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21:4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征點上調”減稅紅利基礎上,人們不禁想問:明年起用于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
十月份個稅改革的紅利剛進錢包,第二波紅包又來了!10月20日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開始為期兩周的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后再經過修改完善,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
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征點上調”減稅紅利基礎上,人們不禁想問:明年起用于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的支出,能多大程度獲得減稅?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梳理。
什么是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稅法目前已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專項附加扣除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那么,何為專項附加扣除?
所謂專項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起征點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如子女教育支出等六項費用。這是我國首次在個稅制度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也被普遍認為是我國推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的重要一步。
新個稅法明年實施后,折算到月收入的個稅計算方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有些人說,與其這么復雜,還不如把起征點再提高一些,達到的似乎是同樣效果。但一位財稅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專項抵扣的最終效果,是讓部分納稅人感到負擔減輕,其長遠意義在于推動各部門信息共享,推動大家與相關部門互動,有利于民眾有序了解并遵循新個稅法,深化個稅綜合與分類改革,體現稅收公平。
對于具體如何確定扣除標準,專家向記者解釋稱,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老百姓只要有扣除項的實際支出,大于或小于扣除標準的都按照扣除標準計算。他舉例,一人房貸利息支出每月800元,另一人房貸利息支出每月1200元,這兩種情況都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
子女教育每月抵1000元
社會普遍關心的子女教育費用扣除如何界定?幼兒園怎么扣?高中到大學能不能扣?
從征求意見稿規定的適用范圍來看,包括學前教育,即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教育;學歷教育覆蓋小學到博士研究生。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這意味著,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將能享受到每年24000元的定額扣除。需要指出的是,每年12000元或24000元的扣除,既可以父母每人抵扣50%,也可以由一方抵扣100%,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此外,根據征求意見稿,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分兩項:學歷繼續教育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在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額扣除。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許建國說,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分設定額,是因為學歷繼續教育,尤其是在職研究生等費用標準一般高于非學歷繼續教育。
據悉,為降低征管難度,非學歷繼續教育按照證書定額扣除。
買首套房租房均可享受扣除
除子女教育外,住房費用方面的扣除也備受關注。
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償還貸款期間,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非首套住房不得扣除,并且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扣除機會。此外,首套房貸利息可以選擇由夫妻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一位財稅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比我國與國際上房貸占工資的比例,每年12000元的額度是比較合理的。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月均利息約1025元到1189元,征求意見稿規定每月1000元的扣除標準,與此較為接近。
買房的人享受到了扣除,租房者也不例外。
按照征求意見稿,納稅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租房產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扣除。需要指出的是,在專項附加扣除內容中,這是唯一一項有地區區別的,具體來說:承租的住房位于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44萬元(每月1200元);除上述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1.2萬元(每月10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小于100萬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此外,對于夫妻租房的情況,夫妻在同一地租房,只能由一方享受租金扣除;而夫妻在不同城市工作,且各自在主要城市都沒有住房的,可以分別享受租金扣除。需要強調的是,納稅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這意味著,房貸利息和房租只能扣除一項。
贍養老人每年抵2.4萬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如何贍養老人成為社會焦點,在專項附加扣除中引入贍養老人支出,可謂抓住了社會痛點。
征求意見稿規定,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的贍養支出,可以進行扣除。其中,分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兩種情況。
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可以分攤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如平均分攤、約定分攤等情況,分攤方式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不過,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舉個例子,一位老人有三個子女贍養,每個孩子可以平均分攤每年24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每年8000元;也可以經老人指定或者子女約定,每個子女享受不同額度的扣除額,但任一子女的扣除額不能高于12000元。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贍養的老人不止兩位,這種情況會不會增加扣除額度?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規定,贍養兩個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數加倍扣除。
在醫療方面,征求意見稿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社會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的,包括醫保范圍內的自付和醫保范圍外的自費,由個人負擔超過15000元的醫藥費用支出部分,為大病醫療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萬元標準限額據實扣除。
為民眾切實減負
看過專項附加扣除的詳細規則后,可以設想下,漂在大城市追逐夢想的年輕人至少有租房一項可以扣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職場人士則可以扣除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支出。因此,大部分個稅納稅人都會有一項兩項,最多五項全部符合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除大病醫療附加扣除和其他極其特殊情況,假設一人符合四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且有兩個孩子,則最高可享受到的扣除標準為:1000×2(子女教育)+400(繼續教育)+1200(租房)+ 2000(養老),總計5600元。
專家指出,總體看,此次公布的辦法較好地兼顧了公平和效率,減負力度超出預期,稅收征管也力求簡便易行,盡量避免讓納稅人提供各種證明。鑒于該政策涉及面廣、實施情況復雜,國家正在加快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防范虛假騙稅逃稅行為,確保征管風險可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