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一年的創業板公司中孚信息(300659,SZ)曝出重磅收購消息。
3月29日,中孚信息發布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擬以發行股份加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武漢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劍通信息)100%股份。
此次交易價格高達9.5億元,這一價格較劍通信息賬目凈資產溢價30.4倍,為此,資產總額僅為5.47億元的中孚信息擬再次募集配套資金5.05億元,而中孚信息在去年5月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的2.62億元資金募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劍通信息2017年的凈利潤已超過中孚信息,此次收購將挽救后者近年來增長略顯疲軟的業績。中孚信息也坦承,此次收購將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此次交易價格擬定為9.5億
資產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收益法評估下,劍通信息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95042萬元,較賬面凈資產3025.48萬元增值92016.52萬元,增值率3041.39%。經協商,各方將此次交易價格確定為9.5億元。
對于此次收購的資金來源,中孚信息表示,擬向此次收購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約2071.22萬股,發行價格為34.4元/股,總共折合支付對價71250萬元,另有23750萬元價款則通過現金支付。
為此,中孚信息還將通過向最多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來募集5.05億元。其中23750萬元用于滿足上述交易的現金支付,另有24874萬元將用于劍通信息協同指揮平臺開發項目等三個項目的投資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這距離中孚信息在去年5月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時募集2.62億元資金還不到一年,而這2.62億元募集資金中有1億元在去年6年已被用來購買理財產品。
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孚信息資產總額僅為5.47億元,也就是說,此次交易額為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1.74倍。
“對于類似這種‘蛇吞象’的收購,又存在如此高溢價,一般來說會收到監管層的進一步問詢,后面交易成功的不確定性仍還比較大。”平安證券某不具名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外,如此大量資金的再次募集,也存在頻繁融資的嫌疑。”
此次交易完成后,交易對方黃建、丁國榮、高峰、范兵、羅沙麗和丁春龍將分別持有上市公司10.81%、6.2%、1.2%、1%、0.6%和0.2%的股份,分列第四到第九大股東。
中孚業績增長目前遇瓶頸
為何中孚信息要上演如此“蛇吞象”的收購呢?《草案》披露,本次交易將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記者注意到,年報顯示,中孚信息2017年的營收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81億元和4861.76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0.21%和0.55%。
凈利潤增速大幅低于營收增速的背后,是中孚信息2017年的毛利率大降8.13%,且公司各主要產品毛利率均面臨下滑。
與此同時,中孚信息在2017年收到的政府補助高達2199.94萬元,占其凈利潤的45.25%,在2014年至2016年,中孚信息收到政府補助占凈利潤的比例就分別達到66.19%、28.77%和7.74%。而除去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孚信息在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為3913.67萬元,同比下降14.22%。
事實上,中孚信息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902.83萬元、4835.4萬元和4861.76萬元,已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業績增長的瓶頸。
此外,中孚信息營收大增背后還潛藏著應收賬款愈發高企的風險。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孚信息應收賬款較2016年末大漲106.16%,高達1.1億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其2017年度營業收入的39.12%,占2017年末資產總額的20.12%。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收購標的的劍通信息,其凈利潤甚至高于中孚信息。《草案》顯示,2017年,劍通信息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即達到5349.60萬元,為中孚信息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的1.1倍。而根據《業績補償協議》,劍通信息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7000萬元、7700萬元和9200萬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