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9 10:1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月8日我將項鏈送到柜臺并提出希望能對產品進行整體質量檢測,”莊女士告訴記者,“12日我想取回時卻被告知項鏈已被送到上海的檢測中心,理由是為了更好檢測,這之間沒有人與我溝通或
消費者莊女士于2017年11月在位于北京王府井(21.230, -0.31, -1.44%)的卡地亞專賣店購買了一條價格為56500元的LOVE系列18K玫瑰金鋪鑲鉆石款項鏈,本來很高興,但佩戴2個月后卻發現項鏈與吊墜接觸摩擦部分變色發黑,并出現將衣領染色的情況。隨后莊女士聯系卡地亞專賣店,對方回應稱“之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并建議莊女士將項鏈帶回店內并由工作人員送至品牌位于國貿的售后服務中心進行檢測。
“2月8日我將項鏈送到柜臺并提出希望能對產品進行整體質量檢測,”莊女士告訴記者,“12日我想取回時卻被告知項鏈已被送到上海的檢測中心,理由是為了更好檢測,這之間沒有人與我溝通或詢問過我的意見。”莊女士對店員的這種做法并不認可,“本來想春節戴著項鏈過年,誰知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寄到上海,與店員溝通得到的答復也是春節前無法拿到。”直到27日莊女士才收到店員通知說“項鏈已經從上海寄回店內”,隨后她到店時收到的一份報告顯示“經過專業技師的檢測,作品有氧化現象,需快速服務,并予以去氧化。”
記者在卡地亞官網咨詢了莊女士購買的項鏈信息,得知該款項鏈的材質為18K玫瑰金,且鑲嵌54顆總重0.34克拉的圓形明亮式切割鉆石,至于為何會出現變色發黑以及這樣的情況是否屬于質量問題,記者也聯系到了卡地亞品牌方。對方表示,珠寶首飾出現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接觸含有某些化學成分的物品所致,或是需要清潔,莊女士的項鏈鏈節處有變色,發黑的氧化現象,也并非質量瑕疵,可通過快速服務恢復至最佳狀態。如果消費者對于卡地亞的檢測存有異議,也可到國家認可的第三方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檢測。而對于未與莊女士溝通將項鏈送至上海檢測是否符合工作流程,卡地亞方面稱:“卡地亞中國的珠寶檢測一般都在上海的顧客服務中心進行,檢測流程及地點的確定主要是根據作品的情況,店員在顧客送修時已談及卡地亞的檢測流程事宜。”
水光針:打出接觸性皮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顏值消費”已經成為市場中重要的一環,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選擇通過醫療美容的手段讓自己變美,消費者胡女士便是其中一員。
“先是經朋友介紹到店進行了一次68元的美容體驗,”胡女士告訴記者“體驗時美容師就推薦說店內水光針項目做活動,還說做一次水光針的效果相當于敷200片面膜,做完之后皮膚會變得水嫩有光澤。”動心了的胡女士便于2017年12月27日在位于房山區良鄉的YK整形外科醫療美容醫院進行了水光針注射美容,“辦卡花了598元加上針頭的100元共花費了698元,做之前我還特意和他們說明我的皮膚比較敏感,對花粉過敏,得到的回復說水光針適合任何膚質,讓我不用擔心。”
胡女士向記者回憶道,“敷完麻藥后就進行了注射,當時感覺有點脹痛,但工作人員跟我解釋說是正常現象,之后又給我做了個補水面膜。”
原本期待著皮膚變水嫩的胡女士,在做完水光針的第二天卻發現面部紅腫并伴有瘙癢的癥狀,與YK整形外科醫療美容醫院交涉后,仍被告知屬于正常現象,第三天就會正常恢復。“后來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發嚴重,臉上紅腫的地方還長出了水皰,醫院那邊的說辭也從正常現象變為可能是個體反應,也可能是敷麻藥的時間過長所致。”
由于無法控制臉部問題的發展,胡女士先后到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進行就診,兩家醫院均診斷為接觸性皮炎,隨后胡女士住院并進行了治療。記者了解到,目前胡女士面部的紅腫已經消退,但仍有色素沉淀等問題存在,且仍未與YK整形外科醫療美容醫院就賠償問題達成和解。隨后記者數次撥打該醫院官網上的聯系電話,均未接通。
■ 專家建議
李銘澤 美容護膚專家
水光針屬于微創美容項目,相對創傷較小,但仍有一定風險。對于肌膚抵抗力差、膚質較為敏感的人來說也存在致敏風險,針頭會刺激損傷肌膚表皮,也可能引發細微的創傷性炎癥,另外,針劑是否正規,注射儀器是否衛生都會直接影響美容效果。
