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10:18 | 來源:時代周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興洋科技的主要產品為電子級硅烷氣,主要應用于光伏、顯示面板和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硅碳負極材料行業。...
豪募超14億元,在目前北交所IPO排隊企業中遙遙領先,興洋科技(全稱“內蒙古興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什么?
2024年1月26日,興洋科技收到了審核問詢函,擬登陸北交所,該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子級硅烷氣等硅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2023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受益于下游光伏行業需求拉動,興洋科技業績一路狂飆,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
但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報告期內,興洋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同樣逐年快速上升,2021年增速一度超過當期營收增速。
此外,隨著下游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興洋科技的毛利率和經營業績均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其此次IPO募資擴產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也遭到北交所質疑。
報告期內應收賬款擴大近8倍,研發費用率逐年走低
招股書顯示,興洋科技的主要產品為電子級硅烷氣,主要應用于光伏、顯示面板和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硅碳負極材料行業。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興洋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57億元、1.33億元、4.17億元、2.82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23億元、1.76億元、1.30億元。
2020—2022年,興洋科技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93.95%,扣非歸母凈利潤由負轉正。但在業績狂飆的同時,該公司的應收賬款也隨之激增。
1.1業績狂飆,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高于同行均值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末,興洋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0.27億元、0.74億元、1.59億元、2.10億元,應收賬款余額逐年快速上升,三年半的時間里擴大了近8倍。其中,2021年末,該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同比增長率為178.57%,超過當期營收增速132.81%。
據招股書,報告期各期末,興洋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66%、55.83%、38.10%、74.32%,2023年上半年該占比超過七成。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也由2020年的2.84次,跌至2023年上半年的1.53次。
隨著應收賬款暴增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報告期內,興洋科技的壞賬風險也需警惕。
從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政策來看,招股書顯示,興洋科技1—2年、2—3年、3—4年、4—5年的壞賬計提比例分別為20%、50%、100%、100%。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同年限壞賬計提比例均值分別為9.6%、28%、49%、70%。也就是說,興洋科技比同行可比公司更容易發生壞賬。
綜上所述,報告期內,興洋科技應收賬款增長較快,隨著下游行業產能過剩,若其客戶無法及時回款,在一定程度上將面臨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1.2研發費用率一路走低,折舊費用占比遠高于同行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報告期內,興洋科技的營收雖大幅增長,但該公司研發費用率卻一路走低。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興洋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43.31萬元、1039.67萬元、1111.82萬元、744.28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8.24%、7.81%、2.66%、2.64%。同期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則分別為3.34%、3.89%、3.11%、3.99%。
由此可見,報告期初,雖然興洋科技的研發費用率遠高于同行均值,但之后卻持續大幅下滑,到2022年已明顯落后于同行均值。
從研發費用結構上來看,報告期各期,興洋科技的研發費用構成中,折舊費占比分別為57.05%、57.67%、54.57%、42.02%,占比長期在四成以上。
根據各公司財報,2022年,興洋科技可比公司硅烷科技(838402.BJ)、華特氣體(688268.SH)、金宏氣體(688106.SH)、凱美特氣(002549.SZ)、和遠氣體(002971.SZ)的折舊費占研發費用比例分別為23.57%、7.34%、9.18%、15.68%、5.67%。
不難發現,同期興洋科技折舊費占研發費用的比例明顯高于同行。
此外,從研發人員學歷結構上來看,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興洋科技共有23名研發人員,其中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僅有10人。
對此,在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要求興洋科技補充披露研發人員的數量、專業、學歷、履歷、研發人員變動情況,并按照不同產品類型分別披露配置的研發人員及投入;說明如何劃分和核算各項研發支出,結合公司研發項目的特點和性質,說明研發費用中折舊費、人工費占比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截至2月19日發稿,興洋科技尚未公開對上述審核問詢函的回復情況。
下游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募巨資擴產合理性遭質疑
