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09:4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日前,德力佳更新了招股書,披露了2024年業(yè)績情況。數(shù)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德力佳實現(xiàn)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08億元、44.42億元和37.15億元;同期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
在沖刺滬市主板IPO的關鍵時期,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力佳”)的最新業(yè)績卻呈現(xiàn)出營收和凈利雙降的局面。
日前,德力佳更新了招股書,披露了2024年業(yè)績情況。數(shù)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德力佳實現(xiàn)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08億元、44.42億元和37.15億元;同期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4.84億元、5.74億元和5.35億元。公司核心產品為風電主齒輪箱。此次沖擊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約18.81億元,計劃投資于年產1000臺8MW以上大型陸上風電齒輪箱項目以及汕頭市德力佳傳動有限公司年產800臺大型海上風電齒輪箱汕頭項目。
從招股書來看,三一重能和遠景能源等行業(yè)龍頭既是公司股東又是大客戶的情況較為突出。三一重能直接持有公司28%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遠景能源則通過彬景投資持有公司15.27%的股份,為公司第三大股東。2022年至2024年,公司對這兩家企業(yè)的關聯(lián)銷售占比分別為37.39%、45.43%和43.56%。這意味著,公司近半的營業(yè)收入源自與這兩大股東的關聯(lián)交易。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公司如何強化經營獨立性和保障業(yè)績穩(wěn)定性進行了采訪。德力佳方面回復稱:“近期公司將就上交所的第一輪問詢提交反饋回復,由于信息披露規(guī)范性限制,無法馬上回復。相關問題將在反饋回復中有所答復。”
1元購得近億資產
作為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企業(yè),德力佳的發(fā)展歷程與“三一系”旗下的三一重能密切相關。成立次年,公司就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以1元的價格收購了原本屬于三一重能、資產總額近億元的北京德力佳增速機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德力佳”)。
從招股書來看,北京德力佳的核心資產主要是風電主齒輪箱相關生產設備。整個收購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2017年末,由于三一重能戰(zhàn)略調整,將相關生產設備作價9368.46萬元轉讓給北京德力佳,以便后續(xù)通過對外轉讓北京德力佳股權的形式盤活資產。
隨后,成立初期自有生產設備不足、甚至需要租賃三一重能相關生產設備的德力佳,為滿足生產需求,在2018年收購北京德力佳以獲得相關生產設備。從2017年末三一重能對外轉讓,到2018年1月三一重能與德力佳簽訂相應《轉讓協(xié)議》,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筆涉及資產總額近億元的資產重組便以1元的價格迅速完成。
對于此次交易的轉讓價格,德力佳并未在招股書中進行詳細解釋,僅表示根據北京中諾宜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審計報告》,北京德力佳經審計的凈資產為0.28萬元。“經各方協(xié)商確定,股權轉讓價格定價為1元,交易各方均認可股權轉讓價格的公允性,對本次股權轉讓行為不存在爭議或糾紛。”
三一重能深度捆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生產設備方面的支持,三一重能還為德力佳輸送了不少管理人才。德力佳現(xiàn)任的董監(jiān)高及核心技術團隊中,多人有著三一重能背景。甚至連三一重能現(xiàn)任董事長周福貴,也曾擔任德力佳總經理,并于2020年11月卸任。
公司現(xiàn)任6名非獨立董事中,有兩人至今仍在三一重能任職核心管理層。其中,李強自2022年8月至今任三一重能董事、總經理;廖旭東自2020年9月至今歷任三一重能質保部總監(jiān)、CEO辦公室副主任等職位。3位監(jiān)事中,賀城元歷任三一重能制造本部本監(jiān)、葉片公司總經理。5名核心技術人員中,周歡曾任三一重能研究院機械工程師。
三一重能前財務總監(jiān)在上市輔導前夕的加入,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公開信息顯示,德力佳于2023年8月16日啟動IPO輔導,輔導機構為華泰聯(lián)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而就在德力佳開啟IPO輔導的前兩周,公司通過召開董事會的方式,聘任李常平為財務總監(jiān)。據悉,李常平自2002年5月加入三一重工,歷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會計、部長、子公司財務負責人,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任三一重能財務總監(jiān)(副),2023年7月至今,擔任德力佳財務總監(jiān)。
