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壽險實力榜:尋找賺錢王

    2019-02-25 11:4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人身險業務總保費保持輕微正增長,其中健康險增長明顯,但是壽險業務出現了輕微下滑。數據顯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

      2018年,在保險嚴監管的政策下,壽險原保費增長呈7年以來首次負增長,而投資也因為資本市場的低迷,難有大的起色,若能在2018年盈利仍能同比大幅度增長的保險公司當之無愧是實力戰將。因此,《投資者網》推出了《2018年壽險實力戰將榜》,尋找2018年壽險公司的賺錢王,由于上市保險尚未公布年報,目前統計的數據均是非上市壽險公司。

      為什么要做這樣的研究?在《投資者網》看來,壽險公司賺錢了,不僅僅是公司股東努力追求的目標,對于購買公司產品的保戶來說,也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分紅,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那究竟哪些壽險公司高居榜首呢?

      壽險規模增速滑落面臨風險

      經歷了15年黃金發展時期的壽險行業,在2018年看似進入寒冬。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的數據,人身險業務總保費保持輕微正增長,其中健康險增長明顯,但是壽險業務出現了輕微下滑。數據顯示,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下降3.41%。

      其中,25家險企的原保費出現負增長,有19家負增長超過20%,有8家負增長超過50%。保費同比下滑幅度較大險企包括:和諧健康、華匯人壽、安邦人壽、東吳人壽等。

      若把保費具體分解到每個月,2018年壽險業務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1月份同比下滑25.98%,前2個月下滑24.72%,前3個月下滑18.22%,全年則下滑3.41%,好在各月下滑幅度呈現遞減狀態,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大多數公司在調整業務結構,一方面主動壓縮中短期存續產品,另一方面加大了長期保障型產業布局,而長期保障產品的銷售一時半刻難以有大幅度增長。

      雖然,這是監管層一直力推的方向,但是對于很多壽險公司來說,沒有了規模,公司現金流有可能會出現緊張的狀態,給公司的經營造成困擾。

      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2019年人身險可能還面臨三大風險:一是現金流風險,以前依賴高現價高收益的產品,今年將進入剛性兌付期;二是群體性事件風險,保險公司投資回報開始下降,今年的分紅如不能達到客戶預期,可能又將進入群體性事件高峰期;第三是潛在的利差損風險,隨著利率下行,年金險現在以頂格預定利率定價,為未來埋下了潛在利差損風險。

      盈利市場分化:7家公司凈利潤超10億元

      從上述分析來看,對于壽險公司來說,2019年的經營壓力仍然不會輕松。除了規模,還有就是利潤能反映這種壓力。

      

      根據《投資者網》對已經公布的非上市壽險償付能力報告的統計,70家壽險公司中,38家實現了盈利,32家出現虧損。顯而易見,在資本市場寒冬的背景下,仍能大幅度盈利的公司,絕對是行業中的翹楚。

      統計數據顯示,盈利能力排名前20的非上市壽險名單有泰康人壽、陽光人壽、華夏人壽、恒大人壽、中美聯泰、中信保誠、招商信諾、前海人壽、百年人壽、民生人壽、工銀安康、中宏人壽、中德安聯、中意人壽、中郵人壽、建信人壽、中英人壽、交銀康聯、信泰人壽以及弘康人壽。

      在排名前7家,并且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中,泰康人壽以118.59億元的絕對優勢居首,同比增長了38.32%。其他凈利潤過10億元公司有陽光人壽、華夏人壽、恒大人壽、中美聯泰、中信保誠以及招商信諾。

      在眾多保險公司中,泰康人壽的投資能力向來是排名靠前的,不僅在二級市場,如今在一級市場也是頻頻出手。

      2018年下半年,泰康人壽以20億元巨資收購拜博醫療、入股和美醫療、斥資10.75億英鎊投資英國核電項目、牽手萬科入手萬科旗下的物流地產投資基金等等大手筆投資,讓泰康的投資版圖越來越大,最終的結果也體現在利潤報表中。

      華夏人壽也是一個特例,在去年縮水34.5%的基礎上,凈利潤仍然高達31.3億元,位列非上市壽險盈利榜單的第三位。

      作為壽險行業的黑馬,華夏人壽2018年獲得1582.75億元的原保費收入,躋身行業第四名,規模達到2306億元,甚至超過太保人壽,躋身前三。

      在二級市場投資方面,去年最為豪氣的一筆應該是在二季度增持中國平安2.01億股,市值達117.55億元,而如今中國平安上漲幅度不少,同樣在去年12月份,以2.5億舉牌凱撒旅游也令市場驚訝。

      從行業排名20名開外到第三名,華夏人壽僅僅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在這份靚麗的成績單背后,《投資者網》也注意到不少隱憂。2018年年末,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不過99.26%,排名倒數第七,好在另一個指標總體償付能力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

      不僅如此,進入2019年,華夏保險也傳出了裁員的通知,稱要求以現有員工數量為基準,各部門在2月底前減員5%,未能減員的部門將降低現有職工薪酬,并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撤銷部分“工作寬度和深度不足”的部門。

      2018年非上市險企賺錢榜前20名中,如果按照利潤增速來排名的話,排名前五的是中德安聯、弘康人壽、陽光人壽、百年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增速分別為188.16%、172.02%、109%、103.29%以及101.56%。

      合資壽險開始加速超車

      有意思的是,有兩家是合資公司的盈利增速排在前列。多年以來,合資壽險公司常被認為因股東理念矛盾,導致合資壽險水土不服,發展緩慢,但是中德安聯和中美聯泰大都會表現卻刷新了市場的認知。

      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美聯泰大都會2018年盈利15.9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1.56%,其保費規模去年為116億,同比增長15.6%。中德安聯2018年盈利6.07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保費規模為49.46億元,同比增長22.4%。

      在最會賺錢的前20強中,還有中信保誠、招商信諾、中英人壽等公司,他們2018年的利潤分別有11.04億元、10.37億元、4.43億元,都表現不俗。

      為什么在行業低迷的情況下,合資壽險反而逆勢超車呢?