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醫療美容行業逐漸興起,同時醫美診所質量和從業人員的水準資質都差異較大,消費者在進行醫療美容前一定要盡可能地選擇正規的醫美診所,并由有職業資質的醫生進行相關操作。
此外,操作環境是否干凈衛生、使用的產品是否來自正規渠道且包裝完整、產品是否有標注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信息都需注意,避免使用三無產品。
Zara:買一周多 零件掉落無法修
近日,有山東地區的消費者閻小姐向記者反映,她于2017年年末在快時尚品牌Zara門店中,購入了一款鉚釘流蘇款的黑色背包。因為這款包的款式經典,比較好搭衣服,所以她十分喜歡。可沒想到這個包,11天后在一次外出乘車的時候,包款正面裝飾用的鏈條就被碰掉了。當時她認為,這應該是極為簡單的維修調整,應該拿回Zara門店就能處理了。可而后一段時間Zara“似有實無”的售后維修卻惹得她氣憤不已。
她先是到了購買該包款的實體店,實體店方面表示,門店并不負責售后維修部分,請她自己聯系客服處理。可她聯系了Zara官方客服后,對方說出來的話卻令她十分憤怒。
原來,該品牌的官方客服在進行售后服務時表示:“快時尚品牌的包價格便宜,壞了是理所當然的”,而閻小姐這種情況他們只能先拍照發郵件到總部,去鑒定一下,最終是否能修需要看維修部分判定后才能決定。幾日后,閻小姐接到客服的回復,被告知該包款可以維修,但“維修不到原樣”,因為該品牌目前合作的維修部門是“沒有零部件,需要將該包款寄回到國外總部”,而其中產生的費用,需要消費者予以承擔,預計此包款的維修費用,可能會高于其本身的價格。
“質量差買了一周多包就壞掉且不說,只管賣卻修不了,這種空氣般的售后尤其讓人費解,Zara這么大的公司,這樣小的售后維修卻被搞得這么復雜。”閻小姐如此表示。
記者而后針對此事,咨詢專門研究消法的江蘇鐘山明鏡(宿遷)律師事務所的夏曉廷律師,她指出,進口服飾箱包是否屬于“三包”范疇、乘車意外令包袋磨損等判定,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及第三方機構予以判定歸責。外國品牌看其技術含量,確定需不需要在國內有專門的維修中心。
但像是閻小姐遭遇對方明確表示“修不到原樣”的情況,說明是對方的整體售后太差。服裝行業“我不做好售后也能賣衣服”的這種觀念目前非常普遍,未來應該在法律規定上進行規范,以及以輿論引發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
天梭表:接連“偷停”、“一次走兩秒”
近日,有山東地區的消費者王悅(化名)向記者反映,她最近兩年里面買的兩塊天梭1853系列腕表接連出現走走停停、“跳秒”等問題,且她維修、換電池了之后,問題依然存在。而且,該品牌在當地,并沒有專業的維修網點,每次出現問題她都需要寄送到濟南進行維修,耗費了極大時間成本,令她十分的頭疼。
據王悅描述,第一塊有問題的手表她是一年多前從山東德州萬達的天梭專柜購買的,當時專柜人員承諾可以保修2年。購買后,不到一年,這塊手表就“突然不走了”,當時咨詢專柜的銷售人員說是電池沒電了,可免費更換;但這塊電池沒換多久后,就又開始走走停停,且現在調整表針出現咔咔的聲音并且轉不動。她再找到專柜,發現該專柜撤柜了。想要維修,則需要王悅奔赴或是寄送手表到該品牌位于山東濟南的維修網點,先予以檢測確認問題,再判定如何維修處理。
而第二塊有問題的手表,則是她2017年8月購入于泰國王權免稅店,才剛剛佩戴幾個月便出現了“一次走兩秒”的跳秒現象。記者就此款表的具體問題,咨詢了天梭品牌的官方客服,對方表示“跳秒”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電池沒電,也有可能是磁場問題、機芯問題,以及佩戴不當造成的,總之想要處理,也是需要先到天梭表認證的維修網點予以判定,再進行處理。
“一年內就買了兩個,兩個都出現了問題,這質量問題的概率太大了”,王悅表示,現在她是完全對天梭表的質量灰心了,而且想到每次都要為“先檢測后維修”而奔波,她就十分頭疼,“若是表商認為鐘表沒有問題,是消費者佩戴的問題,為什么不能直接退換,而是只能維修,這么個維修法,消費者實在是負擔不起。”
■ 專家建議
廣東法制盛邦律所合伙人律師陳亮: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上文消費者描述的這種情形,可與商家協商,在保修期內,在判定為商品問題后,商家應擔負起消費者檢驗、運輸等這些“遠程維修”的相關成本。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錚 周紅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