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09:02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瑞峰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南京試劑的研發投入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且其發明專利數量在行業中墊底。而與此同時該公司高管薪酬卻遠高于同行可比...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11月6日,南京化學試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試劑)北交所IPO回復了第四輪問詢,并于11月21日終止了IPO申請。招股書顯示,南京試劑是一家專注于化學試劑、藥用輔料、催化劑及助劑和定制化學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南京試劑的研發投入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且其發明專利數量在行業中墊底。而與此同時該公司高管薪酬卻遠高于同行可比公司。此外,南京試劑的同業競爭問題遭交易所連續問詢。最近幾年該公司的業績落后于同行, 2023年其業績或將下滑。
研發投入落后同行 高管薪酬“領先”同行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南京試劑計劃募集資金20500.24萬元,將用于科研試劑及藥用輔料技術提升改造項目。
由此可見,南京試劑的全部募集資金將用于研發相關的項目。招股書顯示,從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南京試劑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286.59萬元、1678.73萬元、1850.98萬元和924.81萬元,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3.81%、3.84%、3.52%和3.67%。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試劑的研發投入占比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報告期內,可比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均值分別為4.26%、4.7%、5.42%和6.57%。由此可見,南京試劑的研發投入占比明顯落后于同行公司均值。
在研發投入不占優的情況下,南京試劑的的發明專利也落后于同行公司。報告期內,南京試劑選的可比公司的發明專利數量遠高于該公司的發明專利數量。報告期內,南京試劑的發明專利為12個,而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數量為58個。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除生產人員的平均薪酬外,南京試劑的管理人員平均薪酬和銷售人員的薪酬均超過其研發人員的薪酬。以2022年為例,該公司的管理人員平均薪酬是26.59萬元,銷售人員的平均薪酬為24.16萬元,同期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為19.73萬元,遠低于前兩項薪酬。
而且,與同行可比公司對比,南京試劑的管理人員的薪酬明顯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管理人員年薪分別為18.43%、24.79%、26.59%和15.19%,而同期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別為15.16%、16.49%、16.24%和未披露。
同業競爭問題遭交易所連續問詢
招股書顯示,南京試劑目前的實控人中的吳仁榮、高正松、陳新國,同時為南京另一家企業威爾藥業的實控人。威爾藥業2019年1月30日登陸上交所主板,主營合成潤滑基礎油產品及藥用輔料。
具體來看,南京試劑與威爾藥業均包含藥用輔料(是指藥物制劑中除主藥以外的一切成分的統稱)業務,報告期內其依地酸二鈉、磷酸氫二鈉、丙二醇3種產品存在重合,其中依地酸二鈉和磷酸氫二鈉在過渡期內由南京試劑獨家經營,丙二醇由威爾藥業進行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試劑與威爾藥業均自2002年開始從事藥用輔料的生產銷售。報告期內,南京試劑藥用輔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69%、14.96%、17.17%和23.85%,占比逐步提升;威爾藥業藥用輔料占比分別為30.62%、25.49%、28.42%和27.06%,占比整體有所下降。
因為同業競爭問題,2022年12月19日,在南京試劑IPO申報之前,其與威爾藥業簽署《避免同業競爭協議》,雙方約定,南京試劑將放棄藥用輔料丙二醇,專注于無機藥輔和有機小分子藥輔(碳原子數≤10)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威爾藥業逐步放棄磷酸氫二鈉和依地酸二鈉產品(過渡期間以南京試劑獨家經銷方式進行),并將專注于有機大分子藥輔(碳原子數>10)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幾次問詢中,北交所反復要求南京試劑說明放棄丙二醇產品、存量與增量藥輔產品分別采取不同避免同業競爭劃分方式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損害公司利益。
根據幾次問詢函回復,南京試劑表明,2023年上半年,為該機制(協議)運行的第一個半年,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南京試劑藥用輔料業務未因與威爾藥業劃定產品范圍而受到不利影響。今年上半年,南京試劑藥用輔料收入6002.93萬元,同比增長44.59%。南京試劑報告期內未從事有機大分子藥輔(碳原子數>10)的生產及銷售,其現有產品市場空間足夠大,其藥用輔料業務未因與威爾藥業劃定產品范圍而受到不利影響。
在第四次問詢回復中,南京試劑還補充到,無論從藥用輔料的理化性質及藥物制劑成藥的理論分析角度,從南京試劑與威爾藥業主要藥用輔料品種及發揮功能角度,還是從藥物制劑及藥用輔料企業實際經營及藥品行業監管角度,南京試劑與威爾藥業藥用輔料之間的可替代性均較低;同時,因化學分子式不同、分子結構不同,故其理化性質不同,有機大小分子藥輔產品在藥品中發揮的具體功能差異較大,通常無法替代。
業績落后于同行 2023年或將下滑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南京試劑實現營收3.38億元、4.37億元和5.26億元;同期間,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751.55萬元、9158萬元和1.24億元。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為2.5億元,同比下滑6.85%,凈利潤為5804.78萬元,下滑了7.21%,扣非凈利潤為5643.50萬元,下滑了3.54%。
按產品劃分看來,2023年上半年,南京試劑的主要產品化學試劑、催化劑及助劑、定制化學品收入同比分別下降了6.90%、47.80%和6.09%,僅藥用輔料收入同比增加了44.59%。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試劑業績下滑成為北交所監管層前兩輪問詢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在1月18日的第一輪詢函中北交所問及業績增長是否具備可持續性,2023年7月10日的第二輪詢函又問及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
在前兩輪答復中,南京試劑表示受下游鋰電材料等市場需求走弱影響,催化劑及助劑毛利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較高。但考慮到主要產品化學試劑和藥用輔料對下游生物醫藥、石油化工、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的重要意義,其整體需求相對抗風險,同時,南京試劑表示,公司在行業中擁有較好的行業地位和市場知名度,和客戶合作粘性較好,期后不存在大幅下滑的情形,可以持續滿足上市條件。
招股書顯示,南京試劑選取了阿拉丁(688179.SH)、泰坦科技(688133.SH)、光華科技(002741.SZ)、西隴科學(002584.SZ)作為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從整個行業來看,2023年上半年,上述四家公司營收增速均值為11.98%,而南京試劑的營收增速則為負,遠落后于行業均值。在回復問詢函中,南京試劑只對凈利潤與同行業作了對比,但未對營收差異進行解釋。
不僅如此,與同行相比,南京試劑2022年的業績表現也更是一般。2022年,西隴科學營收61.83億元、光華科技營收33.02億元、泰坦科技營收26.08億元,阿拉丁營收3.78億元,同行平均值為31.18億元,而南京試劑營收僅為5.26億元,西隴科學、光華科技、泰坦科技分別是南京試劑的11.75倍、6.28倍、4.96倍,南京試劑營收僅僅高于阿拉丁的3.78億元。
對于上述問題,《電鰻財經》向南京試劑發去了求證函,截至發稿時并未收到該公司對相關問題的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