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16:23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豐倍生物擬發行359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02%。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高達10億元,主要用于新建年產30萬噸油酸甲酯、1萬噸工業級混合油、5萬噸農用微生物菌...
近日,蘇州豐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倍生物”)更新了招股書資料,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注于廢棄油脂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主營業務涵蓋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及油脂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豐倍生物擬發行359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02%。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高達10億元,主要用于新建年產30萬噸油酸甲酯、1萬噸工業級混合油、5萬噸農用微生物菌劑、1萬噸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副產品生物柴油5萬噸、甘油0.82萬噸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目前公司仍面臨業績增速放緩、盈利能力承壓、行業競爭加劇等諸多問題。
業績方面,根據招股書顯示,豐倍生物近年來營收雖然維持增長,但增速明顯下滑。2021年-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12.96億元、17.09億元和17.2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64.04%、31.89%和1.12%。2023年僅微增 1.12%,遠低于前兩年增長水平。
從利潤表現看,2021-202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 1.02億元、1.33億元和1.30億元,2023年同比下滑 2.73%。毛利率方面,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5.07%、13.55%、13.95%和12.36%,整體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公司盈利能力承壓明顯,業績增長瓶頸或已有所顯現。
對于毛利率下降的原因,豐倍生物表示公司產品主要以廢棄油脂、生物柴油及脂肪酸為原料,相關材料價格受到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導致公司材料及產品的購銷價格同步上升,從而毛利率有所下滑。
事實上,除了原材料成本不可控之外,其供應本身也面臨不確定性。廢棄油脂是豐倍生物的核心原材料,而目前國內廢棄油脂回收體系尚不完善。招股書顯示,2021年起,豐倍生物逐步向個人供應商采購廢棄油脂。
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豐倍生物向個人供應商采購廢棄油脂金額占當期廢棄油脂采購金額比重為33.52%、39.01%、12.03%和8.87%,個人供應商為公司原材料供應體系中的主要構成之一,原材料來源穩定性欠佳。
從資產結構看,豐倍生物的資產負債率高于可比企業水平。2021-2023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36.20%、45.25%和40.13%,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38.42%,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同期可比公司卓越新能(37.060, 0.16, 0.43%)的資產負債率為16.69%。報告期內,公司存貨持續攀升,2021年-2023年存貨分別為1.18億元、1.04億元、1.98億元,2023年存貨增長超90%,而營收幾無增長。
除了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之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使得公司未來增長預期進一步減弱。從供給側看,國內廢棄油脂資源再利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豐倍生物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卓越新能、嘉澳環保(50.480, 0.99, 2.00%)(維權)等。
其中,卓越新能的生物柴油年產能達50萬噸,嘉澳環保的生物柴油年產能達30萬噸,均遠超豐倍生物,公司產能占市場總額的比例僅3.22%,缺乏規模優勢。同時,數家主流生物柴油企業陸續披露較大規模的生物柴油產能擴產規劃,市場供給側已日益擁擠。
從需求側看,中國生產的生物柴油90%以上出口歐盟,2024年7月1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對華生物柴油反傾銷調查初裁披露,擬對自中國進口的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臨時反傾銷稅。消息發布以來,國內多家生物柴油企業宣布停產或轉產。受到原料溯源和歐盟反規避調查影響,國內生物柴油出口出現明顯下降,2023年全年生物柴油出口量為195萬噸,增速明顯放緩。
從公司自身財務數據看,歐盟反傾銷制裁的影響已有所顯現。報告期內,豐倍生物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4.46億元、6.72億元、6.73億元和2.5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為34.50%、39.41%、39.00%和25.93%,2024年已出現明顯降幅。
其余產品中,油酸甲酯主要用于生物柴油生產,近年來全球生物柴油需求增速放緩,特別是歐洲市場受碳排放政策、燃料替代品及環保法規等因素影響,需求增長未達預期。而行業龍頭企業如卓越新能、嘉澳環保等仍在擴建類似產能,同樣面臨供需失衡的風險。
至于農用微生物菌劑,相關產品已形成較成熟的市場競爭格局,頭部企業包括金正大(1.990, 0.05, 2.58%)、中農立華(14.290, 0.08, 0.56%)等,農用菌劑的市場增長受農產品(7.020, 0.22, 3.24%)價格、政策補貼、推廣渠道等因素影響,而目前豐倍生物尚未在該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新增5萬噸產能市場接受度仍需驗證。
在此背景下,公司募資擴產后,新增產能否被市場消化值得關注。公司也在招股書中坦言,隨著新增產能逐步實施落地,未來可能由于產能加速投產而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或者產能超預期投產而出現整體供需失衡,從而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的情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