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0:1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個人經營貸款挪用至房地產市場、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總行對分支機構管控不力承擔管理責任被罰500萬元。時任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
近日,銀保監會公布了8張行政處罰罰單。其中,5張罰單處罰原因涉及個人經營貸款、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個人經營貸款制度不審慎等。此次,銀行被罰款金額總額超過千萬,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近年來,監管部門針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監管持續加碼。
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
11月4日,銀保監會披露8張罰單,涉及招行、建行、交行、興業4家銀行,罰款總額1370萬元,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其中,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個人經營貸款挪用至房地產市場、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總行對分支機構管控不力承擔管理責任被罰500萬元。時任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龔青對該行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負有責任,被予以警告。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個人經營貸款挪用至房地產市場、個人經營貸款“三查”不到位、總行對分支機構管控不力承擔管理責任被罰460萬元。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個人經營貸款“三查”不到位、個人經營貸款制度不審慎、總行對分支機構管控不力承擔管理責任被罰260萬元。同時,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劉江對該分行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予以警告。
此外,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債券承銷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150萬元。
監管緊盯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一直是金融監管部門查處的重點。此前,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展開了清查行動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上證報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銀保監會以及其派出機構對銀行機構開出了1205張罰單,罰款總金額達到3.3億元。
信貸作為銀行的核心業務,相關違規行為是監管處罰的重點。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銀保監會以及其派出機構開出涉及貸款業務的罰單有688張,罰單總金額達到2.26億元。銀行機構被處罰的主要原因包括貸款管理不到位、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以及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企業用于繳納土地出讓金、違規發放借名貸款、違規展期并以貸還貸還息掩蓋風險等。
銀行強化從嚴治貸
近一段時間,不少中介都在社交平臺上不斷推出“以貸換貸”的生意,該方式是購房者經過貸款公司一番包裝后,將年利率較低的經營貸與年利率較高的房貸進行置換,從而助推了經營貸違規投入樓市。
監管部門也已經注意到了這些不法現象。10月14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了《關于警惕貸款中介不法行為侵害的風險提示》,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廣大消費者要選擇正規機構辦理貸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為侵害權益,防范假冒銀行名義發布辦理貸款的廣告信息、騙取高額手續費、提供名不符實的中介服務等陷阱。
針對此類違規交易,不少銀行在補漏洞,強化從嚴治貸。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今年年中,某大型國有銀行披露了信貸等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該行湖南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張恪理是信貸領域違紀違法案件中的典型。經查,該分行行長張恪理對房地產貸款業務過度放權,導致相關負責人與貸款掮客通過操控貸款投向謀取利益,給該行湖南分行造成巨額信用風險。
該行針對湖南10家支行個別人員涉及違規放貸、參與造假騙貸、與信貸客戶不當資金往來謀利等問題,強化從嚴治貸。該行系統梳理排查信貸領域廉潔風險點21個,聚焦盡調失真、虛評高估、違規解押、越權審批、違規處置不良資產等關鍵問題,配套制定防控措施61項。
廣東一位國有銀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銀行貸款不夠謹慎,大部分原因是被中介鉆了空子。近兩年,監管機構對于信貸流向進行了穿透式監管,銀行業加強了自律管理。監管機構對于違規行為的處罰是‘雙罰’。”
普華永道金融業風控及合規服務主管合伙人楊豐禹表示,銀行機構應健全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防控機制,加強貸款業務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升信貸業務、資金業務等核心業務管理;同時,應嚴格執行貸款業務各項規定和業務流程,嚴格遵守禁止性規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