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收益率自年初以來整體延續上漲態勢。
截至目前,5月集合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達7.87%,較去年末上漲0.61個百分點。“收益率確實在漲,我們現在賣的產品收益率在7.5%-8%。這在市場上不算最高,當然也不算低。”一位華北地區信托公司財富經理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8%的信托產品已不鮮見,個別產品收益率甚至逼近10%。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稱,產品收益率上升主要源于嚴監管,這使得資金的來源受限,但融資方對資金的需求較大,造成融資成本上升,從而助推信托產品收益上升。
在不斷走高的產品收益率背后,是更高的企業融資成本。據了解,目前個別企業融資成本已到12%(如信托收益率10%,加1.5%-2%的信托公司報酬,再加0.5%的發行費)。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企業信托融資成本將延續上升態勢。
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對于信托公司而言,需要加強融資方風險識別,做好風險定價。同時,密切跟蹤資金市場和貨幣政策,而且及時反饋投資者需求,實現資產端和資金端良好銜接。
收益率持續走高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集合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7.43%,7.33%,7.49%,7.52%,5月份最新平均年化收益率7.87%。而在2017年僅12月單月平均收益率為7.26%。
用益信托一份報告稱,根據近幾月變化的趨勢以及目前的大環境來看,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上升的趨勢仍有可能,預計短期內平均收益率破8%的信托公司會有所增多。
“收益率不斷走高在于缺錢。現在信托項目不少但是缺錢,有些機構有錢也出不來,比如農商行管理嚴格,貸款不出縣、同業不出省。”一位華北地區信托經理認為。
信托收益率上升背后其實是企業融資成本上行。“其實可以倒推,比如現在收益率在8%左右,信托公司收取1.5%-2%的信托報酬,0.5%的發行費,再加上保障基金相關費用,相當于企業拿到資金的融資成本在10.5%-11%之間。”前述華北地區信托經理稱。
“從信托公司角度來講,信托公司之間是同業競爭,有信托公司收益率上漲后,另一些信托公司的收益率就會被動上漲,而有些信托公司會帶頭上漲是因為資金受限。” 一位信托公司財富部門人士表示。
袁吉偉稱,當前嚴監管以及資管新規導致市場資金端收緊,諸如傳統的銀行理財、銀行自營資金配置信托的規模下降,信托產品更多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此外,在去杠桿背景下,信貸收緊,信托公司議價能力提升。
一位中型信托公司總經理認為,融資成本上升比較快反映了資金面比較緊張。目前社會融資結構面臨大調整,因為去杠桿、資管新規實施等導致表外融資收縮。“過去隨著大資管發展,表內外融資占比幾乎是各占一半,現在表外融資渠道面臨需縮,導致過去大量靠非標融資來維持資金周轉的很多企業面臨較大的壓力。”
前述總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一些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案例增多,其實是因為之前通過場內外質押做了一些非標融資,但現在不可持續。一些政府平臺、房地產企業也面臨類似的情況。
今年以來,表外轉表內趨勢持續,表外融資規模則快速萎縮。央行數據顯示,1-4月信托貸款增量快速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月度來看,從2017年12月的2245億元快速回落至1月份的455億元,并于3月開始出現負增長,當月減少357億,4月減少94億元。
風險溢價提升
袁吉偉稱,目前信托公司不同融資主體融資成本有所差異,平均在10%左右。前述華北地區信托經理亦表示,現在部分房地產項目的融資成本已經達到12%左右。
5月7日至5月13日,授米金融智庫統計的55家非銀金融機構發行的187個融資項目信息顯示,融資成本在11%以上的項目并不少,如某信托公司發行的貴州地區用于受讓應收賬款的3年期項目,融資成本達12%。
“成本上升反映了企業整體信用風險增加。資管新規下發時便進行降準,我認為未來一到兩年內應該還會有降準,否則資金會比較緊。”前述信托公司總經理表示。
廣告
他解釋稱,目前銀行貸款外的其它融資渠道收縮,主要靠表內投放,并且表外的很多資產銀行還要往回接,因此可用投放貸款的資金是非常有限的,這就需要通過降準增加銀行表內可用資金。
前述財富部門負責人稱,現在成本不斷走高,會加大部分公司財務風險,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資管新規強調打破剛兌,如果投資者接受打破剛兌的事實,獲取高收益也是一種補償。“風險更高了,投資者要求一定補償。”
他認為,到今年底,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將會達到8.5%左右。其中二、三季度收益率會緩慢上漲,不過到四季度會出現較快上漲。
袁吉偉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會保持中性穩健,緊信貸、寬貨幣、嚴監管大形勢短期不會變。從企業融資需求看,很多公司債務到期量較大,剛性融資需求較大,而且隨著違約風險的增多,信貸定價中風險溢價也會提升,所以信托融資成本可能還會小幅上升或者維持高位。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