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09: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盡管海天再三解釋,“醬油生蛆”系消費者保存不當,其產品品質并無問題,卻無法打消公眾的重重疑慮—業績和市值近年來一路狂飆的海天,是否因擴張太快而疏于管理?
一份由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稱“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醬油黑榜”,將醬油巨頭海天味業(74.180, 0.00, 0.00%)(以下簡稱“海天”)再次推向風口浪尖。
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了一份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其中就包括海天味業。這份試驗報告經媒體報道后,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味品行業遭受前所未有的食品安全質疑。
但海天對這份榜單持續喊冤。“我司在該瓶生抽標簽中把蛋白質NRV%(營養成分占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僅標示為1%,因為標示值低于計算值,所以被點名了,造成消費者對海天醬油品質的誤解。但眾所周知,蛋白質是對健康有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NRV%僅是一個營養參考值,標簽上的標示值低于計算值并不構成產品品質問題,更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海天在澄清聲明中如是表示。
這并非海天第一次遭遇類似的輿論危機。近年以來,海天屢次因“醬油生蛆”而遭到消費者投訴。盡管海天再三解釋,“醬油生蛆”系消費者保存不當,其產品品質并無問題,卻無法打消公眾的重重疑慮—業績和市值近年來一路狂飆的海天,是否因擴張太快而疏于管理?“再造一個海天”的發展目標背后,海天將奔向何處?
二級市場,海天并未受到“醬油門”的較大影響,10月12日股價報收74.80元,漲2.34元或3.23%。
時代周報記者就企業發展規劃以及食品安全問題向海天方面致電并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身陷“醬油門”
事起一份官方報告。
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了一份2017年8月進行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這份報告涉及海天旗下兩款產品。一款是2017年1月生產的一瓶海天500ml 生抽醬油,報告顯示,該樣品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NRV%計算有誤,標識與實際檢測結果不符合。
不過,海天在澄清聲明中強調:“標簽上的標示值低于計算值并不構成產品品質問題,更不是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對于海天的產品,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此外,江蘇消保委近日也對當地媒體回應稱:“我們只是說這些樣品在標簽標識、營養成分標注(明示)和品質指標方面存在不符合相應國家標準的情況,不是說這些醬油就是不安全的……這份報告就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消費指導,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但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標識與實際檢測結果不符,說明海天在管理方面出現了疏漏,這與海天作為調味品行業龍頭的位置并不相符。另一方面,這也凸顯了中國調味品產業結構普遍低端的現狀。
海天另一款被涉及的產品是旗下一款兒童醬油—媽愛寶寶釀造醬油,該樣品被檢測出“除了強化鐵營養外,其他指標與普通醬油沒有太大差異”。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該試驗報告中指出:“由此可見,市場上的兒童醬油的營養品質未必都優于普通醬油,而且兒童食用醬油的量也非常小,因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所謂兒童醬油的時候,還是應該多一些理性。”
對于這款兒童醬油的問題,海天方面并未進一步回應。不過,時代周報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早在2015年,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昌邑分局就曾根據群眾舉報,對“海天”牌“兒童醬油”跟普通醬油配料相似,涉嫌虛假宣傳對其作出行政處罰。后來海天不服處罰決定,對前者先后提起申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以敗訴告終。
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內目前尚沒有對兒童醬油制定國家標準。
業績和市值狂飆
海天自上市以來一直保持業績和市值的狂飆式增長,此次被卷入“醬油門”,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海天位于中國傳統調味產業的發祥地廣東省佛山市。1955年,佛山25家實力卓著的古醬園謀略合并重組,新組建的廠命名為“海天醬油廠”,這就是海天的由來。
20世紀90年代,海天食品公司在佛山市政府的指導下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海天食品公司職工購買了海天食品公司70%的經營性凈資產,1995年8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此后,海天味業又經過多輪股改。
