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1:17 |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云南白藥長期依賴“創可貼+牙膏”雙引擎驅動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藥品事業群實現收入69.24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云南白藥氣霧劑收入突破21億元,同比增長26%,成為少...
曾深陷“炒股不務正業”輿論旋渦的云南白藥(000538),于去年初公告表示“進一步聚焦主業、謹慎投資的原則下,計劃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投資”。云南白藥的業績也告別了過山車式的走勢。3月31日晚,云南白藥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云南白藥實現營業收入400.33億元,同比增長2.36%,歸母凈利潤47.49億元,同比增長16.02%。此外,云南白藥2024年累計分紅42.79億元,占凈利潤比重高達90.09%。盡管營收突破400億元大關、分紅超40億元,但這份看似穩健的成績單背后,核心業務增速放緩、利潤結構失衡、創新轉型滯后等問題持續發酵,暴露出云南白藥在新消費時代的轉型陣痛。
產品斷層
云南白藥長期依賴“創可貼+牙膏”雙引擎驅動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藥品事業群實現收入69.24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云南白藥氣霧劑收入突破21億元,同比增長26%,成為少數亮點。然而,這一增長主要依賴促銷活動與渠道下沉,核心單品創可貼市占率連續三年停滯在65%—67%區間,面臨其他同類產品的低價競爭。健康品事業群收入65.26億元,同比僅增1.6%。牙膏市占率自2019年突破20%后,其增速逐年放緩;防脫洗護品牌“養元青”雖增長30.3%,但整體規模不足5億元,難以彌補牙膏業務的增速缺口。
一位專注于醫藥行業的券商分析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云南白藥的產品矩陣存在嚴重斷層。在藥品領域,除云南白藥系列外,蒲地藍消炎片、血塞通膠囊等二線產品收入均未突破5億元,且缺乏具備市場潛力的新品儲備。在健康品方面,牙膏業務遭遇其他品牌的功能性細分圍剿,兒童牙膏、益生菌牙膏等新品未能形成規模效應。此外,云南白藥的品牌形象老化問題也不容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新消費時代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種種跡象表明,云南白藥傳統優勢業務的護城河正在收窄。
在營收增速放緩的背景下,2024年云南白藥延續了“高分紅、低研發”的策略。財報顯示,2024年云南白藥每10股累計派送現金23.98元(含稅),累計現金分紅42.79億元(含稅),占當期歸母凈利潤的90.09%。近五年,云南白藥累計分紅約177億元,占同期凈利潤總額的86.67%,分紅比例遠超A股醫藥板塊平均水平。與之相對應的,2024年云南白藥研發投入僅3.48億元,占營收比重0.87%,遠低于其他同類藥企。
這種“重分紅、輕投入”的模式也引發市場爭議。醫藥投資人士朱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分紅政策雖短期提振股價,但削弱了企業技術升級與新品研發的資金儲備,與醫藥行業“研發驅動”的發展規律背道而馳。
告別炒股
曾背靠著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陳發樹,云南白藥從事“炒股”多年,歷經過“年賺超20億元”的巔峰,被擁躉“股神”;也走過“炒股巨虧”的低谷,被指“不務正業、沉迷炒股”。此前云南白藥曾因炒股虧損拖累業績,2021年證券投資浮虧達19.81億元,當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49.17%。
就在云南白藥宣布“計劃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投資”后不久,2024年5月,公司原董事長陳發樹及其兒子陳焱輝就遞交了辭職報告,辭職后,陳發樹、陳焱輝不再擔任上市公司及其公司控股子公司任何職務。
金融資產處置收益具有不可預測性,對利潤的貢獻非常“脆弱”。盡管云南白藥宣稱“聚焦主業”,但截至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仍高達25.47億元,占流動資產的7.46%。更值得警惕的是,云南白藥非經常性損益對利潤的貢獻不容忽視。2024年云南白藥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約2.26億元,占凈利潤的4.76%,主要來源于金融資產處置收益。
叫停“炒股”后,云南白藥手中還有哪些股票?據公司年報數據,截至2024年末,云南白藥的證券投資企業還有:雅各臣科研制藥(02633.HK)、健康苗苗(02161.HK)以及中國抗體(03681.HK),對應的期末賬面價值分別為1.91億元、1.33億元以及4570.28萬元,報告期損益分別為8671.45萬元、6799.43萬元以及-2369.7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藥目前計劃將手中雅各臣、健倍苗苗的股份全部轉讓出去。3月31日,公司審議通過《關于轉讓雅各臣、健倍苗苗股份的議案》,根據協議向Queenshill Development Limited分別以每股1.3港元的價格轉讓2億股雅各臣科研制藥股票、以每股2.1港元的價格轉讓7590萬股健倍苗苗股票,本次股權轉讓總價為4.19億港元。本次轉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雅各臣、健倍苗苗股份。
對于此次股權轉讓,云南白藥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股權轉讓符合公司發展戰略,有利于優化公司資源配置,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對公司財務狀況將產生積極影響。”
AI戰略
面對增長瓶頸,云南白藥將“AI+醫療”列為戰略轉型方向。2024年,云南白藥與華為云聯合開發“雷公大模型”,聚焦中醫藥智能問答、自診輔診及藥材標準化識別;在骨科康復領域推出AI數字療法,實現患者遠程監測與個性化方案生成;同時推進牙膏智慧工廠、數字三七產業平臺等項目。這些舉措被視為突破傳統業務天花板的關鍵。
然而,AI布局的實際成效尚未顯現。“雷公大模型”目前仍處于內部測試階段,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骨科康復數字療法雖獲技術突破,但覆蓋病種有限,市場教育成本高昂。
站在400億元營收的新起點,云南白藥能否在傳統優勢與創新突破間找到平衡點,將決定其能否續寫“百年老字號”的傳奇。就業績放緩、AI戰略轉型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云南白藥方面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