然而,此次轉型并未給光正集團帶來業績提升。2018年,該公司開啟第二次轉型,進軍大健康業務。當年4月,光正集團宣布以6億元現金購買新視界眼科51%的股權,新視界眼科成為光正集團的控股子公司。2020年1月,光正集團再次收購新視界眼科剩余49%的股權,交易金額為7.41億元。兩次交易后,新視界眼科成為光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光正集團隨即更名為光正眼科。
正如前文所述新視界眼科沒有完成當初的業績承諾,才引發了后來的訴訟糾紛。資料顯示,成立于2004年新視界眼科位于上海,在各地擁有共計十多家全醫保的眼科醫院,技術水平和業務規模均處于行業前沿地位。
2020年,光正眼科收購新視界眼科49%股權時,交易對方上海新視界又承諾新視界眼科2019年度、2020年度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225萬元、15209萬元。然而,同期新視界眼科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以及扣除股權激勵對凈利潤影響后的凈利潤為13819.53萬元和6185.09萬元,相較承諾完成率僅分別為104.50%和40.67%。
新視界眼科未完成業績承諾基本宣告光正眼科的兩次轉型以失敗告終。從2013年至2021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已經連續九年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分別為-1842.26萬元、-9912.59萬元、-1899.53萬元、-4584萬元、-4329.99萬元、-7949.40萬元、-2342.81萬元、-1383.78萬元和-6484.97萬元。
與光正眼科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愛爾眼科“亮眼”業績。今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130.52億元,同比增長12.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57億元,同比增長17.65%。從2009年到2021年,愛爾眼科的營業收入從6.06億元增長至150億元,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0.92億元增長至27.83億元。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民營眼科醫院從2016年的485家增至2020年的1005家,在國內所有眼科醫院里,民營醫院占比從2016年的90.3%升至2020年94.7%。另外,眼科相關企業注冊量從2011年的1066家增至2019年10366家,十年增長10倍。
通過兩次轉型進入眼科領域的光正眼科目前還沒有分享到行業增長的紅利,債務重組收益讓光正眼科的扣非前凈利潤再次盈利,但該公司未來的增長問題仍未解決。2020年和2021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54.2萬元和39.6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6%和0.38%。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