      對此,業內人士的一個共識就是合資壽險公司此前多是深耕保障型產品,少有參與理財險熱潮,在理財險被限制后,因契合監管層的轉型思路,反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三大“虧損王”

      同一個市場情況下,有的公司就能逆流而上,而有的則掉頭直下。

      

      去年,壽險公司的第一大“虧損王”是幸福人壽,創近年來的高峰。根據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幸福人壽2018年虧損高達68.28億元。而去年公司保費不過91.66億元,相比去年下降了50.4%。

      幸福人壽經營出了什么問題嗎?公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做出了回應,稱因為去年權益市場下跌,公司權益投資有大規模損失導致。此前,兩家評級機構出具報告稱,幸福人壽存在盈利依賴投資、穩定性偏差問題。

      幸福人壽未透露具體權益投資規模及損失情況。此前評級機構報告,2017年末以及2018年中的數據,可以提供大致參考。

      早在2017年末,幸福人壽投資資產余額710.51億元,占資產總額的97.53%。其中,持有債券合計120.40億元,股票、基金、策略投資產品等權益類工具合計余額225.88億元,基金及類基金資產管理產品占比77.55%。

      2018年以來,在業務結構轉型的影響下,幸福人壽負債端保險產品規模有所收縮,導致資產端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規模有所下降。截至2018年6月末,幸福人壽投資資產余額633.40億元,投資品種仍以基金、債券和保險資產管理計劃為主。

      上述回應能部分回答巨虧的原因,但是對于公司保費也同步大幅度滑落,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轉型也沒有成功?

      據悉,2018年,幸福人壽確立了回歸本源、價值轉型的經營方針,以及從“粗放規模”向“集約價值”轉型的戰略,但實際效果如何真的很難說。

      其次巨虧的是長城人壽,從這些未經審計的數據來看,長城人壽2018年凈利潤虧損15.71億元,位居非上市壽險公司虧損榜第二位。

      長城人壽的說辭同幸福人壽類似,主要是受公司上市權益類資產收益未達到預期和受信用風險事件影響,其中,公司個別固定收益類資產公允價值大幅下降并計提減值損失。

      不過長城人壽補充表示,投資收益中,2018年債券市場處于牛市,公司交易類固定收益超越預期,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

      《投資者網》注意到,去年的債券違約中,長城人壽也有踩雷的案例。在去年12月份花費1.3億元購買的一份信托合約中,因涉及中民投,收益有可能受影響。

      實際上,這不是長城人壽的第一次巨虧,之前也是多年虧損?;蛟S是因為無力扭虧,自2014年開始,長城人壽的高官變動非常頻繁,董事長一職幾乎每年一換。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合眾人壽2018年虧損9.31億元,排名倒數第三,是由盈轉虧的典型之一。2017年,合眾人壽還盈利1.17億元。

      合眾人壽曾經因養老地產聞名,但近年發展緩慢,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少,市場份額也在縮小。今年春節前,市場還傳出股東將出讓多數股權的傳聞。公司則回應稱,目前的確在開展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工作,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助力公司業務發展、優化資本結構、提升管理水平,公司也聘請了國內外專業機構來幫助合眾人壽開展此項工作。大股東中發集團并無意退出。

      除了合眾人壽外,《投資者網》還注意到,渤海人壽、匯豐人壽也從盈利轉為虧損,巧合的是,兩家企業均虧損2.06億元。

      在眾多虧損名單中,有不少新成立的壽險公司,譬如橫琴人壽、愛心人壽、國寶人壽、國富人壽、信美人壽、華貴人壽、三峽人壽、海保人壽等公司,他們的虧損可以理解,畢竟在成立初期更多的是人員、場地的支出。

      2019投資收益提高是否有望?

      通過《投資者網》對虧損的壽險公司復盤以及公司的對外回復,主因是權益市場虧損。去年,同為機構投資者的公募基金權益基金幾乎全軍覆沒。

      《投資者網》注意到,投資收益是壽險公司重要的方式,因此對于那些虧損的公司來說,提高投資收益也是必不可需。而2019年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去年10月,為拓寬險資股權投資的范圍,銀保監會下發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限制,通過“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要求保險公司綜合考慮自身實際,自主審慎選擇行業和企業類型,并加強股權投資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此外,對保險資金投資比例要求也有所放寬,僅保留“投資同一企業股權的賬面余額,不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30%”等少數幾項規定。

      今年1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日前表示,為更好發揮保險機構投資者作用,維護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支持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研究推進保險公司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評價機制。對于保險資金一般股票和重大股票投資等,依法合規加快有關備案、核準工作。

      保險資金開始被鼓勵進入資本市場,甚至股票投資比例都有望加大。而目前A股處于低估狀態,若此時進入,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應該差不到哪里去。所以部分保險公司的盈利應該會有提升。如果巨虧公司盈利狀況沒有得到任何緩解的話,那可能就是公司經營的其他問題了。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新聞

    信息產業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0 www.www.cqjiade.com

      

    電話咨詢

    關于電鰻快報

    關注我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每日在线观看男人的天堂| 黄色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四虎4hu永久免费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欧美肥屁VIDEOSSEX精品|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办公室久久精品|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igao视频|