報告期內,興洋科技的業績之所以大幅上漲,與其下游光伏行業需求上漲密切相關。
審核問詢函顯示,報告期各期,按產品分,興洋科技電子級硅烷氣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3.27%、99.86%、94.14%、94.65%;按行業分,來自光伏行業的收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64.99%、69.66%、76.47%、79.50%。
由此可見,興洋科技的產品類型較為單一,光伏行業為其主要收入來源。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受益于下游光伏行業需求拉動,興洋科技的電子級硅烷氣產品供不應求,銷售單價持續增長,各期平均價格分別為8.64萬元/噸、13.23萬元/噸、22.46萬元/噸、28.36萬元/噸。
隨著產品價格上漲,興洋科技的毛利率也隨之飆升,報告期各期分別為-3.15%、41.50%、58.60%、63.84%;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1.60%、29.79%、31.33%、31.27%。
不難發現,2020年之后,興洋科技的毛利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且呈現持續大幅上漲的趨勢。
在狂飆的業績和超高毛利率之下,興洋科技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從募資金額來看,該公司此次北交所IPO可謂“豪募”。
據招股書,此次IPO,興洋科技擬募集資金額高達14.53億元。時代商學院統計發現,截至2024年2月19日,興洋科技的募資金額在北交所所有IPO排隊企業中最高。
從募投項目來看,興洋科技擬向年產16000噸電子級硅烷配套12000噸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硅項目(一期,年產8000噸電子級硅烷氣配套2300噸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硅)投入募資額11.93億元,余下2.6億元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1 產能利用率不足70%,仍募資擴產超4倍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興洋科技電子級硅烷氣的設計產能為3000噸,實際產能為1800噸。因此,該公司上述募投項目擴產產能為現有實際產能的4.44倍,設計產能的2.67倍,是否存在擴產產能無法消化的風險?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報告期內興洋科技始終未能完全達產。以設計產能計算,該公司各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21.21%、33.71%、56.72%、63.25%,雖逐年上升,但仍低于70%。
從需求端來看,興洋科技的下游光伏行業具有周期性特點,且從去年開始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2023年,在旺盛的需求下,光伏行業各大巨頭紛紛大幅擴產,使得行業產能全面過剩,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
據《中國工業報》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光伏產業鏈中的硅料、硅片、電池片價格分別降至6.02萬元/噸、2.10元/片、0.38元/瓦、1.00元/瓦,較2022年年初價格的降幅分別為80%、58%、60%、45%。
集邦咨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的中性預期為474GW,同比增長16%,與2023年59%的增速相比,增幅明顯大幅放緩。
市場供給過剩的壓力之下,部分企業或將被迫減產。在彭博新能源、集邦咨詢等機構的預測中,2024年我國光伏需求增速將大幅放緩。而從全球來看,對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增速的預測普遍未超過30%。
興洋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坦言,若未來下游行業需求增速放緩,抑或是市場供應增加導致競爭加劇,電子級硅烷氣供需關系將發生變化,產品價格存在回落的可能。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均來自于電子級硅烷氣,若未來產品價格出現下降,將會導致公司毛利率和經營業績出現下滑。
對此,在審核問詢函中,北交所要求興洋科技結合現有產能、本次募投新增產能,電子級硅烷氣行業發展、市場容量及競爭格局、下游客戶需求以及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產能擴張等情況,說明電子級硅烷氣行業是否存在競爭加劇、產能過剩情形。
同時,北交所還要求興洋科技結合在手訂單及預計訂單情況、市場占有率及客戶開拓情況、下游光伏行業周期性等,說明大幅新增電子級硅烷氣產能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那么,興洋科技未來計劃采取何種經營策略,以應對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其目前電子級硅烷氣的設計產能還遠未滿產,卻又大幅募資擴產4.44倍,新增產能是否存在難以消化的風險?
對于上述問題,2月2日,時代商學院向興洋科技發去調研函詢問,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
2.2 資金狀況良好仍募巨資補流
除募資擴產項目外,此次IPO,興洋科技募資補流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同樣受到了北交所質疑。
招股書顯示,2022—2023年上半年,興洋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592.08萬元、5000.25萬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興洋科技的資產負債率為29.66%,明顯低于同期末可比公司均值44.71%;短期借款僅為1993.74萬元,無長期借款。
此外,興洋科技實控人邵雨田為A股知名個人投資者。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邵雨田位于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行列,僅以銘利達(301268.SZ)、百達精工(603331.SH)、綠田機械(605259.SH)為例,截至2024年2月19日收盤,其持有三家公司的可流通股票價值合計為5.68億元,資金狀況良好。
在經營現金流較為健康、低負債的情況下,興洋科技卻擬通過IPO募集2.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北交所要求興洋科技根據格式準則補充披露補充流動資金的具體用途或測算過程;并結合公司貨幣資金、經營現金流情況、資產負債結構等情況,說明補充流動資金必要性及規模的合理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