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1 08:5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底靠貨幣基金“沖規?!钡墓夹袠I“潛規則”終于要劃上一個休止符。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位基金業人士處獲悉,基金業協會將取消對于各家基金公司貨幣基金規模的披露和評價。
“從四季報開始,基金業協會只公布全市場貨幣基金總規模,各家評級機構對貨基規模座次排名也不公布了,未來協會和評級機構統計基金公司規模排名也會剔除貨幣基金的體量。”天相投顧投資研究中心負責人賈志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一方面,監管對于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愈發嚴格,另一方面,監管有意引導公募基金回歸主動管理的本源,讓基金公司更加專注在提升投研能力上。
貨幣基金體量再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12月20日公布的數據,截止至11月30日,全市場共有347只貨幣基金,總規模高達6.8萬億,占基金總規模比例為59.65%,比10月末的6.68萬億增長了1227億,這已經是今年貨幣基金規模連續10個月正增長。
在貨幣基金規模大漲的拉動下,公募基金總規模于今年6月末正式突破萬億大關,創下了行業規模的歷史新高,在接下來數月也不斷刷新紀錄。
事實上,貨幣基金規模已持續兩年高速增長,從2014年年底的1.96萬億攀升至目前的6.8萬億,3年時間規模翻了近3.5倍,也占據了公募基金規模的大半江山,倡導主動管理的公募基金行業陷入結構失衡的困境。
為何貨幣基金會異軍突起?“各家公司股東考核、KPI考核,規模都是重要指標,銀行尋找合作方也會把規模作為重要參考因素,每家基金公司在規模的比拼上都相當激烈。權益類產品又是長線的,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效果并不明顯,貨幣基金容易上規模,也容易異化成年底沖規模的行業慣例。” 賈志表示。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連發“黑天鵝”事件,股票市場陷入“慢牛”周期,市場偏好固定收益類產品,貨幣基金因其低風險、高流動性的優勢也成為市場追捧的品種。
流動性風險管理加碼
貨幣基金規模的非理性增長也聚焦了監管的目光,一旦貨幣基金短時間遭遇集中贖回等極端現象,潛在的流動性風險不言而喻。
2016年年底債券市場大幅調整,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上行,機構投資者短期集中贖回,導致個別貨幣基金陷入流動性匱乏的窘境,這又加深了債券市場的波動,貨幣市場一度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貨幣基金就是現金管理工具,在運作過程中對于流動性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各家基金公司為比拼收益,會存在加杠桿和久期錯配的情況,這是潛在的風險。作為專業管理人,要提升的是主動管理能力,貨幣基金規模占比這么高,是不正常的。”賈志表示。
今年10月正式實施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簡稱《流動性規定》)著重從三方面降低其流動性風險:針對客戶集中度較高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其會計核算方式、平均剩余期限與平均剩余存續期上限、流動性資產占比等方面進行了規定;針對貨幣基金所投金融工具進行限制,包括流動性資產占比、發行主體信用評級和投資主體集中度等方面;此外還有多條規定引導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適度增長。
連續3個月無新增發貨幣基金
年末收官在即,今年不同于以往,年底以貨幣基金沖規模的亂象得到了遏制。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自9月以來至11月末,全市場貨幣基金暫無新發產品,12月以來僅有一只貨基C類份額成立,即招商招財通,如果以完整的基金產品來衡量,今年第四季度無新成立的貨幣基金。而在去年第四季度,市場上共成立貨基產品73只。其中,僅12月就有31只貨基產品成立。
貨基發行預冷,《流動性管理》新規的帶來的影響立竿見影。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加強了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管控,密切關注資金到期的安排情況,隨時監控貨幣基金的安全指標。
今年10月以來,債市再次上演大跌行情。在短短一個多月的交易時間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了35BP,一度突破4%的歷史高位,下行行情也令機構苦不堪言。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貨幣基金流動性普遍控制情況良好。
“各家基金公司在已有法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嚴格的控制,我們觀察到各家都很謹慎。通過季報也能看到,較過往年份,貨幣基金的久期、杠桿都有明顯的下降。”一位貨幣基金經理表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