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10:1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至此,金新農的平倉危機得以暫時解除。不過,金新農未來將如何扭轉業績頹勢,并且如何消化近年收購的產業,依舊是其需解決的問題。
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在向深圳國資申請紓困資金未果之后,遭遇平倉危機的金新農(002548.SZ)控股股東欲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民資,意圖自救。
12月10日早間,金新農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舟山大成欣農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大成欣農”)正在籌劃將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計9400萬股普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70%)轉讓給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灣區聯控”)或其指定方。交易完成后,灣區聯控或其指定方將成為金新農的控股股東。
擬易主的背后,金新農面臨著多重風險,包括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業績出現大幅滑坡等。對于本次擬轉讓公司控制權相關事宜,時代周報記者聯系金新農方面采訪,并將相關問題發至董秘郵箱。金新農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并不是金新農一家企業遭遇這樣的問題,近來大北農(3.460, -0.02, -0.57%)、唐人神(5.500, 0.07, 1.29%)等農牧類上市公司亦不同程度面臨同樣的難題,至于公司控制權轉讓事宜,一切以公告為準。
業績持續下滑
作為一家以豬飼料生產銷售和生豬養殖為主業的企業,金新農的發展模式與大多數畜禽養殖企業不一樣,其定位是為規?;B豬企業和家庭農場提供綜合解決方案。進入資本市場之后,金新農動作頻頻,不斷延伸業務,從收購盈華訊方、武漢天種、福建一春到增資新大牧業,再到控股華揚動保,逐步形成貫穿豬飼料業務上下游的全產業鏈。
在業績方面,從2011年上市以來,金新農的表現可以用穩健來形容。財報顯示,2015年、2016年,公司實現凈利潤均超億元,分別為1.33億元和1.6億元,呈增長趨勢。
轉折點在2017年,金新農業績增長的趨勢在這一年終結。2018年2月3日,金新農披露2017年度業績快報,預計2017年度歸母凈利潤為1.05億元。然而,4月19日,金新農將2017年預計歸母凈利潤修正為6390.1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金新農披露2017年前三季度便實現凈利潤9159萬元,其最初在三季度報告中預計的凈利潤為11911.7萬–16676.38萬元,而在今年1月底也已修正過一次業績預告。
對于業績修正的原因,金新農方面表示,基于豬價行情下跌,造成個別養殖端客戶財務狀況惡化,公司對個別應收賬款進行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同時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公司退出蕪湖九派金新農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取得的利潤在合并報表進行了抵消。
令人意外的是,4月24日,金新農披露的2017年年報依舊與此前多次修正后的版本存在差異。年報顯示,金新農2017年度經審計歸母凈利潤為6765.78萬元。
金新農因此還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監管函顯示,金新農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披露的預計2017年歸母凈利潤與2017年度實際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存在較大差異,公司未能及時、準確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違反了深交所的相關規定;并表示金新農董事長兼總經理陳俊海、財務負責人劉陽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交所的相關規定,并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
金新農遭遇業績大滑坡,為后來控股股東籌劃控制權轉讓事宜埋下了伏筆。
5月21日,金新農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大成欣農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并與相關方簽署了意向性協議,該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的變更及公司重大資產的處置。大成欣農擬向江西雙胞胎控股公司轉讓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1378.1萬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的29.9%,預計交易總金額不超過19.34億元。
不過,這項轉讓事宜最終未果。而金新農2018年的業績也未有所好轉,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虧損3628.2萬元,為近4年來首次虧損。
為解決困局,今年8月金新農迎來一場管理層變動,陳俊海辭去總經理一職,由公司另外一位創始人王堅能擔任公司總經理。
王堅能上任之后坦言,過去幾年公司各種投資有點過猛,在公司管理上的激勵措施也不夠,這也造成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下降。公司新一屆管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減緩或停止部分投資項目,控制對外投資節奏,并以減費增效的措施,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壯大主業、養精蓄銳、積累實力。