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業正式登陸A股。隨后,海天味業市值持續攀升。Wind數據顯示,海天味業在2014年2月11日上市時,市值為497億元,截至2018年6月20日,其市值已達2021億元。在短短4年多時間里,海天味業市值就翻了4倍多。
伴隨著市值增長的,還有海天的業績。Wind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公司營業收入每年至少以10%的速度在增長,每年的凈利潤增速也至少在13%以上。2014年,海天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突破20億元;2015年,海天味業營收突破百億,共計112.94億元;2017年,海天營收逼近150億元,達到145.84億元,凈利潤達到35.31億元;2018年上半年,海天營收87.20億元,同比增長17.24%。凈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23.30%。
上海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張戟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海天的高速增長跟其戰略布局、渠道建設、品牌傳播均離不開關系。
“在戰略布局上,海天不斷提高產能,并且始終聚焦在調味品行業推出不同的產品,比如先推出醬油,然后是調味醬,再是蠔油……它的業務組合和節奏都比較合理,而且順應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所以趕上了調味品行業的紅利期。”張戟表示。
而渠道布局也是海天味業的強項。海天官網顯示,截至2017年,海天擁有經銷商2600多家,聯盟商16000多家,直控終端銷售網點50多萬個。張戟介紹,不同于傳統的調味品渠道建設,海天通過幫助經銷商發展聯盟商,并將其納入管理體系,通過輔導和幫助制訂價格體系等方式,從而形成了一張巨大的渠道網絡。“在醬油領域,海天是唯一一個覆蓋了全國的醬油品牌,靠的就是它的渠道聯盟商體系。”張戟表示。
經過海天近幾十年的深耕細作,醬油擴張的版圖不斷延伸。海天味業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銷售網絡已經滲透到全國絕大部分縣市,覆蓋范圍比上年增長了10%以上。”
在業績與市值雙增背后,海天有著明確的目標:就是在爭取到2018年,實現規模和利潤在2013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再造一個海天”。
目前,海天味業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蠔油是該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產品。但種種跡象顯示,海天還在不斷把觸角伸到別的領域。
2014年,海天味業收購了開平廣中皇食品公司(后變更為廣東廣中皇食品公司),進軍腐乳領域。2017年,海天味業又收購鎮江丹和醋業公司,在食用醋市場發力。去年,這兩家公司均實現盈利,其中廣東廣中皇凈利潤達191萬元,鎮江丹和醋業盈利578 萬元。而海天味業董秘張欣之前曾對外表示,公司還會涉足火鍋底料、拌飯菜等產品。這意味著,海天味業在跨品類方面還會有動作。
“每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肯定會遇到業績天花板,為了支撐它的體量和利潤,企業不得不通過并購進行多元化。并購是海天發展的必經之路。”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不過,在張戟看來,收購并非海天的主流戰略。“收購的這些品類目前對海天的業績貢獻并不算大。海天的戰略是很清晰的,就是只抓成長性大的品類,它無法同時兼顧運營多個品類,但它又覺得收購的這些企業有一定的資源,于是就并購過來放著。從目前來看,海天還處于布局階段,還沒對這些品類進行真正的發力。”張戟分析。
行業龍頭仍需成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調味品行業總體利潤規模呈現出階梯式增長,2014年利潤總額達到225.5億元,2015年以來仍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已接近300億元。醬油行業作為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醬油類產銷量在調味品中占比為43%,第二名食醋不及其一半。
不過,多位受訪專家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醬油行業集中度仍較低,海天的市場份額仍有增長的空間。
在業內看來,海天仍有需要提升的地方。“海天需要改善與廠商的合作關系。市場目前對海天普遍存在一個反饋意見,就是它對經銷商太強勢,壓貨很厲害,導致廠商關系緊張,這也是由于海天快速增長對經銷商提出的目標。”張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一位海天前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這一點。“公司上市后發展要求太高了,導致經銷商壓力很大。”
在朱丹蓬看來,中國調味品行業呈現“兩頭尖”的現狀,即大的企業非常少,小的企業非常多,而由于海天依托自身的體量和市場份額,成為了調味品板塊上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白馬股,但估值有被高估的嫌疑。“海天股價非常高,但整體質量仍需提升,擔負起調味品行業老大的責任。”朱丹蓬表示。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