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三三四十”檢查的收官,又一波行政罰單在路上。監管的“拳頭”也絕不手軟,近日就有國有大行中招,收到千萬級罰單。
1月12日,黑龍江銀監局發布公告稱,近日對工商銀行(6.370, 0.12, 1.92%)黑龍江分行及所轄13家二級分行開出罰單,該行6支、金額54.7億元對公理財產品因違規銷售共計被處以3400萬罰款。
隨后,工行黑龍江分行回復記者稱:
針對我行部分分支機構在對公理財業務方面存在的不規范問題,我行按照監管要求和總行部署認真進行了自查自糾、嚴格整改,并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目前,相關資金已全部收回。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我行從合規文化、制度、流程、系統硬控制等多方面入手,釆取針對性措施消除風險隱患,確保相關業務風險可控。
違規修改合同文本銷售理財
記者查閱黑龍江銀監局官網發現,黑龍江銀監局以及其下轄的大興安嶺、黑河、鶴崗、七臺河、伊春、雙鴨山、雞西、綏化、大慶、佳木斯、牡丹江、齊齊哈爾等12地銀監分局在12日公布了相應的罰單。
從罰單提及的處罰原由看,工行黑龍江分行及其所轄13家二級分行主要因違規修改合同文本銷售對公理財產品問題被罰。其中,工行齊齊哈爾分行、工行大慶分行、工行黑龍江省分行營業部還因越權私售對公理財產品,被罰金額位居前三,分別為1040萬元、880萬元、680萬元。
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被罰銀行將非保本理財銷售給同業客戶,但私下違規簽訂兜底協議。也就是說,將非保本理財當成保本理財賣。
黑龍江銀監局方面表示,2017年以來,黑龍江銀監局全面落實銀監會工作部署,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亂象整治工作,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等一系列法定程序后,至2018年1月11日,黑龍江銀監局依法查處了工行黑龍江省轄內分支機構違規對公理財事件。
黑龍江銀監局按照過罰相當原則,依法對工行黑龍江省分行及所轄13家二級分行及責任人予以累計3400萬元罰款,其中機構罰款3310萬元,高管人員罰款90萬元,給予15名高管人員取消任職資格、警告等處罰,并責令工行黑龍江省分行按照黨規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有關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
履職不力監管人員也被問責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黑龍江分行違規銷售對公理財一事“東窗事發”,還是由上海銀監局在對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現場檢查中發現的。銀監會遂責成黑龍江銀監局和工行進行全面核查。
黑龍江銀監局方面透露,通過監管部門檢查和該行自查發現,自2015年6月以來,工行黑龍江省分行轄內13家分支機構多次違規銷售對公理財,雖已全部結清,未形成實質損失,但暴露出省分行及其轄內分支機構經營管理存在嚴重問題。
此外,此次事件中,不僅工行黑龍江分行及所轄所轄13家二級分行遭罰,黑龍江銀監局也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隨著“三三四十”檢查的收官,銀監系統后續還有陸續公布罰單。在2017年年初銀監會公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三違反”)的規定中,其中一項檢查內容就涉及“同業投資和理財投資業務是否接受和提供第三方擔保及’兜底’承諾,違規簽訂’抽屜協議’、’陰陽合同’等”。
銀監會方面透露,各級監管部門在“三三四十”檢查中共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