此外,2021年至2022年,公司員工楊少雄的薪酬和劉建華的關懷福利均由三一集團代發(fā)。2020年6月,公司員工武洋發(fā)生工傷,由于其需要在北京進行康復治療,公司委托三一集團在2021年至2023年為其在北京繳納社保。三年時間里,三一集團共為公司代發(fā)107.24萬元。
梳理德力佳的發(fā)展歷程,從早期的啟動資產,到中期業(yè)績增長,甚至是上市流程,似乎都有著三一重能的深度參與。盡管招股書提到“公司已完善《關聯(lián)交易管理制度》等內控制度,加強內控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確保公司規(guī)范運作”,但其經營獨立性能否在監(jiān)管層面過關,或許仍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
業(yè)績高增速能否保持
作為一家選擇沖刺主板上市的企業(yè),德力佳的業(yè)績穩(wěn)定性備受行業(yè)關注。得益于主要客戶均為國內風電頭部企業(yè)的優(yōu)勢,德力佳在多項業(yè)績指標上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
財務數(shù)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德力佳實現(xiàn)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08億元、44.42億元和37.15億元;同期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4.84億元、5.74億元和5.35億元;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22.49%、23.22%和24.67%;銷售費用率分別為0.2%、0.15%和0.26%。
在2024年之前,無論是主營業(yè)務毛利率,還是整體的業(yè)績增速,德力佳在紙面數(shù)據上的表現(xiàn)都堪稱無懈可擊,其銷售費用率更是顯著低于所有同行業(yè)可比公司。對于銷售費用率,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公司產品主要為風電齒輪箱,產品相對單一但銷售規(guī)模較大,同時公司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市場開拓費用較低。”
但也正因如此,德力佳的“大客戶依賴癥”備受關注。2022年至2024年,德力佳向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86%、95.92%和94.73%。前五大客戶中,其大股東三一重能、遠景能源對業(yè)績貢獻度頗大,公司同期僅對這兩家的關聯(lián)交易,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就高達37.18%、45.36%和43.51%。
提升業(yè)務規(guī)模和市占率最快的方式無疑是與行業(yè)龍頭進行合作,德力佳較高的關聯(lián)銷售似乎也因此無可厚非。但德力佳關聯(lián)交易居高不下的同時,還伴隨著連年增長的應收賬款和超過20%的第三方回款。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各期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11.52億元、15.94億元和14.88億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08%、35.87%和40.05%。對此,德力佳解釋稱:“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增長,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同步增長,2024年度略有下降,與公司銷售規(guī)模相匹配。”
從主要客戶應收賬款情況來看,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共同構成了應收賬款的主要來源,期間二者占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期末余額的比例分別為83%、69%和59%。2024年,對于遠景能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和合同資產減值準備已高達1.49億元。
而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則呈下降趨勢,報告期各期,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91、3.24和2.41,同行業(yè)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則為3.8、3.4和2.92,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常年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對此公司解釋稱:“受主要客戶信用期以及公司與可比公司在產品結構、客戶類型等方面存在差異影響,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具有合理性。”
一邊是實力強、信譽好的行業(yè)龍頭客戶,另一邊卻是持續(xù)放緩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德力佳對于大客戶的描述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更為關鍵的是,公司的第三方回款近年來持續(xù)增長,報告期內的金額分別為2.9億元、8.18億元和8.94億元,2024年第三方回款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已高達24.07%。對此公司卻僅僅表示:“第三方回款原因主要為客戶集團內其他公司付款及應收賬款保理回款。第三方回款具有真實的交易背景,未對公司的業(yè)務經營、財務管理和收入真實性造成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