此后,金新農采取了包括轉讓參股公司股權在內的一系列措施。不過,這并未能讓金新農化解困局。三季報顯示,金新農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5471萬元,同比下降159.73%。
除了業績承壓,金新農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同樣不容樂觀。財報顯示,2015–2017年、2018年1–9月,金新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86億元、-4867萬元、2.08億元和-1.41億元。
民資溢價接盤
另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是,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日漸增大的平倉危機,迫使金新農控股股東再次作出轉讓公司控制權的決定。
截至11月26日,舟山大成持有金新農1.4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98%,處于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1.19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的 80.41%,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1.35%。
對于股權質押風險,金新農也早有行動。王堅能曾表示,控股股東已通過補充質押物、提前還款、補充保證金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履約保障比例降低股權質押風險。與此同時,控股股東也在采取積極措施,通過其他方式籌措資金。
10月24日,針對深圳國資安排數百億元專項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行動,金新農曾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及公司控股股東與相關部門有接觸,并且公司已將控股股東的緩解股票質押風險之相關訴求與相關部門有對接過。至于能否獲得深圳市國資委的援助方案或相應的援助資金,尚存在不確定性。
12月10日,金新農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大成欣農的通知,大成欣農于12月8日與灣區聯控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性協議》,其正在籌劃將其所持有的24.7%公司股份轉讓給灣區聯控或其指定方。交易完成后,灣區聯控或其指定方將成為金新農的控股股東。
根據公告,此次股權總轉讓款暫定不超過10.70億元,對應每股轉讓價為11.38元。在轉讓價格方面,若按照金新農12月8日的收盤價8.64元計算則溢價逾三成。
與近來大北農、唐人神等農牧上市公司和國資扎堆“聯姻”不同的是,接盤新金農的灣區聯控并不是有國資背景的企業,而是一家今年剛成立不久的民營企業。盡管如此,灣區聯控的來頭亦不小。
天眼查顯示,灣區聯控于今年4月成立,注冊資本150億元,由粵港澳大灣區產融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灣區產融”)100%控股。公開資料顯示,灣區產融由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廣東省商業聯合會共同發起,48家境內外優質上市公司、優質民營企業于 2018年出資設立,注冊資本400億元,是廣東省內最大、全國前三的綜合產融投資平臺。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說明其股權質押風險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不過相比獲得國資紓困的企業,其化解平倉危機效果相對要差一些。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從質押比例來看,金新農大股東的風險并不算是非常高,目前的上市公司紓困政策并不是讓民營大股東借機金蟬脫殼,會根據具體不同情況加以甄別。被國資擱置,要么是因為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差,要么是因為情況并不危急。
“股東質押比例高,想盡一切辦法,該想的都想了,現在要到平倉線了。”金新農方面曾對媒體如是表示。
其后續的一系列舉措也側面證明了緩解平倉危機的緊迫性。
12月11日,金新農發布公告稱,大成欣農已于2018年12月10日收到與灣區聯控支付的股權轉讓交易保證金5億元,并將其質押給中信證券(16.860, -0.12, -0.71%)、華泰證券(17.070, -0.03, -0.18%)及國泰君安(16.370, 0.01, 0.06%)證券的股份辦理了解除質押手續。
公告顯示,上述三筆質押到期日分別為今年12月7日、12月5日和明年8月8日,合計股份1.10億股,占其所持金新農股份(31.250, -0.19, -0.60%)的比例約為74%。
“公司控股股東大成欣農質押的股份目前不存在平倉風險,質押風險在可控范圍內。”金新農表示,本次解除質押后,大成欣農持有金新農1.4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98%,處于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900萬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6.07%,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36%。
至此,金新農的平倉危機得以暫時解除。不過,金新農未來將如何扭轉業績頹勢,并且如何消化近年收購的產業,依舊是其需解決的問題。
“能否緩解金新農或其大股東的問題,主要取決于其問題的性質,和接手方的實力,從接手方的民營背景看,不確定性很高。”沈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