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去杠桿深入,銀行存款來源萎縮,銀行通過發行同業存單獲取資金已經成為常見手段之一?!蹲C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3月份以來,有多家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未獲足額認購,包括渤海銀行、盛京銀行、柳州銀行等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商行。
買方不積極,賣方熱情也在降低。申萬宏源(5.040, 0.00, 0.00%)認為,與往年同期比較來看,今年2月份同業存單發行管制較為顯著,發行量為1.48萬億元,大幅低于去年同期1.94萬億元的規模。而從今年開始,國有大行對同業存單態度由冷轉熱。截至目前,國有大行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892.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發行減少和去年監管政策有一定關系,第一季度開始將同業存單納入MPA 同業負債占比考核,部分銀行主動調整了負債結構。”
認購率不足 實際認購額度低至一成
同業存單是作為同業存款的替代品出現,同業存單是商業銀行進行主動負債管理的重要工具。根據本報記者數據統計,在3月份以來發行的同業存單中,以三月期限居多,也有少部分銀行發行1年期產品,參考收益率在4.60%到5.20%之間。不過在近期發行的產品中,認購不足額的同業存單較多。
例如柳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037期同業存單,于3月16日發行,期限3個月,參考收益率4.98%,計劃發行5億元,實際發行僅5000萬元,僅為計劃發行的一成。
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110期同業存單,同樣于3月16日發行,期限為1個月,參考收益率為4.90%,計劃發行5億元,實際發行1.4億元,不足計劃發行額度的三成。
還有某城商行發行的2018年第015期同業存單,一年期限,參考收益率5.23%,計劃發行10億元,實際認購僅3000萬元,不足計劃額度一成。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上市銀行與城商行的同業存單未得到足額認購,一般來說,上市銀行同業存單實際認購數都能達到預計發行的一半以上。
某城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分析,市場供給壓力和銀行定價是造成認購冷的原因,進入3月份,同業存單突然放量,市場供應充足,此外,一月期產品由于期限短,對于資金價格,一般機構都能夠準確預判,但是一年期產品,現在多數機構都不愿意持有。
國有大行同業存單發行規模上升
央行披露數據顯示,2017年同業存單發行保持較快增長,全年累計發行20.2萬億元,同比多發行7.2萬億元。上半年,同業存單余額穩步上升,下半年受監管強化、金融體系去杠桿等因素影響,同業存單余額呈波動下降趨勢,年末銀行同業存單市場余額為8.03萬億元,較2017年8月份的最高點回落0.41萬億元。
去年,監管部門出臺多個文件直指同業存單,新規包括將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考核、將同業存單發行期限限定在一年以內,防止銀行借道貨幣基金進行套利,限制貨幣基金投資同業存單等金融工具的集中度和低評級資產占比,對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進行考核,對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下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進行監測等,許多重要監管于2018年生效。
這也使得2018年各家銀行對于同業存單態度不一。浦發銀行(12.310, 0.00, 0.00%)作為同業存單存量第二把交椅,公告稱今年同業存單發行額度為7000億元,較2017年計劃發行9000億元縮減12.5%。這是該行自2014年以來首次縮減發行額度。
恒豐銀行從2017年的計劃發行3500億元減到3000億元,渤海銀行從2017年的2600億元計劃發行規??s減到2500億元。
也有部分銀行計劃發行規模有所增長,其中,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分別由2017年的1200億元、750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1600億元、1000億元。
有銀行在發行計劃中表示,同業存單發行作為該行重要的負債來源,2018年亦將繼續重視存單的發行,還有銀行稱將減少線下吸收同業存款的規模,增加發行同業存單、債權回購等標準化產品,來作為資產負債管理工具。
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平安銀行(11.830, 0.00, 0.00%)、中信銀行(6.650, 0.00, 0.00%)、民生銀行(8.290, 0.00, 0.00%)、光大銀行(4.190, 0.00, 0.00%)、招商銀行(30.710, 0.00, 0.00%)計劃發行同業存單金額均與去年持平,分別為5000億元、5000億元、6000億元、6000億元和5000億元。
國有大行方面,以往除交通銀行(6.380, 0.00, 0.00%)外,其他四家銀行對同業存單的熱情都不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此前國有大行的負債來源比較多,同業存單相對成本較高。
不過從今年開始,國有大行對同業存單態度由冷轉熱。截至目前,國有大行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892.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
此外,數據顯示,已披露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435家銀行中,有39家銀行2017年并未備案,部分千億元規模以下的中小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出現劇烈縮量。
恒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唐麗華認為,部分中小銀行因此需要重新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尋找新的負債路徑,結束對同業存單的過度依賴。同業存單被納入同業負債管理后,受外部因素影響沖擊更大,短期大額波動性更加劇烈。銀行可以將同業存單的流動性管理和資產規模擴張進行相互平衡,在流動性管理框架下,對表內外各項資產負債開展現金流測算,合理控制對同業存單融資的依賴程度和發行規模,降低期限錯配風險。同時,合理匹配同業投融資的資金來源與運用過程中的期限、利率和規模。完善壓力測試、流動性監測體系和流動性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等。
同業存單價格過山車
今年年初,銀行同業存單價格出現了劇烈波動,一度持續走低,1月份,期限為一月期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最低時低至3.50%,隨后大幅反彈,最高值逼近4.90%,隨后2月份,同業存單利率又開始大規模下滑。
在這個價格劇烈波動的節點,多家銀行大規模發行同業存單,以盛京銀行為例,其1月底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為550億元,而不到一個月,盛京銀行發行規模就達到了2400億元,幾乎為去年全年的一半。
與盛京銀行類似的還有渤海銀行、蘇州銀行、華融湘江銀行、長沙銀行、天津銀行等,而事實上,這些銀行發行同業存單的時點正是幾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申萬證券認為,2月份不同銀行同業存單配置在持續分化。全國性商業銀行和農商行增持同業存單,城商行減持同業存單。剔除春節因素影響,綜合觀察前兩個月同業存單的配置情況可以看到,全國商業銀行增持711億元,農商行增持953億元,城商行減持465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全國商業銀行由減持轉為增持,農商行增持幅度基本持平,城商行減持幅度有所降低,但仍是同業存單主要的減持銀行。2017年 12月份發布的銀行流動性新規均對銀行配置同業存單進行了一定約束,監管效果初步顯現。城商行壓力較大,全國性商業銀行和農商行壓力較小。
唐麗華認為,部分中小銀行負債端承壓顯著,特別是表外理財資產占比較大的銀行壓力更大。去杠桿導致同業負債收縮,特別是短期負債。但同時,銀行業的資產端無法同步壓縮,因此,存款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價格也將隨之抬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