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亂與恐慌中,網貸業終于迎來了曙光。
7月20日傳出監管部門的最新消息:穩妥有序推進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推進專項整治后續現場檢查工作,研究制定下一階段現場檢查方案,明確全國統一的現場檢查標準。隨后,北京、深圳、上海互金整治辦宣布重啟網貸現場檢查工作。
進入6月份以來,伴隨一波又一波網貸平臺跑路、逾期事件,網貸行業陷入了1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稱之為劫難并不為過。數據顯示,50天時間有近200家網貸平臺或跑路、逾期,或清盤、轉型,四大高返平臺中剩下的唐小僧、聯璧金融“覆滅”,之后投之家爆雷又重擊了投資人的信心。面對嚴峻的現實,唱衰網貸的聲音四起,更有激進者稱網貸就不應該存在。
那么,網貸業到底有沒有未來?
野蠻生長的網貸業,先天就存在致命的缺陷,一直如一匹野馬撒蹄狂奔,直到e租寶事件爆發,引起國家層面強監管。之后,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歸根結底,大部分網貸平臺模式存在問題,追求規模、風控薄弱、想掙快錢,進而逐步演化為發假標、設資金池、自融、龐氏騙局,再疊加當前實體經濟不佳、去杠桿、去剛兌、斷通道等,網貸問題集中爆發。
網貸行業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分支,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滿足了中小微企業的需求,網貸在中國的迅速崛起說明了其存在是有必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監管部門對互金行業的整治,必將使網貸業走上合規、有序的發展軌道,其未來將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規范。監管趨嚴之下,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邊界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晰。未來,只有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方面有積極意義的業務,才能走得更加穩健,更加長遠。
大亂必將大治。大治之后,還給網貸行業的一定是晴朗的天空。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